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无锡,南长街,古运河。
一条古街最江南。青砖黛瓦构筑的江南民居,高低错落,连绵望不到头。这条古街的历史,可以上溯至公元10世纪的北宋年间,那时,这是一条驿道。细听,那穿越千年的马步踢踏声,似乎还在街上回荡。
一条运河淌千年。这是全长1794公里的京杭大运河中,唯一一段穿城而过的河段。这段开凿于商末勾吴国时期的古运河,在安静流淌两千多年后,成为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成为沟通南北的重要通道。侧耳,那熙攘往来之声,仍在千年流淌的水面上回响。
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处,历史与现在,在世界文化遗产处交汇。
难得江南雪夜,难得一壶好茶。2018年1月19日,丁酉鸡年腊月十三,江南幸得雪夜,茶唯斯有好茶,那就左倚南长街,右挽古运河,让中茶普洱的历史与现在,在这里交汇。
中茶普洱南方二区区域经理侯宇:中茶普洱始于1938年,名“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1950年更名为“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1951年12月15日中茶公司获得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茶叶商标品牌“中茶牌”,并开始在全国各分公司统一使用。中茶普洱也不例外。
现在我们把普洱茶老茶的历史分为号级茶、印级茶、七子饼茶,号级茶是解放以前各种私人茶庄、茶号做的,而印级茶和七子饼茶,就是在中茶公司获得“中茶牌”商标后,省公司统一安排当时下属的几大茶厂(昆明、下关、勐海等)指令性计划生产的。因此,历史上的印级茶、七子饼茶,使用的都是“中茶牌”商标。
中茶牌是普洱茶品牌当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品牌,中茶普洱在普洱茶发展历史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可以说,中茶普洱的发展历程,就是近现代普洱茶发展的缩影。比如1973年以昆明茶厂为主导的普洱熟茶人工渥堆发酵技术的研创成功,使普洱熟茶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成为可能;比如我们现在一直倡导的“让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中茶“国饮中茶”品牌主张的具体体现。
今天我们将要品鉴的两款产品,一生一熟,都是中茶普洱“印级系列”的经典产品。臻品黄印(生),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当时以“中壮茶叶为主,掺入嫰芽”的拼配技术被称之为“现代拼配茶菁的普洱茶开端始祖”;七三厚砖熟茶,传承70年代中茶“七三厚砖”的传统工艺,并首次开创性地选用“生轻发酵技术”,也是一款具有开创意义的茶品。
魏松:我是一名导演,跟中茶普洱的缘分源于我的职业。大家都知道南长街是京杭大运河畔典型的江南水乡,所以我们经常在这取景拍戏。这一来二去呢,就认识了林总。林总人很热情,经常邀请我们喝茶。刚开始,我不懂普洱茶,只是感觉每次喝完以后都会有些发懵、出汗,像“醉”了一样。但是到了别的地方喝,感受似乎又不一样。后来,林总才告诉我,每次喝的是哪个山头的茶,或者是什么原料的茶,才知道林总每次都是拿好茶给我喝。越喝越多,就开始关注中茶普洱,关注它的公众号,一点一滴地了解,越了解越觉得不简单。我觉得好茶是讲究缘分的,像今天喝的臻品黄印,滋味饱满,清香浓郁,回甘生津。而我跟林总、跟中茶普洱的缘分,就在于这份茶缘,我不来南长街拍戏,或许就不会认识林总,也结识不了中茶普洱。现在我喜欢喝中茶普洱,也在宣传中茶普洱,前段时间公司做“茶中臻品·印级为王”征文的时候,我投了稿,获得了二等奖,奖品里就有这款臻品黄印。
费海涛:作为一名茶空间设计师,我一直喜欢喝茶,一直在茶圈子里。以前是“乱”喝,东喝喝,西喝喝,反正就是遇到什么喝什么。后来自己领悟到了一点,这个茶其实还是不能“乱”喝的,因为我是把它定义为“食品”。这是个什么意思呢?茶是要喝进自己身体里的,这跟我们吃饭没什么两样。所以我对品牌背书很看重,要追求一个大品牌的茶品,就开始有重点的来试喝。到了林总这里,林总也是很热情地把所有的茶——只要我想喝的,都拿出来给我试喝了。试来试去,我觉得中茶普洱是很好的。为什么这么讲,一来它有品牌背书。但是不是有品牌背书我就选择它?肯定不是,在品牌背书的基础上,还要适合我的口味。基于这两点,我就选择了中茶普洱。说实话,作为“食品”,没有品牌背书,包括一些所谓的私人订制,我一般是不敢喝的,因为不清楚它的来历。作为一个茶空间设计师,或许在工作中会选择舍取、平衡,但在作为茶品的选择上,我是一定会坚持我的这两条原则的。
戴小芬:其实我也算是中茶系的一员,不过最先接触的是中茶的黑茶。大家知道无锡喝茶多以绿茶为主,比如无锡毫茶,发酵茶接触的不多,后来偶然机会接触了黑茶,再后来结识林总,才开始转喝中茶普洱。我觉得就像刚才魏导说的一样,喝茶是很讲究缘分的,结识林总,才得以结识中茶普洱。我个人比较喜欢喝山头茶,对于喝惯绿茶的人而言,喝生茶比较容易接受。
李英:作为一名茶艺师,(林绍桥:李老师是一名高级茶艺师),我重点会看干茶,汤色,香气,以及口感。根据不同的茶叶,条索是否匀整、肥壮、显毫,汤色是否干净,香气是否纯正,口感是否“润喉”等等,都可能会影响我对一款茶的印象。汤色干净、入口润、回甘生津,我会觉得是款好茶。其实喝茶喝到最后,可能都会回到普洱上来,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可能会比较喜欢生茶,但我个人觉得熟茶可能会更适合女性。今天喝的臻品黄印生茶,我对其历史上的对标产品不是很了解,但就现在的这款茶而言,茶汤干净,蜜黄,清香浓郁,茶气很足,喝完后有种回到自然的感觉,我是蛮喜欢的。七三厚砖,汤色橙红,甘中蕴苦,苦中还有点涩,但是很快就化开了。刚听候总说这是应用了“生轻发酵技术”,所以跟之前喝过的熟茶还是有些区别。我觉得可能再放一放,味道会更好。
张光利:我跟林总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发小,所以他开始做中茶普洱,我就一直喝中茶普洱,此前我喝铁观音。所以我觉得自己现在也算是一个中茶铁粉。我个人最初是从山头茶开始喝起的,到后来就是每到一款新品,就第一时间过来喝。林总选择中茶普洱,我觉得是很明智的,他这里的茶楼是有历史底蕴的,中茶普洱也是有历史底蕴的,很相配。此外,像刚才戴总说无锡此前喝茶以绿茶为主,但现在普洱茶的消费者越来越多。在茶圈子多年,大家都说喝茶有一个公开的秘密,就是喝茶最终的归宿会是普洱茶,我很是赞同,特别是喝到几款老茶以后。无锡无锡,名中带“锡”,我记得云南是有个真正的“锡都”的,南长街早在北宋时期就是驿道,古运河更不用说,那是当年贯通南北的枢纽。所以我想说,林总做中茶普洱的意义,不仅仅是“卖茶”,也是通过普洱茶,开通一条“茶文化”交流的枢纽。仅从这一点来讲,我就觉得林总在无锡做中茶普洱很有意义,很了不起。
品茶、聊天、交流、分享。时间不觉已快到凌晨,古运河里江水依旧流淌,午夜雪后的南长街,安静柔软,室内的茶气、人气,丝毫不减。林绍桥说,做普洱茶以来,每逢周一,大家都会如此聚集以此,共同分享中茶普洱,“好茶必喝,好茶必开”,是自己一直遵循的原则。
是的,在这传承千年的古街上,在这流淌千年的古运河畔,手中的一杯中茶普洱茶,再次与历史相遇。那么,未来呢?诚如张光利所言,这杯中茶普洱茶,也会像当年的驿道、运河一样,定会开通一条“茶文化”交流的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