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形态CMorphology of tea plants 茶树及其器官 的外部形状、结构。在近代植物学出现之前,中国对茶树性 状已有丰富记载和描述。古代对茶树形态特征的认识和描 述,多用比拟的方法,如唐代陆羽《茶经》:“茶者,南方之 嘉木也,……。其树如瓜芦,叶如<6子,花如白蔷薇,实如 拼桐,茎如丁香,根如胡桃。"后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茶树 形态及其变异性。近代用实验的方法,广泛深入研究形态发 生、解剖结构等。茶树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 官组成。根、茎、叶分别执行着养料及水分的吸收、运输、 转

生物部

营养器官CVegetative organj 茶树根、茎、叶的总 称,是构成树体的基本器官。主要进行吸收、同化、运输、 贮藏等有关营养的生理活动,还被用作繁殖新植株的材料。

生物部

根CRootD 维管植物的营养器官。茶籽萌发,胚根最 先突破种皮,逐渐生长,形成主根。主根上又形成数级侧根。 主根及其侧根构成根系。根的主要功能:①固着树体和支持 地上部;②从土壤中吸取含有矿物质及一部分碳酸的水溶 液;③将物质输导、贮藏、合成和转化;④进行营养繁殖 (根插)。衰老茶树通过重修剪、台刈,可赖其茎、根上的不 定芽、不定根得以更新复壮。

生物部

根系〔Root system〕 一株植物全部根的总称。茶树 根系由主根、侧根、吸收根和根毛组成。按其发根的部位和 性状分为定根和不定根。根系形态与繁殖方式关系密切。用 种子直播的茶树,主根明显,根系深;无性繁殖的茶树,根 系由入土部分基部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分化而成,根群中 有2?3条根向深处发展,逐渐形成为骨架根,其余多数根 则向水平方向发展。经3?4年后,营养繁殖和种子繁殖的 茶树,其根系的外部形态便趋一致。根系在土壤中分布的深 度和广度,因茶树品种、土壤条件和栽培技术等因素而不同 (见“根系分布")。

生物部

主根CAxial root〕 亦称“初生根"。由胚根发育而成 的根。具有强烈的向地性,可垂直向土层深处生长2?3米, 一般栽培的灌木型茶树根系可深入1米以下的土层。

生物部

初生根〔Primary root〕 即“主根"。

生物部

侧根CLateral rootD 亦称“次生根”。主根上产生的 支根。因生长的先后顺序不同而分成不同的级次。主根上直 接发生的侧根称为一级根,着生在一级根上的是二级根,依 次类推。起初侧根的生长与地面平行,以后转向地下生长。

生物部

次生根CSecondary root〕 即"侧根

生物部

吸收根CAbsorptive rootD 主根和侧根上着生的最细 小的根。色洁白,寿命较短,不断衰亡更新,有的则逐渐发 育成侧根,是树体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器官。

生物部

根毛CRoot hairJ 根伸长区最前沿的毛状体。由表 皮细胞的外切向壁向外突出而形成。根毛组成根毛区,是植 物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

生物部

骨干根〔Bone root〕 根系的骨架。由主根和一*、二 级侧根构成,粗长而色深,寿命长,起固定、输导、贮藏等 作用。

生物部

定根〔Normal root〕 有一定生长部位的根。由主根

生物部

不定根〔Adventitious root〕 由茎、叶、老根或根颈 上发生的根。生产上常利用这一特性,进行茶树的抨插、压 条、堆土等营养繁殖,产生经济性状与母株相一致的苗木。 在组织培养中,亦能从外植体,或愈伤组织处长出根,诱导 产生芽,进而形成小植株。不定根的形成有扩大茶树吸收面 积和增强固着或支持茶树树体的功能。

生物部

直根系CTaproot system〕 有明显主根的根系。在土 壤中分布较深。种子繁殖的茶树,当种子萌发时,胚根最先 突破种皮,向下发展成中轴根,其旁分生侧根,具有强烈的 向地性。幼苗期、幼年期的茶树根系为明显直根系。主根发 达,侧根不多。在2足龄以前主根长度常超过地上部枝干的 高度,使茶树有效、广泛地利用土壤中的各种元素。

生物部

分枝根系CBranching root system〕 无明显主根和侧 根区别的根系。种子繁殖的茶树其主根长到一定深度后,生 长逐渐受阻,生长优势逐渐转向侧根,向广度发展,形成各 级分支侧根。而无性繁殖的茶树,其根系由不定根群中2? 3条生长粗壮,类似主根的根向地下深处发展,逐渐形成为 骨架根,多数向水平方向发展而形成分支根系。分支根系的 形成对树体营养面(或吸收面)的扩大具有重要作用。

生物部

根颈CRoot crown〕 植株主干与主根的交界部位。即 地上部与地下部两种功能不同器官即由根到茎的过渡部 位。是茶树生理机能比较活跃、发育阶段较年幼的部位。实 生苗的根颈由胚轴发育而成,称真根颈。扑插、压条和分枝 法繁殖的茶树无真根颈,其相应部位称假根颈。上述两种根 颈,一般进入休眠期迟,脱离休眠期早。又因其接近地面, 易发生冻害和热害。在土壤冲刷严重的坡地茶园,培土保护 根颈尤为重要。从根颈部生出的新枝(根出条)具有旺盛的 生命力,节间长,叶大而薄,组织松软。许多不定芽、不定 根都从根颈处发生,是衰

生物部

茎〔Stem〕 联系茶树根与叶、花、果,输送水、无机 盐和有机养料的轴状结构。茶树幼茎十分柔软,着生茸毛, 表皮呈青绿色,茎围直径从基部至顶端逐渐变细,随着新梢 伸长,茎围逐渐增粗。新梢成熟时,顶端出现驻芽,茎组织 开始木质化,表皮色泽由黄绿转向青绿、浅棕、褐色。由种 子萌发所生长的茶树,主茎是由胚芽发育而成的,以后由主 茎上的腋芽继续生长形成侧枝。嫩茎是茶树生理机能活跃 的器官,也是茶叶采收的对象。嫩茎表皮含有一定量的叶绿 素,具光合作用性能。茎组织老化,成为支撑叶片的支持器 官。茎中发达的输导组织,是

生物部

枝条〔Branch〕植株地上部具有叶和芽的茎。茎上着 生叶子的部位为节。节与节之间的部分称为节间。能开花结 果的枝为果枝;反之,则为营养枝。

生物部

节间ClnternodeJ 茎上节与节之间的部分。茶树节 间长度因品种、树龄、栽培管理、季节、环境等的不同有很 大差别。大叶种茶树的节间较中小叶种长。幼龄茶树的节间 较衰老茶树长。高山茶树的节间多短于平地茶树。同一新梢 上,中间部位的节间比上下部位的长。肥水充足,节间可以 相对伸长;缺肥、干燥、酷热,可引起节间缩短。春季新梢 节间长度相对超过夏秋梢。同一树体上因部位不同,节间长 短也常有差异。

生物部

主干〔Trunk〕 亦称“主干枝"。从植物幼年期分枝 处以下至根颈的部分。是区别茶树树冠类型的重要依据。灌 木型茶树主干不明显,小乔木型主干较明显,乔木型茶树主 干明显。

生物部

主茎〔Main stem〕 由胚芽发育而成的茎。茶树主茎 是一个具有辐射性结构的中轴。从幼苗开始,主茎的顶芽活 动始终占优势,形成一个极显著的直立的主枝,顶芽发展, 茎就随之延长,呈单轴分枝式的乔木型树冠。经过人工剪 采,去掉主茎上的顶芽,剪口以下的2?3个腋芽能迅速生 长为新枝,代替主茎的优势。

生物部

侧枝CLateral branch^由侧芽生长发育而成的枝条。 侧枝上形成的侧芽又继续生长,反复分枝形成茂密的分枝 系统。自然生长的茶树,侧枝生长不旺,分枝粗细悬殊。人 工修剪能改变茶树分枝性状,促使剪口以下腋芽迅速生长 为新枝,通过数次修剪,加速树冠形成披张的枝干,使树冠 呈现开展状态。

生物部

骨干枝〔Main branch〕 茶树主干枝以上,生产枝以 下的枝。茶树地上部,从下至上分为主干枝、骨干枝和生产 枝。从主干枝上发生的为一级骨干枝,从一级骨干枝上发出 的为二级骨干枝,依次类推。随着分枝级次的增加,壮年期 以前,茶树上各级分枝的数量呈几何级数递增,随着冠面上 升愈来愈密,而其平均直径却因级次的增加而递减。分枝级 次、分枝数目和分枝角度等因品种而异。各级分枝宜粗壮而 不宜过长,层次分明,分布均匀,使树姿呈开展状态,充分 利用空间,以利建立宽阔密集的采摘面。骨干枝的形成,主 要通过合理的定型修

生物部

生产枝CProductive shoot〕 茶树采摘面上的一层枝 条。是抽发芽叶、构成树冠、增加芽叶密度的重要器官。对 于因多次采摘而形成的结节枝(见“鸡爪枝")需经常修剪 更新。

生物部

小桩〔Twig〕嫩梢采去芽叶后留在茶树上的小枝。采 摘面上小桩多而壮,是发芽势强的标志,小桩上1?2个腋 芽或不定芽是下一轮茶芽发芽的基点,保护好小桩上的芽 是采摘应注意的技术要点。采摘时切忌小桩上不留叶或留 下空桩。小桩呈结节状(见“鸡爪枝")是需要进行修剪的 征状。

生物部
百科相关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