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

分享

评论

0

白毫银针制作工艺步骤

2020-08-12 

白毫银针,因成茶挺直如针,满披白毫,色白如银而得名。根据产地和茶树品种不同,而又分为南北两路银针,而南北两路银针的制法又略有不同。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下白毫银针制作的工艺步骤。

白毫银针制作工艺步骤

1、北路银针制法

即福鼎制法,清明前后采摘大白茶肥壮单芽,应选择晴朗凉爽的天气,严格按照“十不采”的规定采摘鲜叶原料。采后切忌紧压,及时运送。

接下来就是白毫银针制法的关键工序,萎凋。白毫银针主要采用日光萎凋,将茶芽薄摊在水筛内,摊匀不重叠,若有重叠部位会变黑。置于阳光下暴晒至八九成干后用文火焙干。

若因天气或是其它原因,当天无法达到八九成干,则应用略高于文火的低温慢慢烘干,否则芽易变黑。

烘焙时,芽平摊于焙笼中下面用薄纸垫衬,以防芽毫因灼伤而变黄,用40—50℃的文火烘至足干。

筛分之后,剔除焦红、红变、黄变、暗色以及即将展开的茶芽后,用80—85℃温度复火约10分钟,除去拣剔过程中吸收的水分,趁热装箱。

2、南路银针制法

即政和制法,清明前后采摘大白茶一芽一、二叶,采摘规则依旧严格按照“十不采”规定,然后在室内“抽针”取芽制银针。

在萎凋过程,南北两路银针有着极大的区别。南路银针鲜芽摊于水筛,置于通风处,在上午九点前和下午四点后的微弱阳光,凉至七八成干,再移至烈日下晒干,一般要用两到三天才能完成。

也可采用先晒后风干的方法,于上午十一点前阳光不强烈时,将鲜芽置于阳光下两到三小时,移入室内自然萎凋至八九成干,再用文火烘至足干。

政和制法不用筛分,直接拣剔掉梗皮,因为是直接晒干所以需要长时间复火,每半小时翻烘一次。翻烘后,加盖布袋,增加温度,使香气均匀。

烘完后一笼一笼倒出,每倒出一笼垫上一层白布,站上一个人踩实,即为“踩布”。为防止茶芽硬化而被压碎,踩布时间应不超过五分钟。

由于两路银针的制法上的区别,其成茶品质当然也有区别。北路银针主要采取先晒后烘,对鲜叶的处理时间短、成茶快,因而北路银针的外形优美,芽头壮实,毫毛厚,富有光泽;

而南路银针主要以阴干或者半阴干半烘干为主,成茶芽瘦长,毫毛也较薄,光泽度略差,不过香气清鲜,滋味浓厚适口,内质较佳。

白毫银针历史发展

清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福建制茶人用菜茶种茶树的壮芽为原料,创制银针白毫。

银针白毫早在1891年开始外销;

1912~1916年为极盛时期,当时福鼎市与松政县(今政和县和松溪县,于当年合并为松政县)两县市年产各1,000余担,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外销路阻滞。

1982年被商业部评为全国名茶,在30种名茶中列第二位;

1990年在河南信阳召开的全国第二、三次名茶评比会上,又两次评为全国名茶。还创制了白毫银针的系列产品,有银钩、银猴、银球、银龙等新的名优茶。

1992年银钩被评为福建省名茶,名列第一。

白毫银针简介

白毫银针,创制于1796年,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的白茶,原产地在福建,主要产区为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属有中国十大名茶的称号,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称。其外观特征挺直似针,满披白毫,如银似雪。由于鲜叶原料全部是茶芽,白毫银针制成成品茶后,形状似针,白毫密被,色白如银,因此命名为白毫银针。其针状成品茶,长约三厘米。

白毫银针不同等级茶评

特级:

形状:

全芽针肥壮、满披白毫、茸毫厚

色泽:

洁白如银、熠熠有光

汤色:

汤色浅杏黄、清澈明亮

香气:

鲜嫩清纯、毫香明显

滋味:

滋味醇厚回甘

叶底:

全芽、肥壮软嫩、明亮

一级:

形状:

芽针秀长、满披白毫、茸毫较薄

色泽:

银灰白有光泽

汤色:

杏黄、清澈明亮

香气:

清纯、毫香显

滋味:

鲜醇爽、毫味显

叶底:

全芽、嫩匀明亮

相关标签:白毫银针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新闻媒体或自媒体,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info@kongqueshuo.com    ,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孔雀说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孔雀说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孔雀说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评论列表
为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