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茶人、采茶人、制茶人、饮茶人,他们的命运因为一杯茶连接在一起。真正的茶人,深知这茶香的源头,不在双手,而在心间。
1.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茉莉花在西汉时由西亚经印度传入中国,开始在福州广泛种植。因其香气清婉柔淑,花朵洁白玉润,被誉为“天香”。寓意淡雅,高洁的茉莉花被福州人竞相追捧。
早在宋朝以前就有人以花制茶,南宋施岳《步月-茉莉》词原注:“茉莉岭表所产,古今咏者不甚多,此花四月开,直至桂花时尚有玩芳味,古人用此花焙茶,故云”,这里提到的茉莉花茶的制法已与现代制法较为接近,但在当时茉莉花茶仅作文文人雅士自给自足,还没有做为商品生产贸易。《福州府志》记载:明万历年间,福州产茉莉花茶”
2. 茉莉花茶发源地—福州
福州是中国最先引种茉莉花的城市,茉莉花也是福州市的市花。清朝时期因为太后慈禧的喜爱,茉莉花茶被列为贡茶供皇家享用,身价倍增,国内也掀起了一股“茉莉花茶热”,人们疯狂的追捧,茉莉花茶成为了高档的消费品。福州也迅速成为全国茉莉花茶的窨制中心和集散地。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茉莉花茶的生产发展空前鼎盛。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被迫开放五个通商口岸,福州便是其中之一。做茶叶生意的外国客商纷至沓来,大量收购茉莉花茶,运销欧美和东南亚各地。1867年在巴黎世博会上,福州茉莉花茶以其独特的鲜爽隽永,仙灵浓醇打动欧洲人的心,成为风靡欧洲的时尚,福州因此被当时的西方人称为“花与蜜的城市”。

茉莉花茶制作工艺繁复,第一步是加工茶叶。制作茉莉花茶所用的茶叶多为烘青绿茶,经过蹚踩,将茶取出、茶梗分离。第二步则是处理花蕊。看似静止的花蕊,在堆放过程中内部的温度在不断升高。有经验的制茶师傅们,将手伸进花堆便知道何时需要将花进行翻动,等到花瓣跟花下虎爪充分舒展,茉莉花的香气开始溢出。
第三个步骤是窨制,这是最关键的环节。让干燥的茶叶吸收新鲜茉莉花的香气,茶与花混合的比例和窨制时间是最难掌握的技巧。窨制时,花堆需要定时翻动,所以人不能离开,整个过程要持续到第二天早上。一个晚上过后,茶叶吸足了水分和香气,原先水灵的茉莉花,已经枯败。这时需要使用细网格的筛子将茶叶和花分离开,用炭火将茶叶烘干,这算一次完整的窨制。顶级的茉莉花茶至少要经过九次反复窨制,也就是常讲的“九窨”。每次窨制之间至少相隔三天,要喝到一杯好的茉莉花茶十分不易。
陈成忠,茉莉花茶工艺传承人,从小在国营茶厂长大。15岁时进入茶厂当学徒,至今已有55年,在老陈的记忆里,进入茶厂后他的每个夏天都在熬夜,因为茉莉花只在晚上开放。半个世纪以来的日月更迭,茉莉花的香气已经浸入灵魂,无论他走到哪里,别人都能闻出他身上的那股清新茉莉花香。
每每有外国友人拜访,总要品尝一杯茉莉花茶,对于他们来说,茉莉花茶的味道,便是中国的味道。茶叶投入杯中以后,甫一注水,香气便开始飘扬。友人开始频频点头,睁大眼睛竖起大拇指,仿佛在说:“就是这个味儿!”。
一杯杯的冰糖甜韵,一盏盏的灵动清香。种茶人、采茶人、制茶人、饮茶人,他们的命运因为一杯茶连接在一起。真正的茶人,深知这茶香的源头,不在双手,而在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