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栽培史〔Tea cultivation history〕 人工栽培茶树 的历史。中国最早发现茶树、栽培茶树,历史上世界其他产 茶国关于茶的种植、利用知识均系从中国直接或间接传入。 先民用茶的历史过程,是由药用、食用到饮用。自原始社会 开始采集、利用茶叶,尝试栽培茶树,至农业、手工业和商 品经济发展后,茶叶需要量增加,茶树栽培才得以迅速发展 并向外传播。四川地区在上古时代为茶叶生产中心,汉末 《桐君录》记述东汉有五六个产茶地。北魏杨街之《洛阳伽 蓝记》有南方普遍饮茶的记载,长江中下游地带均已广泛种 植茶

栽培部

茶树栽培技术(1) CTea cultivation technique〕 种植 和培育茶树的方法与要求。栽培茶树的目的是获取高产优 质鲜叶,除生态环境外,栽培技术的先进性、科学性、合理 性和适时性是决定因素。栽培技术包括:选择茶园适宜生态 环境,进行土地规划设计,建立排灌系统和水土保持设施, 营造防护林带(或遮阴树),土地垦殖,茶树品种选择和搭 配,茶籽播种或育苗移栽,茶园合理密植,树冠结构培育、 适时适度修剪,茶园施肥时期、数量、肥料种类及平衡营养 施肥技术,激素、微量元素应用技术,土壤耕作管理,土壤

栽培部

茶叶区划CDivision of tea plantation})按照生态和茶 叶经济条件基本一致的原则,对茶区进行的划分。中国茶区 广阔,分布在北纬18。?36。,东经92。?122。,自海拔数米 至2600米范围内。有茶园面积113万公顷,年产茶67. 6万

栽培部 | 茶叶

吨(1999年统计)。生产茶类有:绿茶、红茶、乌龙茶、黄 茶、黑茶、白茶、花茶、紧压茶,其中有数百种特种名茶。 茶树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三个气候带内,其气候、 土壤、地形、海拔高度、生产条件、茶类、经济条件诸方面 均有较大差异。茶叶区划的确立,有助于因地制宜采用相应 栽培技术和茶树品种,发挥区内生态、经济、技术优势。唐 代陆羽的《茶经》已划分出八大茶区(见“唐代茶区")。宋 代乐史的《太平寰宇记》和王存的《元丰九域志》则根据行 政道、郡划分茶区。现代科技工作者根据地形、生态、交通 运输、历史习惯、生

栽培部

茶树适生区划 ^Suitable growing division of tea plant〕生态环境适宜茶树正常生长发育并能基本满居茶树生理 活动要求的区域划分。在分析不同地域各生态因子的基础 上,找出适宜茶树生长发育要求的适生茶区,并按照适宜的 程度和适制的茶类,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 宜区"、和“不适宜区"四个等级区。为合理开发利用自然 资源,合理调整生产布局,因地制宜规划和指导生产提供科 学依据。1982年全国茶叶区划协作组提出《全国茶叶区划 研究报告》,认为中国茶树种植北界在秦岭

栽培部

最适宜区 COptimum area for tea growing〕生态环境 最适于茶树生长的等级区。地域范围:南岭以南,元江、澜 沧江中下游地区,以及闽南、台湾等地。属热带和南亚热带 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8?20°C,不低于10°C的活动积 温在6000°C以上,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0C。1月份平均最 低气温5C以上,空气相对湿度75%?85% ,年降水量多大 于1500毫米。土壤为砖红壤、赤红壤、黄壤和山地灰化黄 壤,有机质丰富,最适宜茶树生长,尤其适宜大叶种茶树栽 培。滇南有春旱,粤南有伏旱、秋

栽培部

适宜区 ^Suitable area for tea growing^ 生态环境适 于茶树生长的等级区。地域范围:长江以南,四川盆地、雅 鲁藏布江下游和察隅河流域。是中国茶叶产量最多的区域。 属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5- 18.0°C,不低于10C的活动积温多在5000-C以上。南部温 暖,极端最低气温一7C,保证率大于80%。北部平原及湖 泊地区热量较低,极端最低气温一10?一7°C,山地茶树常 受冻害。云贵高原没有明显高温或低温,无霜期210?230 天,年降水量1000?16

栽培部

次适宜区 CSubordinate suitable area for tea growing〕生态环境不完全适宜茶树生长的等级区。地域范围:长江 以北,秦岭、淮河以南,云台山、沂河以东地区。属北亚热 带和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0-16.or,极端最 低气温为一20C,多年平均最低气温在一10C以上,不低于 10C的活动积温4000?5000C, 1月份平均气温一 2.0? 5. 0C ,茶树常遭冻害。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土壤为黄 壤、山地黄棕壤、棕壤、黄褐土、紫色土等。栽培要注意抗 旱、

栽培部

不适宜区〔Unsuitable area for tea growing〕 不适宜 种植茶树的等级区。地域范围:皖北、苏北、山东沂河以西、 豫北、陕西秦岭以北、甘肃大部、山西、河北、青海、藏北、 新疆、东北等地。年平均气温低于10°C,极端最低气温低 于一25C,不低于10°C的活动积温少于3500C, 1月份平 均气温为0?2°C ,全年无霜日200?250日。年降水量小于 700毫米,空气相对湿度70%左右。土壤多为棕壤、灰化棕 壤、灰化土、灰色森林土等,呈中性或碱性反应,不适宜茶 树生长。区内个别地

栽培部

唐代茶区CTea area in Tang Dynasty〕 唐代陆羽《茶 经-八之出》据实地调查历史资料及茶叶样品,将唐代产茶 地区的8个道、43个州郡、44个县, 划分为山南、淮南、浙 西、浙东、剑南、黔中、江南、岭南等八大茶区。对8个茶 区内的茶叶品质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作了阐述。

栽培部

山南茶区CShannan tea area^J 唐代茶区之一。辖境 相当于今四川及重庆嘉陵江以东地区,陕西秦岭、甘肃蟠冢 (zhong)山以南,河南伏牛山西南,湖北郎水以西,重庆至 湖南岳阳之间的长江以北地区。

栽培部

淮南茶区CHuainan tea areaD 唐代茶区之一。辖境 相当于今淮河以南、长江以北,东临东海,西至湖北应山、 汉阳一带。

栽培部

浙西茶区CZhexi tea areaD 唐代茶区之一。辖境相当于今江苏长江以南,茅山以东,浙江新安江以北地区。

栽培部

浙东茶区CZhedong tea area3 唐代茶区之一。辖境 相当于今浙江衢江流域、浦阳江流域以东地区。

栽培部

剑南茶区Cjiannan tea area〕 唐代茶区之一。辖境相 当于今四川涪江流域西部,大渡河流域和雅苔江下游以东, 云南澜沧江、哀牢山以东,曲江、南盘江以北,以及贵州水 城、普安以西和甘肃文县一带。

栽培部

黔中茶区CQianzhong tea area^J 唐代茶区之一。辖 境相当于今湖南沅水、澧水流域,湖北清江流域,四川黔江 流域和贵州东北一部分。

栽培部

江南茶区(1) Cjiangnan tea areaD 唐代茶区之一。辖 境相当于今浙江、福建、江西、湖南等省,以及江苏、安徽 的长江以南,湖北、四川和重庆江南的一部分以及贵州东北 部地区。

栽培部

岭南茶区CLingnan tea areaj 唐代茶区之一。辖境 相当于今广东、广西大部、海南省地区。

栽培部

宋代茶区〔Tea area in Song Dynasty〕 宋代乐史《太 平寰宇记》:“剑南西道……;剑南东道……;江南东道……; 江南西道……;淮南道……;岭南道……。"指出了当时的 茶叶产地。结合其他史料核计,其时产茶地已达66个州 (军). 242个县。形成片茶和散茶两大生产中心,重心向东 南转移。

栽培部

元代茶区CTea area in Yuan Dynasty〕 明代宋濂《元 史》等有关史料载当时茶叶主产地为江西行中书省、湖广行 中书省,包括今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以及重庆 和四川南部,比宋代茶区有扩展。

栽培部

明代茶区CTea area in Ming Dynasty〕 古代茶区名。 明代茶叶历史资料中,无新产茶地区的记述。茶区沿袭元 代,无重大变化。

栽培部

清代茶区CTea area in Qing Dynasty〕清代茶树种植 范围扩大,形成了以茶类生产为中心的栽培区域。综合近代 赵尔巽《清史稿》等茶叶历史资料,表明在江西婺源、德兴, 浙江杭州、绍兴,江苏苏州虎丘、太湖洞庭山形成绿茶生产 中心;在湖南安化,安徽祁门、旌德,江西武宁、修水和景 德镇市的浮梁形成红茶生产中心;在福建安溪、建瓯、崇安 等县形成乌龙茶生产中心;在湖北蒲圻(今赤壁市)、咸宁, 湖南临湘、岳阳等县形成砖茶生产中心;在四川雅安、天全、 名山、荥经、灌县、大邑、安县、平武、什郁、汶川等县形

栽培部

现代茶区CTea area in modern timesD 现代科技工作 者划分的茶区。有多个划分法,包括吴觉农、胡浩川划分的 外销茶区和内销茶区,陈椽划分的四大茶区,庄晚芳划分的 五大茶区,王泽农划分的三大茶区,周海龄划分的九大茶 区,浙江农业大学划分的四大茶区,李联标划分的五大茶区 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划分的四大茶区等。

栽培部

陈椽茶区划分法 CTea area dividing method advanced by CHEN ChuanD 1948年陈椽在《茶树栽培学》中,根 据我国行政区域、山川、地势、气候、土壤、交通及历史习 惯等因素,将产茶区划分为4个茶区:浙皖赣茶区、闽台广 茶区、两湖茶区和云川康茶区。

栽培部

庄晚芳茶区划分法 CTea area dividing method advanced by ZHUANG WanfangD 1956年庄晚芳在《茶作 学》中,根据产茶区的气候带及气候类型,将其划分为四大 茶区:华中北茶区、华中南茶区、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茶区、 华南茶区。

栽培部
百科相关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