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素为茶中珍品,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东汉时期。白茶不同于大多数中国其它茶叶,属微发酵茶,由古代中国茶农多年经验制作的传统名茶。因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白茶制作工艺也与传统茶叶不同,少了杀青与与揉捻步骤,采摘后,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主要产区在福建福鼎、政和、武汉新洲旧街、蕉城天山、松溪、建阳、云南景谷等地。
白茶-白毫银针
白茶-白牡丹
白茶-贡梅
白茶-寿眉
白茶-金花白茶
白茶-月光白茶
白茶一般地区不多见。白茶生产已有200年左右的历史,最早是由福鼎县首创的,因此又称为福鼎白茶。下面我们来了解下白茶名称的由来!
白茶名称的由来
古人在周朝就采取了“晒干或阴干”这种方式对茶叶进行简单加工,保存茶叶以备祭祀、治病、静修等不时之需,我们称之为“古白茶”。湖南农业大学的杨文辉先生发表的《关于白茶起源时期的商榷》一文中就提出白茶的出现早于绿茶的观点。
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唐朝陆羽的《茶经》七之事中,其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陈橼教授在《茶叶通史》中指出:“永嘉东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误。南三百里是福建福鼎(唐为长溪县辖区),系白茶原产地。”可见唐代长溪县(福建福鼎)已培育出“白茶”品种。
据考证:白茶山即为福鼎太姥山,太姥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传说东海诸仙每年到此聚会一次,故素有“海上仙都”之美称。据《太姥山志》记载:太姥山旧名才山,轩辕黄帝时,道仙容成子尝栖之。汉代王烈《蟠桃记》载:尧时,有一山姑在此居住,以种蓝为业,于是,乡民们皆称“蓝姑”。蓝姑为人乐善好施,深得人心,曾将所种茶叶作为治疗麻疹之药,救下了许多小孩的性命,百姓感恩戴德,将其奉若神明,尊称其为太母,尧帝亦感其圣德,遂将才山改名为“太母山”。
据《福建通志》载:汉武帝命东方朔授天下名山,改“母”为“姥”,至今,悬崖上尚遗东方朔题刻——“天下第一山”五个大字。太姥山的鼎盛时期在唐朝,当时四周有36座大寺院,如今可见的遗址有唐玄宗赐题的“尧封太姥舍利塔”,有唐乾符年间所建的国兴寺遗址,有唐椤枷宝塔,有摩尼教的摩尼宫等。福鼎太姥山地区民众自古就有将白茶用于治疗麻疹、发烧等疾病的习惯流传至今。
白茶包含哪些品种?
按照茶树品种的不同,白茶可分“小白”“大白”和“水仙白”。采自菜茶的群体品种的鲜叶制成的茶品,称为“小白”;采自福鼎大白茶、福安大白茶、政和大白茶、福鼎大毫茶品种鲜叶制成的茶品,称为“大白”;采自水仙品种的鲜叶制成的茶品,称“水仙白”。
按照品种和采摘标准的不同,白茶可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
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采用大白茶或水仙品种的肥硕芽头制成,其外形单芽肥硕,满披白毫,挺直如针,色白似银,为白茶等级中最高一级。
白牡丹
白牡丹以大白茶树或水仙种的短小芽叶新梢的一芽一二叶制成,因其绿叶夹银白色毫芽,形似花朵,叶张肥嫩,冲泡后绿叶托着嫩芽,如蓓蕾初放,故得美名。
贡眉
贡眉以菜茶茶树的一芽二、三叶制成,毫心明显,茸毫色白较多,干茶色泽灰绿,是白茶中产量最高的一个品种。
寿眉
寿眉以菜茶的芽叶制成的白茶,形似长者的眉毛而得名,它在白茶中等级最低。贡眉和寿眉差别不大,区别在于贡眉的叶片较小,芽头较多。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寿眉是建阳产区三级以下贡眉的统称。后来,由于我国香港对于寿眉需求量增加,福鼎、政和等白茶产区也以三、四级白牡丹当做寿眉生产出口。同时,由于我国香港地区习惯把白茶统称为寿眉,后来此称呼便成为了商品名,并被白茶产区广泛使用。
白茶,属微发酵茶,是中国茶农创制的传统名茶。中国六大茶类之一。指一种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
白茶,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主要产区在福建福鼎、政和、武汉新洲旧街、蕉城天山、松溪、建阳、云南景谷等地。基本工艺包括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云南白茶工艺主要晒青,晒青茶的优势在于口感保持茶叶原有的清香味。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
白茶因茶树品种、原料(鲜叶)采摘的标准不同,主要品种分为:首日芽、天山白、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贡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