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普洱茶,必说易武。易武永远是普洱茶人心中无法跨越的一座山。
易武靠近中老边境,约750平方公里,是古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大的茶山。易武种茶制茶易茶历史悠久,尤其在清朝后期成为了六大茶山中最热闹繁华的茶马古镇和茶叶加工、集散中心。
早在唐代已有濮人先民在易武种茶;明朝末年,江西和云南石屏的汉人进入易武。1726年,雍正皇帝指派鄂尔泰任云南总督,推行“改土归流”政策,三年后设“普洱府”,控制普洱茶购销权利,推行“岁进上同茶芽制”,易武茶山正式成为普洱府的贡茶收采地。
清乾隆年间是易武茶叶快速发展的时期。由于清政府放宽经营,除了云南本地的石屏人大量迁往易武地区种茶以外,不少做茶叶贸易的汉人和回人也开始迁入易武地区并种植茶树。易武著名的“弯弓大寨”便是当时在易武地区种茶的汉人和回人共同建立的寨子。
到乾隆末年,整个易武茶山南至易比,北至倮得,100多公里的山梁上茶园呈带状连接。百里易武,山山有茶园,处处有村寨,商旅往来不绝,山道马铃声充耳,一派繁荣景象。
商贾的云集促使易武地区出现了很多著名的茶号,比如瑞贡天朝的车顺号就是易武繁荣的见证。
到清中期,易武进入了鼎盛时期。此时在易武古镇制茶的商家过百家,每年春季来易武收茶的商家多达数万人。渐渐的形成了以易武为中心的茶马古道,当时比较著名的线路有“易武—老挝—越南—香港;易武—老挝—万象;易武—老挝—泰国;易武—大理—拉萨;易武—昆明—北京。”
由于这些线路的形成,使得易武地区不同等级的茶可以满足当时社会不同阶层人的需要。上品供应皇亲国戚,中品供应富商地主,下品供应边民。当社会各阶层的人都开始和易武有交集的时候,易武地区的兴盛达到顶峰。
易武老街
到了清末民初,由于清王朝的没落,贡茶制度的消失,同时思茅地区大面积疟疾的爆发,易武古镇一下子从极盛没落至极衰。
20世纪90年代,台湾茶人对易武茶的关注使得易武茶区再度兴起,仅存的一些老茶庄重新焕发出活力,同时也催生了一批明星茶品,如99易昌号,易武正山野生茶特级品等。
1999年易武正山野生茶(小绿大树),双陈干仓储藏
历史上著名的老茶皆出自易武,易武茶以“津”见长,生津细长持久,茶滋柔甜,苦涩细腻,浓而不烈,口腔润泽清甜。带给人的美好体验正如易武的历史一样悠远绵长,耐人回味。
继天官赐福后
又一款
纯正易武好茶
即将上市
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