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毫银针,白毫满披,如银似雪,品之毫香蜜韵,回甘悠长。全部都是芽头制作而成,芽头肥嫩,所以如何泡好一杯白毫银针成为了许多茶友的困扰,今天就来学习一下如何正确泡好一杯银针。
老白毫银针冲泡注意事项
用水是否正确?
明代张大复著《梅花草堂笔谈》一书中记载“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十分之茶遇八分之水,茶只八分耳”。由此可见,水在泡茶中的重要性。古人选水标准为:清、轻、甘、活、冽。
清:水质需清洁,无肉眼可见之杂物。
轻:水质要轻(溶解的矿物质越多,水的比重越大)
甘:指水含口中有甜美感,无咸苦感。
活:水源要活,经常汲取的或是流动的水。
冽:水从岩层浸出,水温低。
而在我们现代,水以软硬作为区分。水的硬度与茶汤品质关系密切。首先水的硬度影响水的PH值又影响茶汤色泽。其次,水的硬度还影响茶叶有效成分的溶解度。水的软硬度会影响茶叶有效成分的溶解度软水中含有的其他溶质少,茶中的有效成分可以迅速溶出,且溶解度高,茶味浓厚。硬水中由于含有大量矿物质,茶叶有效成分的溶解就低,茶味偏淡水中一些物质与茶发生作用,茶质产生不良影响。
1硬度=1毫克碳酸钙/1升水
永久性硬水>25°(钙和镁的硫酸盐或氯化物;不能通过煮沸消除)暂时性硬水>10-25°(水垢是碳酸氢钙和碳(可转化的硬水)酸氢镁,高温分解沉淀形成)
软水<0-10°(含碳酸钙)
泡白毫银针的水以选择软水或暂时性硬水为宜实践证明,用软水泡茶,茶叶有效成分的溶解度高,茶汤的色、香、味三者俱佳,用硬水泡茶,则茶汤变色,香、味也大减。在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的水为三种:矿泉水、纯净水、自来水。哪一种水更适合冲泡白毫银针呢?矿泉水为上,次之纯净水。矿泉水中含有微量金属离子,可以帮助白茶降低茶多酚(苦味)浸出,提高氨基酸浸出(甘甜味)。自来水中氯气味重,会影响茶香,汤色变深,氯化物与茶中多酚类化合物发生作用,茶汤表面形成层“锈油”物质,苦涩味重。
冲泡方式是否有误?
好的白毫银针出汤时间较长,非常耐泡,即使是十泡后味道清淡,但其汤色尤在。为何会有茶友在冲泡白毫银针时泡不出毫香呢?可能是你冲泡的方法有问题!
冲泡白茶切忌:低温冲泡、闷泡法
低温冲泡,味淡
白毫银针采自清明前后,约7-10的采摘期,其茶芽纤长细嫩,冲泡温度控制在95℃尤佳。在白毫银针冲泡水温上,有很多茶友都有这个误区,皆认为白毫银针过于娇嫩所以要使用低温来冲泡,以防止烫伤其芽叶。这是对自己购买的白毫银针的不自信。银针芽头紧实,具有防水的效果,若是低温冲泡是难以将芽头中的层层内质冲泡出来的,如此一来,茶汤淡也是正常,白毫银针丰富的茶内质还紧紧的锁在里面,茶汤何来风味一说?想要喝到鲜爽甘甜的白毫银针,在水温的控制上一定不能马虎!
闷泡法,味涩
“好茶不怕闷”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茶,例如:白毫银针。前阵子朋友咨询我说,在冲泡白毫银针时没什么香气,虽然味道还可以,就是略苦涩,问题出在哪里?我一问才知,他将白毫银针用紫砂壶,闷泡。白毫银针,主要喝的是“鲜”“爽”“甘”“甜”,而紫砂壶闷泡会很大程度上让茶滋味变老,并且茶壶四壁含有丰富的气孔容易吸收茶香气,闷泡法会破坏白毫银针的口感,产生苦涩,其丰富的物质也会随着闷泡时间而流失。
茶具的选择是否正确?
白毫银针冲泡以玻璃杯或盖碗瓷杯冲泡为上,有利于茶性的透发。在冲泡白毫银针时,一般是不需要洗茶的,细心的茶友可以观察到,在冲泡第一遍银针时,茶汤里就满布白毫,这些白毫充满氨基酸,倒掉是非常可惜的。玻璃杯冲泡,便于观赏到杯中叶芽竖立有致、丰润怡然的模样。玻璃杯冲泡可先取白毫银针3克于杯中观赏,接着冲少许开水浸润5秒左右,再按同一个方向冲入开水至7分满。稍置一会,会发现有些茶芽缓缓下沉,有一些浮动于茶汤表面,上下交错,如雨后春笋。白瓷盖碗冲泡,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汉族茶具。碗壁光滑的釉质,不会吸收走茶汤的滋味与鲜香,每一泡茶,都最大程度的保留了白茶的本真之味。盖碗冲泡在时间上的掌握显得尤为重要,一到三泡时间控制在3秒左右,三泡后时间可延长2秒。盖碗冲泡通常可冲十泡有余,汤色明黄透亮,滋味鲜爽甘甜。
不同的茶,有专属于它的规则、泡法。白毫银针芽头紧密而质地娇嫩,自然是要细心冲泡,方可“吊”出它的香气与层次感!
白毫银针简介
白毫银针,创制于1796年,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的白茶,原产地在福建,主要产区为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属有中国十大名茶的称号,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称。其外观特征挺直似针,满披白毫,如银似雪。由于鲜叶原料全部是茶芽,白毫银针制成成品茶后,形状似针,白毫密被,色白如银,因此命名为白毫银针。其针状成品茶,长约三厘米。白毫银针不同等级茶评
特级:
形状:
全芽针肥壮、满披白毫、茸毫厚
色泽:
洁白如银、熠熠有光
汤色:
汤色浅杏黄、清澈明亮
香气:
鲜嫩清纯、毫香明显
滋味:
滋味醇厚回甘
叶底:
全芽、肥壮软嫩、明亮
一级:
形状:
芽针秀长、满披白毫、茸毫较薄
色泽:
银灰白有光泽
汤色:
杏黄、清澈明亮
香气:
清纯、毫香显
滋味:
鲜醇爽、毫味显
叶底:
全芽、嫩匀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