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昔归
有时候,对事物起了珍惜之心,常常只是因为一个念头而已。
这个念头就是:——这是我一生中仅有的一次,仅有的一件。
然后,所有的爱恋与疼惜就都从此而生,一发而不可遏止了。
——席慕蓉
这样的念头,在走进昔归的时候,油然而生。
三天的行程,下关沱茶技术团队直奔昔归而去。老式越野车一路飞驰,在尘土与阳光里告别城市,扑进大山的怀抱。
“昔归”,听起来极美的名字,昔归村隶属于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邦东乡邦东行政村,属于山区,是云南普洱茶著名产区之一。因当地所产的普洱茶品质尤佳而被大众熟知和追捧。
昔归古茶园位于邦东乡境内的昔归村忙麓山,忙麓山是临沧大雪山向东延伸靠近澜沧江的一部分。“头顶大雪山,脚踏澜沧江”,正是这里最真实的写照。
2017年初春,云南的雨水特别多。从大理到昔归村,最近的路途因多日降雨导致塌方无法通行,只能绕路而行。山路蜿蜒,近310公里的路程,颠簸行进了7-8个小时。到达昔归村的时候,已是日落黄昏,灯光渐起的时辰了。
每年春茶收购季,昔归古树茶的核心区域总是熙熙攘攘。昔归古茶树主要分布在昔归忙麓山山腰以及山脚靠近澜沧江的地方。为减少鲜叶运输成本,并保证新鲜,茶叶初制所多数建造在古茶树边,星罗棋布。
来到公司合作的昔归古树茶初制所时,制茶师傅正在热火朝天地工作中。
昔归古树茶按照标准的初制流程制作:鲜叶采摘-摊晾-杀青-揉捻-干燥。每天上午茶农上山进行鲜叶采摘,通常在中午十二点之前结束采摘,将鲜叶送到初制所。初制所验收后进行鲜叶摊晾,经过几小时的摊晾,夜晚才开始杀青与揉捻,最后在第二天上午进行日光干燥。
摊晾
鲜叶采摘之后会平铺在通风的地方进行摊晾,听起来可有可无的一个环节其实对于毛茶的品质有很重要的作用。鲜叶本身含有大量的水分,摊晾过程中,鲜叶水分部分蒸发,防止杀青过程中鲜叶因水分而粘连,有利于杀青过程中青味更快地散发,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
杀青
每个制茶师傅每晚一般炒制6-7锅干茶,每一锅炒制时间大概为半个小时,每次炒制7-8斤的鲜叶。不停地翻炒、抖落,高温蒸发鲜叶水分,使茶叶变软,便于揉捻。
揉捻
杀青后制茶师傅开始进行茶叶的揉捻。茶叶已经变软,通过揉捻,破坏茶叶叶片组织,促进茶叶内质转变。另外,通过揉捻使茶叶形成紧结弯曲的外形。
后半夜的昔归,依旧没有休息。
最好的茶,经不起任何一分钟的耽误,
每一盏灯下,都是制茶师傅劳作的身影,
直至东边的天空,透出了一点白。
清晨,昔归沉睡在一片浓雾之中。昨夜揉捻好的茶叶正在等待阳光,进行最后的干燥。
干燥
茶叶初制所二楼的阳光晒场就是揉捻好的茶叶进行干燥环节的地点了。进行茶叶干燥的主要目的是使茶叶的含水率降低至稳定的状态,对于后期品质的稳定起到较为关键的影响。
上午的天气并不理想,阴晴不定,不过并不能阻挡公司技术团队上山考察的热情。崎岖的小路,需要靠双脚一步步走进昔归古茶园的核心腹地。
穿梭在古茶园里,随处都能见到正在采摘鲜叶的茶农,手指在茶树间翻飞。据茶农说,昔归古树茶的鲜叶多采摘宽大的老叶,这是昔归的采摘传统,所以制好的干茶会有较多的黄叶。
自然环境
澜沧江西岸的昔归忙麓山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气候温和,昼夜温差大,森林大面积覆盖,澜沧江云海弥漫。由于受高山阻隔,江面水汽不散,古茶树生长之地云浓雾重,其早朝阳晚背阴的山势,森林植被为亚热带季雨林,使得日照时间短,且多为漫射光照射,加之雨量充沛,湿度大,非常利于茶叶内质的形成。
土壤
昔归土壤为澜沧江沿岸典型的赤红壤,富含腐殖质,土质疏松,含有茶树生长所需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在这种生态条件下生长的茶树植株健壮,基叶肥实厚重,为茶叶优良品质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古树茶
昔归忙麓山古茶园混生于森林中。古树茶树龄多数约200年左右,最古老的茶树约250年左右,大茶树基围一般在80~90厘米左右,主干直径在20-30厘米。古茶园属传统采摘自然生长,是典型的人工栽培古茶园。
考察团队
暮色四合,考察了昔归古树茶的生长环境,又走访了周边多家茶叶初制所之后,技术团队终于回到落脚点。昨晚炒制的茶叶经过一天的阳光干燥已经成型,而院子里摊晾的鲜叶,又在等待新一轮的杀青揉捻。
干茶颜色偏黑,透出墨绿色,条索修长,非常紧实,可以看到明显茶毫。
成批的毛茶制好之后,茶叶初制所还有一道捡黄叶的工序。挑拣出毛茶内的杂质、粗老梗、黄叶等物质之后,才会交给公司驻扎在初制所的负责人员进行审验和收购。
一天,一个循环,
每一片毛茶的制作,
都映照在收购人员的瞳孔中。
清晨,告别了驻扎在昔归的同事,公司技术团队踏上返程的道路。
为了确保收购到昔归毛茶原料产地正宗,来源清晰,下关沱茶公司专门派遣负责小组驻扎在昔归,整个收购期间都与合作初制所的制茶师傅们同吃同住,全程监守,收购结束后,负责小组亲自将跟车将昔归毛茶原料运送到公司。
因为,我们这一次要做的,是最“正”的正山昔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