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翠芽属于绿茶,冲泡时讲究水温的控制。湄潭翠芽内含物质丰富,且茶芽、叶细嫩,因此水温过高,其茶汤就过于苦涩,水温过低则不易于茶叶中营养物质的析出,那么湄潭翠芽的冲泡水温多少合适?
湄潭翠芽的冲泡水温
水温高低是影响湄江翠片水溶性物质溶出比例和香气成分挥发的重要因素。水温低,湄江翠片滋味成分不能充分溶出,香味成分也不能充分散发出来。但水温过高,尤其加盖长时间焖泡嫩芽茶时,易造成汤色和嫩芽黄变,茶香也变得低浊。而且,煮水时水沸过久也加速水溶氧的散失而缺乏刺激性,用这种水泡茶时,茶汤应有的新鲜风味也受到损失。
现代科学证明,茶水比为1:50时冲泡5分钟,湄江翠片的多酚类和咖啡因溶出率因水温不同而有异。水温87.7°C以上时,两种成分的溶出率分别为57%和87%以上。水温为65.5°C时,其值分别为33%和57%以上。
不同茶类,因其嫩度和化学成分含量不同,对泡茶所用水温的要求也不同。细嫩的高级绿茶类名茶,以85-90°C为宜;气候寒冷时,由于茶具温度低,对泡茶用水的冷却作用明显,宜用沸水冲泡。用煮渍法沏茶,可使湄江翠片在沸水中保持较长时间,充分提取湄江翠片的有效成分,以便获得浓度适宜的茶汤。调制冰茶,最好用温水(40-50°C)冲泡,尽量减少湄江翠片蛋白质和多糖等高分子成分溶入茶汤,防止加冰时出现沉淀物。同时冷茶水还可提高冰块的致冷效果。
湄潭翠芽的冲泡水温80摄氏度为宜
湄潭翠芽用水温度,应视茶叶质量而定。高级湄潭翠芽,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湄潭翠芽,以80C左右为宜。茶叶愈嫩绿,水温愈低。水温过高,易烫熟茶叶,茶汤变黄,滋味较苦;水温过低,则香味低淡。至于中低档湄潭翠芽,则要用100C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则渗透性差,茶味淡薄。
此外需说明的是,高级绿茶用80C的水温,通常是指讲水烧开后再冷却至该温度;若是处理过的无菌生水,只需烧到所需温度即可。
泡湄潭翠芽的方法,这样泡口感回甘清爽!
湄潭翠芽外形扁直光滑、叶质肥嫩、匀整绿润,口感回甘清爽,稍稍浸泡之后,碧绿的茶汤和翠绿的芽叶交相辉映,像春染杯底,绿满晶宫,散发出一股股清香嫩爽的茶香。曾48次获得国家级金奖,属于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那湄潭翠芽如何让冲泡呢?
湄潭翠芽的冲泡方法
一、水、茶具准备
1、茶贵在品,如果不懂得品或不懂得冲泡,其实也是对茶叶的一种浪费,因此品茶也代表着更高的精神层面的追求。冲泡湄潭翠芽前必须选择好水,好茶必须配好水。通常采用纯净水,经济实惠的优质饮用水。
2、至于茶具上的准备,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泡茶不讲究的随便使用茶具其实也是对茶叶的一种浪费了。那么冲泡湄潭翠芽,建议使用(瓷质)盖碗,玻璃器皿在表现茶汤的口感方面要逊色一些,但是更适合欣赏茶叶优美的外形。
二、烫杯
为了更好的发挥湄潭翠芽茶叶的茶香,烫杯这一个步骤是不能缺少的。因此,在冲泡之前,应该将茶具烫洗一遍,再往盖碗中注满水,停留约30秒钟即为烫杯。
三、置茶、茶水比
然后是把烧开的水倒入公道杯中,至于茶水的这个比例是需要掌握好的,否则泡出来的茶汤口感就没那么好了。那么这个茶水比的话,若是水多茶少,滋味淡薄;茶多水少,茶汤苦涩不爽。因此,杯容量为150毫升的杯,对应3克的茶叶。立即将3克准备好的湄潭翠芽茶叶投入杯容为150毫升左右的盖碗,加盖,轻轻晃动盖碗,以能晃动茶叶为要。
四、干闻茶香
接着可以揭开盖碗的盖子,闻一闻湄潭翠芽干茶的香气,去感受一下茶香的那种美妙气息。而这一个过程,其实会将茶叶的香气表现得淋漓尽致。
五、注水冲泡
1、水温:冲泡湄潭翠芽的水温一定要控制好,水温太高或者太低都是泡不出好口感的。那么冲泡湄潭翠芽茶的水温高,茶汁就容易浸出;水温低,茶汁浸出速度慢。随手泡沸水一般在95℃,与一般冲泡水温80-85℃相近。
2、冲泡时间:由于湄潭翠芽是属于未发酵的绿茶,所以它是没有这么耐泡的。由于冲泡水温高,一般第一泡30秒;第二泡60秒;第三泡2分钟为适。湄潭翠芽冲泡次数是三次为宜,第四泡淡而无味,近乎白开水。
六、出汤、观色
在冲泡湄潭翠芽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算着冲泡的时间,时间到的话,其实可以看到立马就出汤了,此时经漏斗倒入功道杯中。用双手托起公道杯,观看茶汤色泽。时间过长观察汤色,因氧化而变黄。
七、分杯、品茶
最后我们为了更好的观察汤色的话,可以分杯,也便于品赏。而在品茶的时候,可以端起茶杯先闻其香,再呷上一口,含在口中,慢慢在口舌间来回施动,往复品赏。品味茶汤以40-50℃为最佳,每品以5ml左右茶汤为适。主要品其浓淡、强弱、爽涩、鲜滞、纯异等。
以上就是关于湄潭翠芽详细的冲泡方法介绍,相信大家也收获了不少知识。那么湄潭翠芽是未发酵茶,属于绿茶类,在冲泡的时候注意以上几点,泡出来的茶会更好喝。
湄潭翠芽、遵义红的新标准将全面实施
日前,在春茶大面积开采和生产加工的关键环节,湄潭县召开“湄潭翠芽”、“遵义红”新《标准》宣传贯彻会,将在全县全面实施“湄潭翠芽”、“遵义红”新《标准》,即使是当地的企业,不按标准生产,也不能叫“湄潭翠芽”、“遵义红”茶。
2014年,省政府出台《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全省重点打造“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绿宝石”和“遵义红”三绿一红品牌,推进全省茶叶标准化发展,对全省十大公共品牌标准进行修订或制定。
湄潭县历时1年,完成了“湄潭翠芽”和“遵义红”新《标准》制定。3月15日,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和省农委联合发布的《贵州茶叶标准技术规程》(简称新《标准》)正式实施,标志着都匀毛尖、湄潭翠芽、遵义红等10种名茶的生产加工标准升级为省级标准,对助推贵州省茶产业提升将起到积极作用。
新《标准》突出了贵州绿茶的产品特色,其中,评定茶叶品质的关键指标水浸出物高于国标6至7个百分点,达到40%以上;水分、总灰分、碎末茶、粗纤维等理化指标均高于国标。新《标准》不仅规范了产地范围,还调整了鲜叶等级要求,改变了以前“特级”就是单芽,致使一芽二三叶等大宗茶青下树率低的局面。同时,严格执行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残留最大限量》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对农残零容忍,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此外,新《标准》进一步细化了茶叶加工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严格规范加工场所条件,并制定了统一保质期,明确绿茶保质期为24个月,红茶为36个月。
今年起,为维护“湄潭翠芽”、“遵义红”的良好品牌形象,湄潭县将全面实施“湄潭翠芽”、“遵义红”新《标准》,该县质监、工商、茶叶等有关部门将从茶青采摘、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加大监管力度。根据新《标准》,一旦发现不合格、假冒伪劣的“湄潭翠芽”、“遵义红”茶产品,将严厉处罚,甚至吊销执照等,列入黑名单。
一芽一叶的精致细品绿茶新贵湄潭翠芽
提到湄潭,诗人脑海中会浮现浪漫,因为县如其名;史学家会想到浙江大学的西迁,农学家会告诉你这里是中国近代制茶发展史上的重要节点,而资深茶友会告诉你“湄潭翠芽”作为“绿茶新贵”,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头。
湄潭位于云雾缭绕的贵州高原北部,地处大娄山南麓,乌江北岸,在名城遵义东南侧。县如其名,听着就清凉透亮,润泽脱俗。再加上当地气候温和,雨雾日多,土壤肥沃,结构疏松,含矿物质丰富,对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极为有利,正所谓好山好水出好茶,绝非虚言。 湄潭至今仍保存着上亿年的全世界唯一的茶籽化石、野生大树茶标本。
所以,在陆羽的《茶经》里,“茶圣”就曾慨叹:虽然地处偏僻,又是烟瘴所在,但“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到了明清两朝,湄潭的绿茶,更成为贵州进贡朝廷的高档产品。
抗战期间,国立浙江大学迁入湄潭办学,农林部中央农业实验所和中国茶叶公司在湄潭筹建实验茶场,这是近现代中国茶叶发展史的里程碑式标志,也让古已有之“湄潭翠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对于“湄潭翠芽”,著名的茶叶专家、湄潭实验茶场首任场长刘淦之曾写过一首称赞道:“乱世三居无异珍,聊将雀舌献嘉宾。松柴炉小初红火,岩水程遥半旧甄。闻到银针香胜酒,尝来玉露气如春。诗成漫说增清兴,倘许偷闲学古人。”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湄潭翠芽”炒制工艺非常讲究,其主要工艺分为杀青、摊凉、二炒、摊凉、辉锅等5道工序,炒作手法甚至多达十几种。所以“湄潭翠芽”的外形扁直光滑、匀整、绿润,内质嫩香持久,汤色绿润清澈,滋味鲜爽,叶底嫩绿明亮、鲜活匀整,叶肉肥壮,滋味醇厚回甘更耐泡,有板栗的清香。
说一芽一叶,也许你没有概念,其实有更震撼的数字:通常制500克特级翠片需采5万个以上的芽头,即便是一级翠片,也需要4万个左右芽头,这么讲究的绿茶怎能不好喝呢?
除了口感上的好喝外,“湄潭翠芽”还特别注重观感,85°的开水一进入玻璃杯中,一片片像葵花籽般的绿叶浮了起来,垂直地立在水中,再慢慢地往下沉落,瞬间一芽一叶恣意绽放,犹如一朵朵绿色的小花在杯中舞蹈。
也正因为如此,湄潭当地朋友和爱喝湄潭翠芽的资深茶友们都爱说:“要喝湄潭翠芽,必须讲究方法,要先闻茶香、观其色,再观其形,品其味,上好的‘湄潭翠芽’不管泡多久,茶形都不会变,回甘的层次感也均匀丰富。”
所以,你也许能理解并相信“湄潭翠芽”能够连续荣获48次获国家级金奖,实在是实至名归,而非浪得虚名的炒作神话。无它,唯“湄潭翠芽”品质也!
湄潭翠芽简介
湄潭翠芽产素有“云贵小江南”之美称的贵州省湄潭县。该地区年均气温15℃,降雨量1100mm以上,年日照时数1163小时,平均海拔920米,是典型的“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富锌硒”的贵州茶业第一县。湄潭翠芽不同等级茶评
特级:
形状:
扁平直、光滑匀整
色泽:
黄绿润
汤色:
黄绿明亮、清澈
香气:
清芬悦鼻、栗香浓
滋味:
鲜醇爽口、回味甘甜
叶底:
黄绿明亮、嫩匀
一级:
形状:
扁平直、匀整
色泽:
黄绿润
汤色:
黄绿、清澈
香气:
清香/栗香 持久
滋味:
鲜醇
叶底:
黄绿亮、嫩匀
二级:
形状:
扁直、匀整
色泽:
黄绿
汤色:
黄绿尚亮
香气:
清香(淡香)
滋味:
醇爽
叶底:
黄绿、匀亮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