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

分享

评论

0

南糯山说自己是全球古茶第一村,来看看它的前世今生

2020-08-12 


六月的天气,车在南糯山中穿行,沿途会穿越一片又一片的云雾。而这是云南的雨季,阳光和雨露总是交替出现,使得这片大山,终日有云海蒸腾的美感。

我是跟勐海陈升茶业的副总经理温铁流上的山,这是一位健谈而年长的南方人,他在南糯山和勐海县城之间,已经往返了五年,从而亲眼见证了这方村寨的变化。

“南糯山是整个西双版纳古茶树最集中的地方”。这句话的话音刚落,我们眼前就出现了一块牌子,上面有一行字好像在对所有人宣告它的地位——全球古茶第一村。

也有人说“南糯山茶哪家好,半坡老寨数第一”

▎实地目睹,走进中国古茶第一村

南糯山的“南糯”一词,无论在汉语还是傣语中,都有着绵软的寓意。尤其用傣语翻译,就是“笋酱”。

据说那是在许多许多年以前,哈尼族人因进贡鲜美笋酱得到了西双版纳土司和傣王的赞誉,由此,便骄傲地将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命名为南糯山。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不过我们行走所见的南糯山,却是千真万确的丰饶。

南糯山有超过12000亩的古茶园。这里的茶树最早是由布朗族的先民种下的,后来布朗族人因故迁离南糯山,遗留的茶树便被后来的哈尼族人继承了下来,到现在此地古茶园的面积,在云南所有的古茶山中位居首位,而半坡老寨又是南糯山古茶树最多的村子。

在这1万多亩的古茶园中,300年以上的古茶树占了大多数,其中半坡老寨更有一棵树龄超过800年的人工栽培型茶树王,树高5.5米,树幅10米,主干圆周2.4米,当之无愧是西双版纳人工栽培型茶树中的头号茶王,也印证着种种不平静的岁月中,人类努力与自然恩赐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落满层层树叶的古茶林中行走,人的身体被淋湿,心却是安安静静的。

南糯山的平均海拔有1400米,而我们所在的位置,已超过1700米。这里山高谷深,土壤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是云南大叶种茶树生长的最佳生态环境。

而南糯山的全年降雨量在1500-1750mm之间,相对湿度超过80%,雾日多,所以这里的古树茶,其茶性醇和,茶气香高而回味甘甜,著名的“南糯白毫”即产于此。

恍惚烟云中,好像看到路上背着箩筐的采茶人,走过一辈又一辈的岁月。

▎龙巴门下,这里是云南机械制茶的发源地

其实,南糯山的第一除了有地理上的意义外,在整个普洱茶产业的发展进程中,也有非凡的历史地位。

在上半坡老寨之前,我们特地拐进一处山路,看到在环抱各个寨子的丛丛密林中,有两幢风格中西合璧的老厂房(其中一处已成危房)。而这便是70多年前,由白孟愚先生创办的思普企业局南糯山茶厂的旧址。

1938年4月,土生土长的云南人白孟愚在南糯山石头寨下一块盆地上开始建南糯山茶厂。而他雄心勃勃,要用机器制茶,生产能占领国外市场的茶品。

就在半年后,他用牛车从缅甸拉回英国产的揉茶机、烘茶机、切茶机、分筛机和发电机,而这是有史以来进入云南的第一批现代化制茶设备。

于是在1938年年底,南糯山茶厂发出了声动云南普洱茶历史的机响,云南第一座现代化茶厂宣告诞生。

从云南省档案馆的史料记载看,南糯山茶厂要比佛海茶厂(今勐海茶厂)早建一年,投产后主要以精制红茶绿茶为主。尤其南糯山茶厂的机制红茶投放东南亚各国后,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为国家争取了大量外汇。

可惜在那个国家充满内忧外患的年代里,南糯山茶厂的发展缺少良好的外部环境,白孟愚在苦苦支撑了十年后,不得不离开了西双版纳,最终病逝于泰国。

而南糯山茶厂和白孟愚亲手种下的新式茶园,在1951年收归国有,改称为云南省农林厅南糯山茶叶实验场(今云南省茶科所的前身)。再到1954年,南糯山茶叶实验场的茶园被划给云南省茶科所,茶厂和机器设备则并入勐海茶厂。

一段往事就此尘埃落定。

▎古茶村中,矗立新时代的花园式工厂

读懂南糯山的美,要用视觉和味觉;而想挖掘南糯山的美,则需要一颗工匠之心。这无论是对当年的白孟愚,还是如今的陈升河而言,都是一种挑战。


2011年,以建设花园式工厂、带动老班章村致富而闻名的勐海陈升茶业进驻南糯山,与半坡老寨村民小组签订了合作协议,正式建立陈升半坡老寨基地。

他们在这里,公布清晰统一的茶叶收购和等级标准,旨在规范保护古茶资源的基础上,提升茶叶品质,也进一步放大南糯山的声名。

作为陈升半坡老寨基地的负责人,温铁流亲眼见证这几年的发展,他感慨说:“南糯山村委会有27个寨,我们选择和半坡老寨合作,因为这里的古茶园是整个南糯山最集中的,这里的普洱茶古已有名,生态环境又非常优越,对想做点事的我们来说,是一个契机。”

为了这个契机,陈升茶业投入了全班人马的努力,在云雾缭绕的南糯山中盖起了一个花园般的初制所,而今这里不但花团锦簇、果树成排,也拥有目前勐海最先进的晒青棚、车间以及正在筹建中的专家楼和博士后茶叶科研工作站。

在海拔1700米的基地墙上,张贴着陈升茶业和当地村民小组共同制定的公约,其中规定了本地茶农在茶叶种植管理、采摘和收购过程中需要遵从的标准和规范,一旁还留下了村民代表们的手印,十分醒目。

这时,正在我们身边劳作的一个当地小伙走过来,自告奋勇地要带我去茶农家里做客,而他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就是:“只有看到老百姓,你才知道这几年的变化有多大。”

▎做一方茶,能改变一方的生活

小伙是陈升茶业的本地员工,脸上随时都带着淳朴的笑容,让人倍感亲切。只见他熟练绕过山后的道路,先走进了一片古茶园。

我注意到,这里的茶树上都挂着陈升茶业的牌子,一眼望去,都是整齐的蓝色,上面详细标注了古茶树的编号、海拔、树高、树幅、树围、直径和树龄。

“这里有一万多株这样的古茶树,都是卫星定位的。”他不无骄傲地说,“我们用了三个月时间日夜加班,并由林业局派人来完成的GPS定位。以后你们打开电脑,想追溯某款茶的原料,只要在谷歌一点,输入经纬度,海拔等这些数据,就可以看到这棵编了号的茶树在哪里。”

说话间我们已来到了一户人家,屋檐下停着一辆红色越野路虎,门口则立着一块石头,刻着“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下面还标注了时间。

一个笑容可掬的精壮汉子迎出来,他正是这家主人同时也是半坡老寨的村长车杰。而门前的石头,那是他参加央视纪录片的拍摄后留下的纪念品。

爽朗的车杰打开话匣子:“我们半坡老寨共有27户人家,131口人,祖祖辈辈都做茶。但是不瞒你说,以前生活艰苦到了什么程度?像我父亲那代人,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所以在1995年分寨的时候,能下山闯荡的村民都离开了这个高山上的老寨,却留下了整个南糯山资源最集中的古茶园。幸好到了我们这一代,茶叶从2000年后开始慢慢发展,再到陈升茶业进入后,那村民的日子整个不一样了。”

车杰家的新房是在2013年盖的,花了80多万,而他崭新的路虎是在去年买的,是整个南糯山的第三辆路虎,其他两辆也都属于半坡老寨的村民。

车杰告诉我,从陈升茶业半坡老寨基地建成后,整个半坡老寨村民的户均年收入,少的有20几万,多的超过了60万,村里到现在为止,几乎家家户户都盖了新房。

“因为半坡老寨的古茶园面积,超过了2600亩,差不多占整个南糯山的四分之一。而这里村民家少的有几十亩,多的有150亩茶园,所以茶叶实实在在,改变了这里老百姓的生活。”

▎也只有做好茶,才不辜负南糯山的怀抱

茶叶富了半坡老寨,但对陈升茶业的人们而言,这方古茶园又意味着什么呢?

“那么多年都只是在投入,在做一件为以后打基础的事情,做茶尤其要把茶做好,那是不能急的,所以你们看到的一切都是开始。”

温铁流笑了笑说,“陈升茶业在这里才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目标,我们给半坡老寨修了路,给村里建了公共水池,造了龙巴门,还让村民通过卖茶得到稳定的收入,这是基础。

那么下一步,我们要通过在这里做的茶,把南糯山丰厚的底蕴和文化传达出去。再到最后,通过科技手段来管理和提升这片古茶山,让内质突出的古树茶展现最完美的风味。因为陈升茶业一定要让喝的人明白,什么是真正大树茶的味道。”

雨季的南糯山,时光仿佛停在云雾里,但是隐隐约约,又留下一百年前运送茶叶的马帮所留下的马蹄声声——由于当地茶叶的品质优良,当年曾有大量的马帮队伍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后进入半坡老寨,将此处茶叶驮到思茅、勐海、勐腊等地贩卖,还有些大型马帮直接就将茶叶驮到东南亚的许多国家去了。

其实这片古茶山的气息,早已随着一个个悲喜交加的时代融入了人的精神。而当年的开拓者与今日奋斗者的生活,却在同一片蓝天的映照下,因为一个相同的目标,被奇妙地融合在了一起,融合成一句意味深长的寄托。

也只有做好茶,才不辜负南糯山的怀抱。

相关标签:南糯山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新闻媒体或自媒体,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info@kongqueshuo.com    ,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孔雀说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孔雀说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孔雀说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评论列表
为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