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四季交替,转眼又是隆冬时节,冬天往往代表着寂寞严寒,如果在这寒冷的冬天,与三五好友,围炉煮茗,谈笑风生,岂不是人生一大乐事。
白居易的《晚起》一诗:暖炉生火早,寒镜里头迟。融雪煎香茗,调酥煮乳糜。
诗人慵懒晚起,围炉融雪水煎香茗,开始了寒冬里一天的慵懒生活,围炉而坐,听着火炉噼啪的声音,看茶叶在水中翻舞,空气中氤氲着茶香,此时喝的不只是是一壶茶,还是一个冬日的闲适祥和。
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说:“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
正值笔者客居北国边境静谧的村落,窗外大雪一片洁白,纤尘毕现,偷偷彻骨的冷意,屋里却是温暖如春,大鱼大肉后喜欢沏一壶茶清肠胃,窗边就是银装素裹,恨不得抓一把雪化水煮茗。
围炉煮茗这一件事,对于南方来说,也是一样的温暖舒适。试想屋外寒风刺骨,屋里生一火炉,数人围炉夜话,看炭火明灭,颇有点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的意境,此情此景,是任何茶事茶席都不能比拟的。
煮茶这一件事,对中国人来说由来已久,唐宋时期,人们煮茶习惯将茶叶碾成碎末,加入葱、姜、桔子皮、薄荷、枣和盐等调料一起煎煮,如同现在的擂茶。“煮茶”为当时最普遍的饮茶法。古人对于煮茶之事也颇多讲究,陆羽《茶经》记载: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边缘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以上老水,不可食也。是因为水反复沸腾有害物质析出,不宜再饮。
现在煮茶,多用铁壶、陶罐,但用铁壶有一讲究,新买来的铁壶煮出来茶水偏墨绿,有铁锈味,是因为铁质和茶水中鞣酸反应,生成鞣酸铁,不仅对身体有害还影响茶汤口感。新买的壶应温火多次烧煮,直至水质清澈透明,无异味。开壶就是唤醒壶,去除壶内的异味,使内壁表层与水和氧气接触,长出水垢,形成稳定的防锈层。
煮茶这种方式虽好,但不是所有茶叶都适合煮。一般来说,选用年份较长的茶叶更适合煮茶,如老白茶、老红茶、普洱茶等。煮茶可分为直接煮和冲泡后再煮两种方式,滋味较轻的白茶、乌龙茶可以直接放进煮壶里面煮,而普洱茶之类滋味较为醇厚的的茶叶则适合先以盖碗冲泡数遍再煮,这样既可避免煮出来的茶汤过于浓烈,又可对比两种泡茶方式的区别。
原料可靠的普洱熟茶,是煮出醇厚好茶的第一步,尤其是选用古树老料制作的贺开熟茶,内含物质丰富,滋味饱满富有层次感,用铁壶煮后软懦厚滑,丝丝香甜,一口饮下,让你忘掉冬日严寒,醉倒在香醇甘甜的茶汤里。
时值冬日,又到了围炉煮茶的时候。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