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选购时可通过看是否有其他植物叶、花和杂物;闻是否有霉变和异味来确定茶叶的正常品质特征。
2.尽量选购包装的茶叶。散装的茶叶,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由于吸潮吸味,会造成品质下降,并且在运输和储藏中易受到外界各种污染。
3.购买新茶时,不能只看标签上的生产日期,还要看产品的品质,许多茶叶包装上标明的生产日期实质是包装日期。鉴别新茶,还是靠感官品尝决定。新茶外观干硬疏松,色泽新鲜,一般呈嫩绿色,陈茶则紧缩暗软。新茶汤色澄清而香气足,陈茶则汤色变褐、香味差。就绿茶来说,质量好的绿茶口感略带苦涩,饮后鲜甜回甘,且回味越久越浓。若苦涩味重,鲜甜味少的则为次茶。
4.茶叶保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茶水的滋味。茶叶的保管方法将茶叶用保鲜袋密封放入冰箱,这样便可一年四季尝到新茶的滋味,并永葆嫩绿和清香。
5.获得“有机食品”认证的茶叶,虽然价格稍高,但这些茶叶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安全有保证。
说法四:
另外,《中国名茶志·福建卷》的武夷岩茶文章中记载:现今九龙窠之“大红袍”,据林馥泉一九四一年调查认为系名丛“奇丹”之误。并得寺僧信任,看到了一株真本“大红袍”在九龙窠的岩脚下,树根终年有水从岩壁涓涓流下,树干满生苔藓,树及衰老。曾作记载:树高135厘米,主干八根……
以上不管哪种说法所提到的真“大红袍母树”,其实都不是现存的“大红袍母树”。但作为武夷茶四大名枞之一,“大红袍”实际上是茶叶品种的名称,也称为“奇丹”。《蒋叔南游记》第一集《武夷山游记》中写道:“如大红袍,其最上品也,每年所收天心不能一斤,天游亦十数两耳。”可见,“大红袍母树”并非只长在一处。当代茶人吴觉农、林馥泉等人也提到武夷山北斗岩、马头岩等地也有“大红袍”的品种茶。所以,现存的“母树大红袍”虽然不一定是最初传说中的“大红袍”,但可以肯定的是:现存的“大红袍”茶树是原生态的“母树大红袍”之一。
根据《武夷山的茶与风景》(陈舜年等著,吴觉农作序)一书《上篇·茶》明确记载了大红袍有正副之分。“寺僧因游人任意采摘,不肯以真品示人”之句可以这么解读:为了保护“正大红袍”茶树,僧人故意在“副大红袍”茶树附近刻上“大红袍”三字,以转移游人的视线。因为“副大红袍”长在较高的地方,游人不易采摘。僧人这样刻意地“掉包”,实属无奈之举。但此举既可以保护“正大红袍”茶树,无意中也大大提高了“副大红袍”茶树的名气,延续了“大红袍”的品种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