操作

分享

评论

0

铁观音茶叶是红茶吗 铁观音是什么茶类 铁观音怎么制作

2020-05-23 

红茶,因其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是中国的历史名茶,属发酵茶,起源中国明朝,深受海外人士喜爱。红茶制作工艺先进,数据显示红茶中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有益成分。红茶价值极高,可缓解疲劳,利尿,强壮骨骼,抗衰老,养胃护胃,舒张血管。红茶最为著名的莫过于祁门红茶,为我国第二大茶类。


红茶主要有:祁门红茶、正山小种金骏眉滇红

红茶-祁门红茶

红茶-正山小种

红茶-金骏眉

红茶-滇红

铁观音乌龙茶是青茶中的新贵茶品,以铁观音茶树的嫩芽(一芽二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

铁观音有两个类型:清香型、浓香型。等作用胃肠消化、促进食欲等

铁观音怎么制作

铁观音也是全发酵的茶叶,在发酵的过程中,铁观音茶叶的茶鞣质经氧化而生成鞣质红,茶叶色泽乌黑,水色叶底红亮,发酵的过程中茶叶香气和滋味也发生了微妙变化,独特的香气和醇厚滋味更是别有风味。全发酵的铁观音因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有铁观音典雅的韵味,称之为观音红。

铁观音口感鲜爽、浓醇,甘甜,香气甜润中蕴藏着独特的观音韵味。观音红独特的原料和制作方法,使其品质可与金骏眉/银骏眉相媲美,也可称得是红茶上品。

铁观音茶,取上等有机铁观音茶叶为原料,采用独特的制作方法发酵的茶叶,经萎凋、完整发酵、揉捻、特殊烘焙精制而成。此茶汤色红艳,滋味鲜醇、回甘,香气甜香,浓郁高长,冲泡多次后尚不失原茶真味。铁观音红茶性甘温,可以和胃、健脾,润肺养生御寒生热。

清香型

清香系列产品:多来源中国的安溪铁观音名茶,原料均来自铁观音发源地,因安溪高海拔比较高、岩石基质土壤的特殊地理环境。所种植出来的茶树,都具有“鲜、香、韵、锐”的综合特征。香气高强,浓馥持久,花香鲜爽,醇正回甘,观音韵足,茶汤金黄绿色,清沏明亮。口、舌、齿、龈均有刺激清锐的感受,产品深受广大茶友们的青睐。

冲泡方法:每次5-10克放进茶杯(盖瓯),用沸水冲泡,首汤10-20秒即可倒出茶水,以后依次延长,但不可久浸,可连续冲泡6-7次

温馨提示:宜用山泉水,矿泉水或纯净水冲泡,泡饮效果最佳。

浓香型

浓香产品由传统工艺“茶为君,火为臣”的制作方法,使用百年独特的烘焙方法,温火慢烘,湿风快速冷却,产品具有“醇、厚、甘、润”。条型肥壮紧结、色泽乌润、香气纯正、带甜花香或蜜香、粟香,汤色深金黄色或橙黄色,滋味特别醇厚甘滑,音韵明显,叶底带有余香,多次冲泡叶底仍带有余香。茶性温和止渴生津,温胃健脾。

冲泡方法:每次5-10克放进茶杯(盖瓯),用沸水冲泡,首汤10-20秒即可倒出茶水,以后依次延长,但不可泡太久,可连续冲泡6-7次。

韵香型

韵香系列产品特色:本产品制作方法是在传统正味做法的基础上再经过120℃左右烘焙10小时左右,提高滋味醇度,发展香气。原料均来自铁观音发源地安溪高海拔、岩石基质土壤种植的茶树,经过精挑细选、传统工艺精制拼配而成。茶叶发酵充足,传统正味,具有“浓、韵、润、“特”之口味,香味高,回甘好,韵味足,长期以来倍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冲泡方法:每次5-10克放进茶杯(盖瓯),用沸水冲泡,首汤10-20秒即可倒出茶水,以后依次延长,但不可久浸,可连续冲泡6-7次。

韵香型铁观音是经过高级制茶师亲自炒制的,香气与轻发酵的不一样.米香味道,口感偏重,汤水金黄色。

适合人群:

1.超过30岁的中年人或年长者。

2.口感较重者较合适。

3.胃不好不宜喝青茶者。

温馨提示:传统韵香的具有醇厚,具有医学上讲到的暖胃、降血压、血脂、减肥的功效,很适合现在应酬多,饮食结构不合理的,肠胃有小毛病、血脂血压高,感觉自己身体胖的朋友钦用。

优点:不必放入冰箱可长期保存,耐泡。胃寒者更合适,也更去火。

缺点:没有了清香型原来铁观音的香气,口感饱实,偏重。

铁观音简介

铁观音茶属于青茶类(青茶亦称乌龙茶),红心铁观音是铁观音中最原始、最纯正的品种,铁观音茶产地为福建泉州市安溪县西坪镇,铁观音既是茶名,亦是茶树品种名,并以七泡有余香、饮后满口芳香、独具观音韵等特点被无数茶友种草。

铁观音不同等级茶评

特级:
形状:
肥壮圆结、沉重匀整、呈蜻蜓头
色泽:
油润砂绿
汤色:
金黄明亮、浓艳
香气:
浓郁持久、音韵明显、有馥郁的兰花香
滋味:
醇厚甘鲜
叶底:
肥厚软亮、匀整、余香高长
一级:
形状:
壮实、紧结、匀整、净
色泽:
绿油润、砂绿明
汤色:
金黄明亮
香气:
清香持久
滋味:
清醇甘鲜、音韵明显
叶底:
软亮、尚匀整、有余香
二级:
形状:
卷曲、结实、尚匀整稍有嫩茎
色泽:
绿油润、有砂绿
汤色:
金黄
香气:
清香
滋味:
鲜醇爽口、音韵明显
叶底:
软亮、匀整、余香(弱)

相关标签:红茶茶叶铁观音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新闻媒体或自媒体,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info@kongqueshuo.com    ,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孔雀说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孔雀说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孔雀说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评论列表
为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