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

分享

评论

0

陈永堂:守卫普洱

2020-05-23 

  从最初呕心沥血寻访散落民间的普洱茶精品,到殚精竭虑研究普洱茶仓储技术,并开创普洱茶专业仓储时代,再到义无反顾结合古方研发、生产普洱茶经典,陈永堂无意间逆向完成了高端普洱茶王朝的建立。从种茶、制茶、陈化、收藏,他在实践道路上摸索前行,使得“双陈普洱”成为科学普洱茶产业的前行者。

  陈永堂选择了一条独特、艰辛的道路,但在他心里,所做的一切,只为守卫普洱的纯粹与极致。

  陈永堂:守卫普洱

  余秋雨先生在《极端之美》一书中,把书法、昆曲、普洱茶三者称为“中国的文化极品”。在我看来,所谓极端之美,却恰是寻常,“要写字,就磨墨;要看戏,就买票;要喝茶,就煮水。写了,听了,喝了,才能慢慢品味,细细比较,四处请教,终于,懂了。”

  因为极端之美,也因极端寻常,围绕着普洱茶,在最近的20年中,各色人等,推波助澜,掀起轩然大波。特别是在2005年前后的数年中,对“越陈越香”的片面宣传、理解和追求,严重扭曲了普洱茶的品质真相,也背离了普洱茶悠远厚重的文化内涵,普洱茶数度上演了大起大落的悲喜剧。而普洱茶,依然在那里,生态的大叶,极简,却散发着神秘的迷人之美。

  在2007年暴跌之后,许多普洱茶界有识之士呼吁,开启“科学普洱”的时代,让普洱茶回归寻常的饮用本质,更有痛心疾首的茶人喊出“守卫普洱”的誓言,保护普洱茶这绝世之美,陈永堂便是其中之一。

  20多年前,陈永堂与普洱茶偶遇,此后便再未离开。不论涨落,他从不为所动,他不喜欢、也从不参与市场炒作,而是全身心投入普洱茶仓储的研究和实践,并由此追溯到种茶、制茶,他将普洱茶品质的形成过程,纳入到研究范围,并在每一个环节都全力倾注心血,形成科学的数据。

  陈永堂认为如此普洱茶乱象主要原因之一是缺少科学规范的行业标准。“经历大起大落的普洱茶产业受到严重伤害,原因在于行业缺少品质标准、品牌认证、质量鉴定,简言之,就是缺少科学规范的品质及行业标准。”

  在近20年的研究与实践中,陈永堂探寻着普洱茶越陈越香的核心秘密,成为中国普洱茶专业仓储的引领者,和“科学普洱”的践行者。

  从1995年品牌创立,陈永堂就把追求普洱茶品质的极致作为使命,双陈普洱是第一家只收藏生产高端普洱茶的品牌,他收藏的普洱老茶无论从数量还是品质都堪称个中翘楚,成为普洱茶珍贵的范本。他选用最好的普洱古树春茶作原料,聘请最优秀的制茶大家,结合几乎已近失传的制茶古方与现代工艺,制作出属于这个时代的优质普洱茶。

  在双陈总部树影婆娑的茶亭,陈永堂燃起炭炉,烹煮山泉水,酌取普洱茶,投注紫砂壶,待沸水入壶后,我们便在袅袅的水雾茶香中,开始了与岁月的对话。  

  呕心沥血寻访普洱遗珠

  上个世纪90年代,陈永堂初开始收藏普洱茶,别人藏茶是藏新卖旧,而他是只藏不卖。

  那时候,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陈永堂结识了一位派驻香港的新加坡人李先生,在他那里,陈永堂第一次品尝到普洱茶,独特的味道带来的口舌体验让他欲罢不能。李先生说,这普洱茶是解放前在大陆开杂货铺的爷爷储存的,带到新加坡也有几十年了,他的肠胃一直不好,自从坚持喝它,肠胃慢慢好起来。这让陈永堂非常惊讶,临别,李先生送给陈永堂一饼普洱茶,如获至宝的他收到了自己人生第一个普洱藏品。

  “广东人嗜茶。在那之前,我就走访了祖国各大名茶产区,龙井茶产地杭州梅家坞,信阳毛尖产地河南信阳,铁观音产区福建安溪,滇红产区云南凤庆等地,可谓遍品名茶。普洱没有绿茶的清香,没有铁观音的甜香,也没有红茶的浓香,普洱的香是丰富的,每一片都有不同的味道,有山韵的芬芳,有野花的清香,有树木的醇香,有太阳晒过的干爽味道,还有云南高原特有的空气的味道……冲一泡普洱茶,从始到终,你可以品出不同的味道,就像人生百味。所以我始终对普洱情有独钟。”陈永堂发现普洱茶不仅有健身的功效,最吸引人的是它层次丰富的口味,而它深厚的味道又那么值得流连与探究,从那时,其他茶放下了,普洱茶于他,就放不下了。

  1993年的一天,年轻的陈永堂背起行囊走进滇南高原,去寻访他心目中神奇的普洱家园。在云南的西双版纳,易武、布朗、巴达、南糯等普洱茶产区自古就是优质普洱茶发源地,在那里,百年千年古茶树都生长在原始密林中,交通不便,他徒步走近一座座令普洱茶人景仰的古茶山,探访一株株几百岁、上千岁的古茶树。

  从那之后的20多年中,陈永堂就把这里当作自己的第二个家乡,他每年都要回到这里。在这里,他结识了傣族制茶专家杜琼芝、拉祜族种茶专家“老茶树”曾云荣、彝族小伙于大海,还有很多基诺族、哈尼族、布朗族、瑶族、苗族的茶农。

  陈永堂对年份普洱茶珍品的痴迷,就像有些古玩收藏家对心仪的藏品一样。他颇沾染收藏家之癖,只藏不卖,到现在为止他所收藏的普洱茶精品品种丰富,数量之巨无人可比。图利之人重金来求他却不舍,但遇到懂茶之人,他可以分文不取友情奉送,还为好茶有好去处而心满意足。和知音好友甚至一面之交的茶友冲泡一壶孤品普洱茶,更被他视为最快活之事。

  回顾收藏之初,陈永堂感言自己是孤独的。年迈的父母对于家里学问最高又聪明沉稳的小儿子一向宠爱,但对于他投入大量的财力及精力买回大量的普洱茶这种“不务正业”的行为,产生了深深的忧虑,面对父母担忧的目光和欲言又止的尴尬,陈永堂非常清楚,但他知道思想传统的父母无法理解自己所思所想,解释只会带来更多的误会。于是那个时期他回家专赶饭点儿,埋头就吃,推说加班吃完推碗抹嘴就走,他不忍心看年迈的父母担心的眼光。朋友们也不理解他,因为关心也经常劝说。这时的陈永堂沉默又孤独,那是陈永堂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候。

  茶亭中,陈永堂又重新冲泡一款96年的普洱生茶,他品尝着茶汤的味道,那树木的香气让他回忆起那一年,他做的最疯狂的事。

  那时,他遇到一批好普洱,如获至宝,马上和茶厂谈好价格全部收购,自己回东莞筹钱。在回去的路上陈永堂犯愁了,这20万对自己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再说常年收购普洱茶,家里已经没有什么存款了,为此去找人借钱也张不了这个嘴。实在没办法了陈永堂想打退堂鼓,可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陈永堂回到家咬着牙把婚后买的新房卖了30多万。事实上那批普洱茶也给了他疯狂的回报,到今天增值几百倍。类似这样的故事在陈永堂身上发生的非常多,有些类似古玩行里的捡漏儿。当然,陈永堂貌似疯狂的举动,是有他的理性判断为依据的:他发现同样的普洱茶在西双版纳几块钱就可以买到,但出口后普遍卖到80元,90元甚至100元,而且存得越久价值越高。他相信自己的判断:普洱茶的真实价值很快就会回归.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云南普洱茶有多个市场主打品种,市场价格随岁月增加,价值变化非常明显。如1993年的7542,它是一款生茶,在1996年售价是5.2元/片,在2004年售价已经是1200元/片,2013年更是售出9600元/片的价格;还有两个同年生产的生茶品种,分别是7532、8582,比7542增值更明显,现在价格已超万元每片。普洱熟茶也不例外。例如:1998年的7572,当年售价是9.3元/片,现在已经售价为3000元/片。陈永堂认为,增值原因有多个方面:第一,当年普洱茶价格被严重低估;第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普洱茶的本质和本性,已被更多人认知了,如保健功效、耐存放特性等等,普洱茶的使用者明显增加,市场需求量增多;第三,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性使它具有收藏价值,时间优化质量而升值;还有一个因素也需要考虑,就是物价指数每年正常上升。

  对于2006年至2007年普洱茶疯狂的行情,陈永堂依然是冷静又理性。当年份普洱茶的价格被疯狂炒作,他作为业内有名的普洱茶收藏家,手中藏有大量珍品,茶商纷纷高价来寻茶,陈永堂却依然故我,不卖。他反劝别人,现在的市场不正常,不要推波助澜。市场很快给了答案,当初涨得有多疯狂跌的就有多瘮人。人人谈普洱色变,彼时,有一大批追涨的人高价囤积普洱茶,资金链断裂后低价抛出,血本无归,有些人从此再无力回归市场.

  这时的陈永堂却做出了出人意料的举动,重访此时冷冷清清的易武、布朗、巴达、南糯等普洱茶产区,收购大量抛售的精品茶原料,扩大仓储规模,部署生产制作双陈品牌高端普洱茶的战略.

  殚精竭虑陈化普洱极致

  普洱茶是尘封的岁月,它是有记忆、有生命的。1500多年来,在茶马古道上艰难跋涉的马帮要穿越亚热带雨林、干热河谷、雪山荒漠,不同地域的阳光、空气、水雾、花草,为马背上的普洱茶注入了生命的记忆,这一切是在时光流逝中悄然实现的。上天不经意间的恩赐,使普洱茶的生命得以升华,这就是后发酵工艺的由来,也造就了普洱茶越陈越香的传奇。

  1995年,陈永堂创立双陈普洱。他这样诠释双陈品牌:陈化时间,陈化质量。看似朴素,却蕴涵真味,在时光的流转中,营造一种顺应普洱茶生命规律的陈化环境,让普洱茶的品质得到升华,直指普洱茶越陈越香的核心机密。

  在中国的普洱茶界,他们率先提出了“陈化时间”“陈化质量”的理念,并成功地进行了开创性实践。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双陈”在广东东莞及国内其它区域建起了13万多平方米的普洱茶陈化仓库,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专业仓储管理流程。

  陈永堂动情地说:"在易武、布朗、南糯,你看到那些在热带雨林中与其它植物杂居的老茶树,其中大都是树龄两三百年以上的,也有少数极为珍贵的千年古茶树。它们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应日月寒暑之变化,汲山川雨雾之精华,与其它植物构成了相互支撑、无需人工干预的生态系统。它们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弥足珍贵。”

  “这么难得的东西,如果我们没存放好,发霉了,不能喝了,就是暴殄天物。所以我要了解它们的生命发展规律,研究普洱茶在陈化期间的环境诉求。这就是‘双陈’理念的缘由。”

  从自己收藏普洱茶开始,陈永堂就看到了普洱茶产业致命的环节:约90%的普洱茶商、茶厂只管卖茶不管存储,而很多收藏投资客、茶客并不具备存储条件。"存储不当,普洱茶品质再好最终都要坏掉,长期会导致市场的不健康"。在普洱茶界有一种说法,叫做“爷爷的茶孙子喝”,可见“陈化”对于成品普洱茶的品质是何等重要。高品质的普洱茶要经过“干仓”陈化,但对于“干仓”和“湿仓”一直没有明确的界定标准。碰巧保存好了就是“干仓”,没放对地方,茶叶发霉了或异味入侵受损,就成了“湿仓”。

  在业界缺乏普洱茶存储标准的情况下,陈永堂开启了普洱茶仓储试验。1992年,他在东莞修建了三间房子,每间约20平方米,分别存放同一款普洱茶。第一间没采取任何措施,第二间用窗式空调来调节温度形成恒温的环境,第三间采用了传统粮仓保管方式。两年后,第一间房子里的茶发霉不能喝了,第二间房子里的茶味道很淡,第三间房子里的茶香味丰富醇厚,是地道的干仓茶。

  “那时没有现代化科技手段,古人保存粮食的方法完全是原始的、生态的,却收到了最佳效果”。陈永堂专门走访了国内几个古粮仓,他发现有些粮食存放在大缸里,粮食在通风的环境里有了两道屏障,当室外温度升高,室内温度也相应升高,但缸内温度却比室外低,当室外温度降低,缸内温度却比室外高.这样会保持一个较稳定不会急剧变化的小环境,这样的粮食储藏效果是最好的。在茶仓的设计中,陈永堂借鉴了这种方法:粮仓的建设采用"回"字形,在茶仓外有1米多宽的室内回廊,这样的茶仓无论从温度还是湿度都会有一定的可控性。经过数年的实践探索,他们逐步掌握了“干仓”环境数据的变化规律,用传统的生态手段,建起了一套科学完整的仓储系统,仓储总面积已超过10万平方米。在“双陈”的巨大茶仓里,没有现代的温湿度控制设备,全部使用木炭和生石灰,营造了一个利于普洱陈化、又能防止霉菌繁殖的环境,并可通过调整木炭和生石灰的分布、控制开窗通风时间等方法对环境进行定量干预。在茶仓外部,环绕的是浓郁的绿色植被,郁郁葱葱的树木调节着茶仓周边良好的自然环境,不仅保证了仓内的空气流通,还能净化空气、遮蔽光照、消除噪音、异味、调节温湿度。在生态仓库不断完善的同时,一支仓储专业队伍逐步成熟。

  “普洱茶不能常年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储藏,否则茶性就会很单一”,陈永堂说。“双陈普洱”10多年的仓储实践证明,熟茶经3年以上生态仓储后,陈韵初显,汤色鲜亮,汤质粘稠适度,虽仍略显苦涩,但总体口感顺滑甜柔;生茶经6年以上生态仓储后,茶性转温,苦涩协调,甘甜初显,口感润泽,饮后齿颊留香。这些口感特征应该作为界定成品普洱茶的基础。

  经常有人拿普洱茶和红酒比较,虽然两者代表着东西两种文化,但却有惊人的共同点:丰富、复杂、自成学问。陈永堂经过考察后认为,中国普洱茶业应该学习法国红酒,市场提起红酒就不得不提法国品牌,因为它提供消费、管理、存储的一站式服务.

  陈永堂设计的专业仓储模式与众不同,实施会员制,“我们对会员服务质量要求比较高,会员不求多,否则影响服务质量。”会员购买了"双陈普洱"的产品可委托管理,存放在他的仓储基地。作为最为领先的双陈普洱专业仓储技术将布局全国,未来全国总代理控制在六十家左右,每家总代理设下线3家经销商,目的是做优质的市场服务,布局强而有力的持续发展体系。

  陈永堂有个基本的人生态度,那就是尊敬,对人,对事,对物,对于他珍爱的普洱茶更是如此。“脱离了母体的茶叶,只是改变了生命的存在形态。所以,仓储团队的主要任务不是‘搬搬运运’和‘看家护院’,而是与陈化过程中的普洱茶‘对话交流’,给它们富于人文内涵的呵护,使普洱茶在新的生命阶段得到品质升华。一般人觉得,长在茶树上的叶片是生命体,一旦脱离母体,它就没有生命了。其实不然,叶片变成茶青,茶青变成茶饼、茶砖,只是生命状态的转换,不是生命的结束。茶叶中的各种有机成分无时无刻不在依固有规律分化重组,与外部世界交换能量。我们要善待生命,基本原则是要顺应茶在各个生命阶段的不同属性,不能只是依照主观意愿为所欲为。”  

  千锤百炼制作普洱经典

  一饼普洱茶易得,上等成品却难求。

  在西双版纳的茶山中,那些百年、千年的古茶树依然枝繁叶茂,显现出强大的生命活力,年复一年地为我们奉献着它们的全部心血。我们在品饮时的每一次灵光乍现,我们珍藏的每一饼普洱茶中蕴含的日月精华,都是这一代人的享受,也是留给后人的财富。

  陈永堂普洱茶的收藏品类丰富,很多市场上只闻其声难见真身的孤品茶也寻常得见,市场价值无法估量,对自己收藏的每一片普洱茶珍品,陈永堂首先考虑的不是它的商品价值,而是更关注它冲泡后的表现。他的视觉嗅觉与味觉在每一次的品饮中得到不同的体验,他试图还原每一片珍品普洱茶的诞生。在与一株株几百岁、上千岁的古茶树无声的对话中,在与傣族制茶专家杜琼芝、布朗族种茶专家“老茶树”曾云荣、彝族小伙于大海,还有很多基诺族、哈尼族、拉祜族、瑶族、苗族的茶农的交流中,陈永堂对于制作普洱茶品质的把握也了然于心,他知道什么样的茶树才能长出最好的茶叶,什么样的环境才是普洱茶的最佳陈化环境,什么样的工艺能制出最好的普洱茶。渴望制作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普洱茶经典的念头油然而生。

  对于大自然的恩赐,陈永堂说:“我们能够回报的,唯有怀着敬畏之心,殚精竭虑,做好每一片普洱茶。”

  双陈选择了与一个易武茶区、三个勐海茶区的生态古树茶园签约,优先收购茶青,保证了双陈每年出品新茶的品质。陈永堂说,做出品质上佳的成品普洱茶,要从准确的理解每一片茶叶开始。没有上乘的原料绝做不出高品质的产品,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成品普洱茶的原料有两种,一种是茶园树,一种是林间树。所谓茶园树,就是人工栽种的成片台地茶;林间树则与其它树种一道生长在大山中,其中茶树约占35%左右,我们称之为野放型茶树。这种树有人工种植的,也有野生的,但都是树龄较长的老茶树。它们与其它树种相依共生,自然形成了适宜茶树生长的生态环境。那些大树的落叶成为腐殖质,有五、六十公分厚,黑油油的,微生物极为丰富,完全不用人工施肥打药。“双陈普洱”的原料全部采自林间茶树。

  其次,要根据叶片的特性确定工艺。茶叶采下来后,如果有露水,要自然晾干。然后揉捻杀青,再晾干水分,这样就能完整保留叶片中的全部香气。之后是压饼还是压砖,用石模还是铁模,要取决于茶青的性状。如果要完整保留茶青中的花香,最好用石模,这样压制前不必蒸得太软,可以防止叶片开裂、果胶溢出和香气分解挥发。如果茶青的味道比较浓烈,通常用铁模压制,铁模压得较石模紧,压制后的茶可以在存放过程中慢慢氧化,产生更丰富的物质和味道。

  当然,普洱茶的制作工艺远不止这些。“总的原则是,要准确认识、理解和把握每一片叶片的特性,给予它们最精当的工艺呵护,它们才能给我们最美好的回报。我们在云南有一支能力很强的技术团队,他们能准确地界定茶青的特性,并制定适宜的工艺方案。”这是确保“双陈普洱”高品质的基础。

  在勐海县曼恩村的鹏程茶厂,他和厂长杜琼芝一道指导着工人,反复试验着把不同的初制原料压制成饼所需要的压力。有一款茶前后试验了9种不同的压力,历时近一年。为此,他俩曾发生争执,甚至好几天谁也不理谁。陈永堂如此较真儿的原因是:压力决定了茶饼的内部松紧度和后发酵的进程,他需要最具陈化价值的压制茶。

  “那一年是2008年,就是后来我们在国际比赛上得了金奖的7542。我们俩人都很较真儿,也吵出很多火花,后来我们合作的多款普洱茶在国内国际获了奖。”带着笑意的陈永堂回忆着。

  陈永堂是个执著但又不固执的人,创业至今近20年来,挫折困难自是不少,但在他看来无外乎“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有极强的心理素质。他认为能和普洱茶相遇相知,是自己的福气,由于常年喝普洱茶,身体一直很好,又交了很多谈得来的茶友,实现了自己青年时期“祖国处处是亲人”的理想,说完他自己也笑起来:“我不愿意随波逐流。我从来认为生活品质才是幸福的核心内涵,而这不是以财富的占有量为标准的。高品质的生活是从事你喜欢的事业,对社会和他人有所帮助,自己心情愉悦。”

  从最初呕心沥血寻访散落民间的普洱茶精品,到殚精竭虑研究普洱茶仓储技术开创普洱茶专业仓储时代,再到义无反顾结合古方研发生产普洱茶经典,他无意间逆向完成了高端普洱茶王朝的建立.从种茶、制茶、陈化、收藏,陈永堂和他的双陈在实践道路上摸索着艰难前行,拥有了坚实的科学数据,成为了科学普洱茶产业的前行者,他们承受着更多的苦痛,也必然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言及此,陈永堂眉宇间透着坚定:“我们希望凭借数十年来双陈对普洱茶生产仓储收藏的研究数据与实践经验,得到相关部门支持,起草我国普洱茶行业标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让消费者真正喝到精品茶。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茶叶产量世界第一,但却没有一个品牌成为世界名牌,我希望未来有中国的茶叶品牌成为世界名牌。”

  陈永堂选择了一条独特、艰辛的道路,但在他心里,所做的一切,只为守卫普洱的纯粹与极致。

相关标签:普洱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新闻媒体或自媒体,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info@kongqueshuo.com    ,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孔雀说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孔雀说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孔雀说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评论列表
为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