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素为茶中珍品,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东汉时期。白茶不同于大多数中国其它茶叶,属微发酵茶,由古代中国茶农多年经验制作的传统名茶。因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白茶制作工艺也与传统茶叶不同,少了杀青与与揉捻步骤,采摘后,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主要产区在福建福鼎、政和、武汉新洲旧街、蕉城天山、松溪、建阳、云南景谷等地。
白茶-白毫银针
白茶-白牡丹
白茶-贡梅
白茶-寿眉
白茶-金花白茶
白茶-月光白茶
很多人对白毫银针不了解,甚至可以说对白茶不了解,以为白毫银针属于绿茶,其实,白毫银针是属于白茶类,并且是白茶中的珍品茶叶,也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
白毫银针的加工工艺
白毫银针,因成茶挺直如针,满披白毫,色白如银而得名。根据产地和茶树品种不同,而又分为南北两路银针。
北路银针
即福鼎制法,清明前后采摘大白茶肥壮单芽,应选择晴朗凉爽的天气,严格按照“十不采”的规定采摘鲜叶原料。采后切忌紧压,及时运送。
接下来就是白毫银针制法的关键工序,萎凋。白毫银针主要采用日光萎凋,将茶芽薄摊在水筛内,摊匀不重叠,若有重叠部位会变黑。置于阳光下暴晒至八九成干后用文火焙干。
若因天气或是其它原因,当天无法达到八九成干,则应用略高于文火的低温慢慢烘干,否则芽易变黑。
烘焙时,芽平摊于焙笼中下面用薄纸垫衬,以防芽毫因灼伤而变黄,用40—50℃的文火烘至足干。
筛分之后,剔除焦红、红变、黄变、暗色以及即将展开的茶芽后,用80—85℃温度复火约10分钟,除去拣剔过程中吸收的水分,趁热装箱。
南路银针
即政和制法,清明前后采摘大白茶一芽一、二叶,采摘规则依旧严格按照“十不采”规定,然后在室内“抽针”取芽制银针。
在萎凋过程,南北两路银针有着极大的区别。南路银针鲜芽摊于水筛,置于通风处,在上午九点前和下午四点后的微弱阳光,凉至七八成干,再移至烈日下晒干,一般要用两到三天才能完成。
也可采用先晒后风干的方法,于上午十一点前阳光不强烈时,将鲜芽置于阳光下两到三小时,移入室内自然萎凋至八九成干,再用文火烘至足干。
政和制法不用筛分,直接拣剔掉梗皮,因为是直接晒干所以需要长时间复火,每半小时翻烘一次。翻烘后,加盖布袋,增加温度,使香气均匀。
烘完后一笼一笼倒出,每倒出一笼垫上一层白布,站上一个人踩实,即为“踩布”。为防止茶芽硬化而被压碎,踩布时间应不超过五分钟。
由于两路银针的制法上的区别,其成茶品质当然也有区别。北路银针主要采取先晒后烘,对鲜叶的处理时间短、成茶快,因而北路银针的外形优美,芽头壮实,毫毛厚,富有光泽;而南路银针主要以阴干或者半阴干半烘干为主,成茶芽瘦长,毫毛也较薄,光泽度略差,不过香气清鲜,滋味浓厚适口,内质较佳。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都了解了白毫银针属于什么茶了吧,白毫银针是白茶类中的珍品,因产量少,品质高,因此价格也比较贵。大家在购买时可以到正规网站上购买,或到当地茶农手里购买。
白毫银针简介
白毫银针,创制于1796年,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的白茶,原产地在福建,主要产区为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属有中国十大名茶的称号,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称。其外观特征挺直似针,满披白毫,如银似雪。由于鲜叶原料全部是茶芽,白毫银针制成成品茶后,形状似针,白毫密被,色白如银,因此命名为白毫银针。其针状成品茶,长约三厘米。白毫银针不同等级茶评
特级:
形状:
全芽针肥壮、满披白毫、茸毫厚
色泽:
洁白如银、熠熠有光
汤色:
汤色浅杏黄、清澈明亮
香气:
鲜嫩清纯、毫香明显
滋味:
滋味醇厚回甘
叶底:
全芽、肥壮软嫩、明亮
一级:
形状:
芽针秀长、满披白毫、茸毫较薄
色泽:
银灰白有光泽
汤色:
杏黄、清澈明亮
香气:
清纯、毫香显
滋味:
鲜醇爽、毫味显
叶底:
全芽、嫩匀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