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印象
湄潭县位于贵州省北部,地处大娄山南麓,乌江北岸,在名城遵义东南侧。湄潭县的河流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湄潭县地处云贵高原至湖南丘陵的过渡地带,全县平均海拔972.7米,县城区平均海拔910米,最高峰位于北部西河乡取笋坎,海拔1562米;最低处位于南部石莲乡芦塘河与乌江汇合处,海拔461米。湄潭地处川黔南北向构造带、北北东向构造带和北东向构造带的交汇地带。
西部湄潭:
中国连片面积最大的茶园
中国连片面积最大的茶园在哪?就在贵州。湄潭位于贵州北部,是西部地区唯一获得“中国名茶之乡”称号的行政区域。当地湄江河与湄水河交汇于县城,并形成二水倒流,弯环如眉,汇为深潭,所以取名为“湄潭”。湄潭是贵州茶叶第一县,西部地区唯一获得“中国名茶之乡”称号的行政区域。其中,“中国茶海”位于湄潭永兴镇,是中国连片面积最大的茶园。
到了湄潭,不可不去的就是号称“中国茶海”的万亩茶海,它位于永兴镇境内,326国道从茶海穿过。人置身于浩渺的茶海中,有着彻底回归自然,纳百川宽广胸怀。
能有这么大的规模,在于茶园发展起步早。1939年,中央农业实验所的实验茶场在湄潭落户,并以此为中心进行茶叶科学研究、试验示范与推广,促进和带动西南和全国茶叶生产发展,辅助民生,以茶叶出口换取更多的枪支弹药来支持抗战。现在,置身于浩渺的茶海中,放眼看条条茶行,如蛟龙出海、玉莽匍匐;片片茶园绿浪浩瀚、碧毯铺陈。茶树横成波、纵成浪,近是涛、远是潮,馨香扑鼻。
在茶海里漫游,还可以自己亲自采一把翠翠的绿茶放到制茶厂里,在师傅的指导下自己制作绿茶,再泡上爽爽的喝一口,那才真正叫回味无穷。
当地还有最大的茶壶实物造型建筑——湄潭“天下第一壶”,该公园由天下第一壶、天壶茶廊、水上乐园、茶文化广场及茶文化古道五部分组成。其中“天下第一壶”壶身高48.2米,壶身最大直径24米,壶基座高25.6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壶实物造型,获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认证的“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称号。
小镇大校:浙大影响无处不在
湄潭虽然是小镇,但却在浙江的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37年秋,抗日战争爆发,浙江大学被迫西迁,700多名师生在校长竺可桢率领下,先后在浙江建德、江西吉安、泰和、广西宜山、贵州青岩等地辗转迁徙,最后于1940年抵达黔北遵义、湄潭。浙江大学旧址位于湄潭县湄江镇和永兴镇,原有文庙、天主堂等25处,现保存较好的主要有9处。如今该旧址包括湄潭办公室图书室旧址(文庙)、谈家桢等教授住处(天主堂)、研究生院旧址(义泉万寿宫)、湄江吟社旧址(西来庵)、理学院物理系旧址(双修寺)、永兴分校教授住处、农学院畜牧场实验楼旧址、文艺活动旧址(欧阳曙宅)、学生住处(李氏住宅)。
文庙位于湄江镇皂角巷,始建于1620年,当时学校的分部办公室、图书馆和部分教室设于县文庙内。在1990年7月,“浙江大学西迁历史陈列馆”在文庙落成,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题写馆名。
大学农学院旧址位于湄江镇西郊贺家祠堂。1940年5月,浙大农学院迁至贺家祠堂办学,并在周围租地200亩开办农场,开展教学实验。该祠堂一正两厢,正房面阔五间,两厢各三间。20世纪50年代初改为县农业局办公用房。
化学系旧址位于湄江镇唐家祠堂。1940年,浙大化学系办公室、实验室及部分教室设于唐家祠堂,贝时璋、谈家桢等教授在这里工作多年。1946年离去。一正两厢,正房面阔五间,厢房各三间。新中国成立后在此设县城第三小学,20世纪90年代初改为砖混建筑,原建筑仅存部分台基。
2006年5月25日,湄潭浙江大学旧址作为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被国务院以“湄潭浙江大学旧址”为名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旧址每个都有着其独特文化底蕴,如今漫步在这些老建筑中,仿佛依稀还能听到学生的读书声。
驴友感受
霸气名字
意犹未尽
除了茶文化之旅,湄潭良好的生态,清新的田园乡村,森林、温泉、河流都是湄潭这片土地的闪光名片。良好的生态,加上浙大留下的文化祭奠,让这座小城别具魅力。
资讯加油站
交通:广州飞贵阳或者重庆,再乘车前往湄潭。
住宿:往指核桃坝村,可以体会采茶的乐趣,了解纯朴的民风,入住现代的黔北民居,一览十里湄江画廊,品极具地方特色的黔北农家小菜。
美食:在黄家坝镇桃花江两岸,以田园风光为主,民风民俗为辅,漂亮的黔北民居“变身”农家乐、乡村旅馆,生意做得红红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