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什么茶,第一次冲泡浸出量都能占可溶物总量的50%以上,普通茶叶第二次冲泡一般为30%左右,第三次为10%左右,第四次只有1-3%。
从营养的角度来看,茶叶中的维生素C和氨基酸,第一次冲泡后,就有80%被浸出。第二次冲泡后,95%以上都已浸出。其他有效成分如茶多酚、咖啡碱等也都是第一次浸出量最大,经三次冲泡后,基本达到全量浸出。
茶类不同耐泡程度不一,人们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体会非常细嫩的高级茶并不耐泡,一般冲泡2次也就没什么茶味了。普通红绿茶常可冲泡3-4次。加工越细碎的,越容易使茶汁冲泡出来,越粗老完整的茶叶,茶汁冲泡出来的速度越慢。
茶叶的耐泡程度与茶叶嫩度固然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决定于加工后茶叶的完整性。下面是关于影响茶叶是否耐泡的4个关键因素:
叶片的老嫩,及,完整程度
很多茶友都知道全是芽尖的茶通常都不耐泡,而一芽两叶或者三叶耐泡度就要高一些;这是因为叶片越粗老,水浸出物释放越缓慢,皮糙肉厚嘛(这点涉及到揉捻,下面会讲到);完整程度就如上面红碎茶所述,耐泡度和完整程度成正比。
毛茶制作过程中的捻揉
捻揉的程度和耐泡度是成反比的,捻揉程度越深叶片细胞壁破损越多,那么水浸出物释放速度也就越快,耐泡度也就会相应降低。
泡茶对耐泡度的影响
这里有三个主要的因素,即:①投茶量和注水量的比例,投茶量越少,注水量越多,越不耐泡,或者反之则越耐泡;②出汤速度越慢,茶越不耐泡,反之则越耐泡;③水温的高低也能决定一款茶是否耐泡,水温越高耐泡度越低,反之则越高。
茶树的树龄,及生态环境
这两个指标是息息相关的,但树龄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气候生态环境才是决定性因素;所以树龄的讨论,必须是在同等气候生态环境的条件下才有意义。比如,在同等气候生态环境下,树大根深的古树自然比台地茶占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