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立贡茶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墨江县联珠镇,海拔1400-1460米,常年平均气温16.9-18℃。年降水量1323-1435mm。土壤为赤红壤、红壤。
茶山历史:须立贡茶在清代为皇家贡茶,联珠镇是茶马古道上著名驿站。
主要产地:菜园、班中、碧胜、勇溪
古树现状:古茶山面积643公顷,呈块状分布,代表品种有菜园村的大叶绿茶、碧胜村的须立贡茶等。相比较而言菜园村茶园的管理比须立贡茶所在的碧胜村要好一些,长势更强。碧胜村的须立贡茶园内保存了一定树龄比较老的古树,是清代贡茶的原产地。
龙坝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墨江县通关龙坝乡,海拔1300-1700米,常年平均气温15.0-17.9℃。年降水量1350mm。土壤为红壤和黄红壤。
主要产地:竜宾、勐里、大乜多、竜场、打洞、石头、曼婆
古树现状:现有古茶山面积287公顷,茶园管理一般,长势中等。
通关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墨江县永平镇,海拔1520-1820米,常年平均气温14.9-16.8℃,年降水量1391mm。土壤为红壤和黄棕壤。
主要产地:永平、新武、景坝、毕库
古树现状:古茶山面积287公顷,呈块状分布。代表品种有永平村大叶绿茶和新武村大叶绿茶,茶园管理一般,长势中等。
坝溜古茶山
茶山地理:主要分布在墨江县坝溜乡。海拔1630-1885米,常年平均气温11.9-16.4℃,年降水量2197mm。土壤为红壤。
主要产地:老朱、联珠、老彭、骂尼
古树现状:古茶山面积247公顷,呈零星和块状分布。代表品种有老朱寨玛玉茶和联珠村羊八寨玛玉茶。茶树分布密度较小,管理中等,长势强。
迷帝贡茶古茶山
茶山地理:主要分布在墨江县新抚乡。海拔1300-1940米,常年平均气温14.2-18.3℃,年降水量1293mm,土壤为红壤和黄棕壤。
主要产地:界碑、新塘、班包、那宪
茶山历史:明神宗时期已开始种茶,清代进一步发展,成为茶马古道驿站之一。原称米地茶,因为成为清代贡茶受皇帝喜爱,故称“迷帝”茶。界碑赵氏家族曾保留有皇家所赐“岁俸京师”牌匾,文革时遗失。
古树现状:古茶山面积195公顷,代表品种为界碑村迷帝贡茶,最大的老茶园有300多亩。
茶质特色:迷帝茶苦涩明显,回甘较快,茶香清扬,有少许兰香,山韵明显。景星豪门古茶山
茶山地理:主要分布与墨江县西部景星乡,北回归线附近。海拔1530-1990米,常年平均气温14.2-16.9℃,年降水量1360mm。土壤为红壤、黄棕壤、紫色土。
主要产地:新华、景星、正龙
茶山历史:景星有数百年种茶历史,解放前有景星茶厂,是墨江茶厂的前身。
古树现状:现有古茶山283公顷,呈块状和零星分布。代表品种有新华村大团叶绿芽茶和景星村中叶茶。景星茶园经过历年的开发种植,茶园中古树和小树混栽,老树大都经过矮化处理,芽头明显增多。
茶质特色:苦涩明显,略有甜味,香气较弱,生津回甘明显,山野韵不显。
困鹿山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宁洱县宁洱镇,海拔1090-1640米,常年平均气温16.5-19.0℃,年降水量1700mm。土壤为赤红壤、红壤。
主要产地:宽宏、西萨、谦岗
茶山历史:困鹿山原作困卢山,是清代贡茶产地之一,宽宏村的哈尼人种茶历史超过400年。
古树现状:茶园多在村寨边,粮茶间作。代表品种有宽宏村困鹿山大叶茶,西萨村大叶茶,还有当地俗称的细叶茶属于白毛茶一种。宽宏村古茶园有古茶树372棵,树龄400年以上,大叶种和小叶种共生,这种成片的未经矮化的古茶园比较难得,是明清普洱本地产茶的重要证明。
茶质特色:山野气韵明显,汤质饱满、甜滑,苦涩较弱,回甘较快。
国庆古茶山
茶山地理:主要分布于江城县国庆乡,海拔1100-1350米,常年平均气温19.2℃,年降水量2360mm。气候湿热多雨。土壤为赤红壤
主要产地:络捷、么等、田房、嘎勒、博别、和平
茶山历史:江城历史上是易武茶北山的必经之路,受六大茶山贸易影响,江城很早开始种茶,在络捷、田房等地种茶历史都超过200年以上。络捷即是彝族语“茶叶”的意思。
古树现状:茶园都在村寨边上,目前古茶山面积有387公顷,呈块状分布,代表品种有络捷普家村老树茶,田房村田房大树茶。国庆古茶呈不同树龄混布,部分没有修剪的老树较为高大。不同产地茶园维护情况不一。受易武茶价格上涨的影响,与易武茶口感相似的国庆茶价格也有所上扬。
茶质特色:苦涩较弱,汤中带甜,回甘较好,汤质饱满程度较易武老树略逊,略显不够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