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摘白毫银针的茶树,均属于大白茶良种茶树。,每年秋冬要加强肥培管理。以培育壮芽。第二年大白茶树茶芽肥壮,以头茶一二轮的顶芽品质最佳,是理想的原料夏秋茶一般不采。
大白茶良种是制造白毫银针的必要物质基础采摘标准为春茶嫩梢萌发1芽1叶时将其采下,然后用手指剥离真叶和负叶。剥出的茶芽均匀地薄摊于竹筛上,不重叠,置微弱光下或通风处,晾晒至八九成一干,再用焙笼以30-40℃的文火焙至足,也有用烈日下烘焙笼晒至全干的,称为“毛针”:毛针经筛选肥长茶芽,再用手工摘去梗子(俗称银针脚),并要筛除叶片、碎片、杂质等,再用文火焙干。白毫银针的制茶工艺只有晾晒、于燥。
通常情况下,白毫银针因产地和茶树品种不同,又分北路银针和南路银针两个品目:
北路银针:产于福建福鼎,福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足,福鼎境内山丘地约占陆地总面积的91%,盆谷平原约占9%。有青龙山和太姥山,海拔在900米以上。福鼎也是著名的旅游城市,环境优美。适合茶叶的生长,福鼎是“中国白茶之乡”。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茶(又名福鼎白毫)。外形优美,芽头壮实,毫毛厚密,富有光泽,汤色碧清,呈杏黄色,香气清淡,滋味醇和。福鼎大白茶原产于福鼎的太姥山,太姥山产茶历史悠久,有人分析,陆《茶经》中所截“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就指的是福鼎太姥山。清代周亮工《闽小记》中曾提到福鼎太姥山古时有“绿雪芽”名茶,“今呼白毫”。如此推来,福鼎大白茶品种和用其芽制成的白毫银针,历史相当久远矣。
南路银针:产于福建政和,政和县属于福建省南平市辖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由于鹫峰山脉横贯县境东部,峰峦起伏,气候较温和,土壤较肥沃形成了独特的高山平原二元地理气候条件。茶树品种为政和大白茶。外形粗壮,芽长,毫毛略薄,光泽不如北路银针,但香气清鲜,滋味浓厚。政和大白茶原产于政和县铁山高仑山头,于十九世纪初选育出。政出白毫银针,则随政和大白茶的利用应运而生。据介绍,一九一0年,政和县城关经营银针的茶行,竟达数十家之多,畅销欧美,每担银针价值银元三百二十元。当时政和大白茶产区铁山、稻香、东峰、林屯一带,家家户户制银针。当地流行著“女儿不慕富豪家,只问茶叶和银针“的说法。
白毫银针的发展史:
清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福建制茶人用菜茶种茶树的壮芽为原料,创制银针白毫。
银针白毫早在1891年开始外销。
1912~1916年为极盛时期,当时福鼎市与松政县(今政和县和松溪县,于当年合并为松政县)两县市年产各1,000余担,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外销路阻滞。
1982年被商业部评为全国名茶,在30种名茶中列第二位。
1990年在河南信阳召开的全国第二、三次名茶评比会上,又两次评为全国名茶。还创制了白毫银针的系列产品,有银钩、银猴、银球、银龙等新的名优茶。
1992年被评为福建省名茶,名列第一。
白毫银针简介
白毫银针,创制于1796年,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的白茶,原产地在福建,主要产区为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属有中国十大名茶的称号,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称。其外观特征挺直似针,满披白毫,如银似雪。由于鲜叶原料全部是茶芽,白毫银针制成成品茶后,形状似针,白毫密被,色白如银,因此命名为白毫银针。其针状成品茶,长约三厘米。白毫银针不同等级茶评
特级:
形状:
全芽针肥壮、满披白毫、茸毫厚
色泽:
洁白如银、熠熠有光
汤色:
汤色浅杏黄、清澈明亮
香气:
鲜嫩清纯、毫香明显
滋味:
滋味醇厚回甘
叶底:
全芽、肥壮软嫩、明亮
一级:
形状:
芽针秀长、满披白毫、茸毫较薄
色泽:
银灰白有光泽
汤色:
杏黄、清澈明亮
香气:
清纯、毫香显
滋味:
鲜醇爽、毫味显
叶底:
全芽、嫩匀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