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

分享

评论

0

为何买回去的紫砂壶没有越养越润,反倒暗淡无光?

2020-06-24 


再好的紫砂壶,倘若束之高阁,也不过是石头一件、泥塑一件。好壶虽不是养出来的,但确实会越养越好。

可有时候,壶买回去后没有越养越润,反倒暗淡无光。这到底是壶错了还是人错了?

1、不要为养壶而喝茶,得了胃病不值当的,顺其自然,慢慢来,这事不急。

2、茶壶是用来喝茶的,壶是为茶服务的,要根据茶来选壶,利茶的壶才是好壶,从实用意义上讲,一把用了多年养的很棒的半手工壶用来泡茶要比一把一万块的新壶强很多。

3、壶形对茶的冲泡也有影响。

冲泡绿茶,可选用的器型较大,一般多为300毫升左右,器型身矮,开口较大,以使绿茶能够在85摄氏度左右的温度下充分展现绿茶特有的清香和清爽滋味,冲泡绿茶时,不用加盖壶盖,2-3分钟后,再盖上壶盖倾出茶汤,用品茗杯品饮。

冲泡红茶,选用器型可大可小。壶身高,红茶需要高温焖,选用这样器型的壶是为了使茶香更甜醇、滋味更醇厚。

乌龙茶,选用的器宜小。器小香气不涣散,香聚而香味佳。

花茶,选用可同绿茶的壶,能够充分展现花香和茶香的复杂滋味。

从壶艺所呈现的气韵角度来看,古拙的壶适合泡重滋味的发酵度稍重的乌龙茶(如岩茶)、普洱茶、红茶等;清趣的适合泡重香味的绿茶、乌龙茶等;

壶盖高的,似蒙古包穹隆状且壶唇高而薄的朱泥小壶,泡制重香气的乌龙茶,揭盖闻壶盖的香气,其壶盖的聚香功能不亚于闻香杯之闻香功效。

4、喝茶养壶都是修身养性的雅事,心境平和才好,别一喝茶就抱着茶壶死命擦,拿个小刷子不停刷,茶水猛往壶上淋,口里还不停念着:人勤壶不懒,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实在有伤大雅。

5、开壶的时候一定要认真,要尽量把壶里外一些小砂料、杂质、灰尘去掉,等你养到一定程度再想起来就晚了。

|开壶

(1)先用清水冲洗新的紫砂壶的壶里壶外,清理一下内外的污渍(包括遗留的砂粉等)。

(2)选干净无异味且口沿高过壶身的容器,注满清水,将壶轻轻放入直至全部浸没于水中,用中火烧。

此时要注意两点:

《1》冷水下壶,让壶与水温一起升高,最大程度的保护壶,壶与壶盖分开;

《2》一定要使壶完全浸没于水中。因为泥料在摄取大量水分后会膨胀,加上“热胀冷缩”的作用,而未在水中的那部分因膨胀程度极小,力的作用易导致开裂的致命伤。

(3)然后,在水将开未开之际投入适量干茶叶同煮,干茶叶的量视容器大小酌情而定。待水全沸后,转用小火续煮2分钟左右,此时茶汤色已深,即可离火置放。

冷却后拿出清洗干净即可。

6、泥料不好的壶不等于一定就是加了化料了,有的壶可能是料里的砂不纯,里面有铁、碳酸钙,或者甲泥太多,或者陈腐时间不够或者烧制温度不够等等。

需要在开壶的时候反复的煮、泡,让壶在热胀冷缩的过程中把杂质、泥吐出来。

7、把茶都喝到肚子里,喝完了把壶内外认真的清净,擦干水迹,敞开壶盖,倒置阴干,完全干透应该在48小时以上。

8、如果不是为了收藏,只是为了实用喝茶,全手工和半手工区别不大,半手工的性价比更高。

全手工大师拍泥片一般是十来下,烧成后泥的双透性好,半手工的泥片靠模具挡胚成型,应该紧一些,从理论上讲可能透气性要差一点,不过这点差别偶目前还没感觉出来。

9、普耳养壶会很油,比较快。

10、铁观音养壶很亮,也很快。

11、绿茶养壶很好的说,但是时间长点。

12、用养壶托不如垫个毛巾。

13、一把壶只泡一种茶是有道理的,不会变味。

14、经常喝茶的人要多准备几把壶轮着用,好让壶能歇歇干透了,一般一把壶连用三天就要停三天,这样壶才不会不受茶。

15、淋茶其实也是有道理的,可以防止壶盖和壶身的色差,掩盖一些跳砂和明针的小缺点。

16、泥好的壶养起来见效快,泥差的见效慢,选一把好泥料的壶养起来事倍功半。

17、每次喝完茶最好不要在壶里留茶汤,用热水洗净,就像我们吃完饭会刷碗一样。

18、明针不好的壶很难养出来。

19、养花货准备一把小刷子还是必要的,如果外养最好用热水,不要淋茶汤。

20、养壶准备两条毛巾是有必要的,湿的用来清洁,干的用来抛光。最好用纹理细一点的,软一些的,吸水好,容易干的,必竟不是当砂纸用,有一种女人化妆用的专用毛巾很好,就是贵了点。

21、壶还是用小一点的比较好,毕竟喝茶不光是为了解渴,太大了喝不过来,你喝的总是冷茶,伤胃。

养起来也费事。

22、粗砂的壶最好不要外养,很容易花。

23、你手里的壶千万不要超过二十把,非常累人的说。

24、水质的不同对养壶有影响,现在一般所用的桶装或瓶装矿泉水里面的矿物质很多,用来泡茶要随时清洁壶表面留下的水迹,时间长了不清洁会留下水垢痕迹,很难去掉。

25、不要用有油的手去抓壶,更不要把壶放在有油烟的地方,不用的时候要放在干燥,不落灰尘的地方。

26、最后一条,切记:把壶放在离小孩尽量远的地方,不然你会后悔的。

相关标签:紫砂壶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新闻媒体或自媒体,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info@kongqueshuo.com    ,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孔雀说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孔雀说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孔雀说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评论列表
为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