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

分享

评论

0

从茶山博物馆到网红茶书馆,这家老字号太会玩了!

2020-05-23 

  十二月初的早晨,八点零五分,驱车从勐宋出发,一路浓雾,车缓慢行至勐海。过了勐海县城,就到了勐混镇,这是一个盛产稻米的坝子。一大清早,勤劳的农人已经开始在薄雾笼罩的田边劳作。田里有收割完的稻谷,有西瓜,以及造型独特的火龙果。过了坝子,汽车一路爬坡,茶园开始映入眼帘。走到高处,雾气突然散去,阳光洒下来,上山的道路一片明朗,而山谷里仍是云雾笼罩。

  9点半,抵达海拔1700米的曼弄老寨,这是一个古老的拉祜族寨子。寨子新修了大门,寨门很高,像一个巨人守在路口。进村的弹石路很宽敞,足够两辆车并排通行,即便在这偏远的山路,也不时有一些价格不菲的豪车穿梭,因为这条弹石路正是从勐混去往班章的必经之路。十二月初的农闲季节,一些走亲访友的小车和拉建筑材料的大车让这条路保持了繁忙。

  曼弄老寨

  拉祜山寨里的茶山博物馆

  进了寨门,走百米左右就可以看到茶山博物馆,一座造型精巧的建筑,它就在路边等候,欢迎每一位路过的人。聂素娥是这间博物馆的主理人,博物馆是一个向公众提供知识教育的重要空间,茶山博物馆的诞生,离不开她早年的教师经历。因为对茶叶的热爱,聂素娥和先生邹东春都放弃了公职,全身心投入了余福生福元昌的管理经营,这是一家创立于民国年间的普洱茶老字号。2013年,嘉德拍卖行成交了一筒20世纪初的福元昌圆茶,成交价为1035万元。

  古六山之外,贺开是聂素娥的心头所爱,她们每年都会在这里收茶,她们喜欢这里的茶、喜欢这里的人,于是就在这里建了一座茶山博物馆,想让爱茶人在茶山获得不一样的体验。

  2018年3月,博物馆的大框架完成了

  博物馆里展示着琳琅满目的马帮用具、制茶工具、历史文献以及茶山的民用器物。这些器物,都是聂素娥与邹东春的私人收藏,每一件器物都来之不易。

  这些老器物在静静地等候,在你目光所及之时,它们就会开始讲述。看收藏品时候,你需要俯身向前,而当你仰起头,就会看到墙上张贴着的知识挂画,为你梳理茶山的重要知识点。

  茶山博物馆展品

  逛完了博物馆,如果你觉得知识浓度太高,需要休息调整,你可以到一旁品茶回味,边喝边想。博物馆的另一侧是精心布置的茶席,大大的落地窗,把室内与室外巧妙连接,茶席也一起延伸到了远处的青山之中。在这里,你不仅可以品尝工夫茶,还可以到火塘边体验拉祜族烤茶,当夜幕降临,山寨静悄悄,三五好友围坐在火塘边,煮一壶茶,聊聊人生品品茶,再惬意不过了。

  火塘夜话

  博物馆的展厅位置是二楼,往下走,一楼可以体验做茶,品尝茶山美食;往上走,三楼、四楼有10间精心布置的房间可供住宿,每一间房屋都看得见风景。天气好的日子,你可以去古茶园看星星,看完星星再枕着山寨的呢喃入梦。

  一楼体验区不定期举办茶山游学

  10间茶宿,每一间都可以喝茶看风景

  我们在这个空间里享受到的所有美好,都是聂素娥与邹东春花了很多心思搭建起来的。搭建房屋结构的木材,是她们从自家经营的老房料家具厂修整打磨之后运输上来的。二楼的土墙,是在勐混专门找人高价定做的。在土木结构之外用钢架加固,融合了版纳本土建筑和现代建筑的优势,在斜坡上做到了空间最大化的利用。

  在博物馆随便看个日落

  在聂素娥看来,版纳的傣族工匠对木头的运用出神入化,因此他们请了勐海的老木匠上来搭建博物馆的木结构,但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一件让她哭笑不得的事情。

  最开始是请了一批50、60岁的勐海傣族工匠来盖,盖到第三层的时候,他们说太高了,害怕掉下来,不盖了。他们要回家,我们也没办法,后来又找了一批稍微年轻一点的木工,总算才把这个楼盖完。

  聂素娥笑着讲述了这个小插曲,笑声依旧爽朗,没半点埋怨。

  在山上施工,除了要克服技术问题,还需要克服一些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一次聂素娥好不容易召集齐了工人上山开工,可是才开工1天,寨子里就派人就来说他们村里做“迷信”(禳解仪式),要持续数日,期间不能动工。于是她又只好停工,好不容易召集来的工人又都下山另找活计了。

  几经周折,历经一年半的时间,这间博物馆总算圆满落成了。

  住茶山博物馆,了解古树茶的秘密

  “住茶山博物馆,了解古树茶的秘密”这是我在茶山博物馆看到的一句广告语。现在,茶山博物馆就在眼前,那古树茶究竟有着怎样的秘密呢?古树茶与古茶树,前者说的是茶,后者说的是树,这两者这间,需要连接。下面,我们先来看看树吧。

  从茶山博物馆到贺开古茶园,只需步行几分钟,一进入古茶园,聂素娥就变成了一位带领学生上自然课的老师,贺开茶园就是她的课堂,她耐心地教我们观察这里的茶树。从树形、到树上的寄生植物,她对这片古茶园的一草一木都了然于心。有人在古茶树身上挂了一个牌子,写着树的年龄,300-600年不等,这对我们人类而言,是一个极其漫长的时间。我想古树茶广受追捧,除了资源的稀缺和口感的不可替代,也来自我们对长寿和永生的向往。

  聂素娥在贺开古茶园

  贺开曼弄老寨能保留连片面积最大的古茶园,和拉祜族分不开。据说这片茶园是布朗族栽种的,但最近这一两百年,主要归拉祜族管理采摘。在云南临沧、普洱、西双版纳三大普洱茶产区,拉祜族是一个重要的事茶民族,这个从西北河湟地区一路迁徙南下的氐羌后裔,在西南大地上繁衍生息,写下了很多动人传说。猎虎的民族说的是拉祜族,芦笙恋歌讲述的也是拉祜族男女动人的爱情故事。

  拉祜族与自然共生,信奉万物有灵。茶树不值钱的时候,他们也不砍树。聂素娥说以前曼弄老寨一户拉祜族人家的厨房里都长出了茶树,房子都是绕着树盖的。在茶山博物馆的一楼,我看到了木板搭建的走廊上也有一棵从地底下“冒”出来的茶树。这棵树目前还很小,但它会随着时间慢慢长大,变成一棵古树。古树茶的秘密,或许就是人与时间的秘密,它隐藏在村庄里,隐藏在茶园里,隐藏在老字号的历史里,这个秘密也一直牵引着聂素娥与邹东春一步步走入深邃的普洱茶世界。

  聂素娥与邹东春

  从古茶树到古树茶,中间隔着时间,隔着茶人的用心。古树茶需要养护、采摘、制作、储存,在一个恰当的时机,我们会用心将它冲泡、品饮。从森林里的一抹绿芽到茶桌上的一碗茶汤,凝聚了数不清的瞬间。

  逛完了古茶园,微微发汗,我们又回到了茶山博物馆,准备喝茶,我们一群人围坐在一起,看着近处的村庄和远处的青山,等着水开。下山前的最后一泡茶,聂素娥为我们冲泡了2018年的曼弄老寨春茶。茶汤甜柔、香高、回甘悠长。在聂素娥看来,贺开是布朗山的“小妹妹”,比起大哥哥班章,她更为甜柔。

  离开了茶山博物馆,两个小时之后,我们将抵达福元昌位于告庄的网红茶书馆,在告庄的大金塔边,也有一杯好茶在等我们。在山上听着虫鸣鸟叫喝茶,下山了可以听着佛经唱诵喝茶,从茶山到都市,都有不同况味。还原一杯好茶,一份老字号的味道,是聂素娥和邹东春做茶初心,也是福元昌号的使命。

  福元昌告庄茶书馆

  END

  茶业复兴

  出品人:周重林

  主编:杨静茜

  编辑:杨春赵娟陈朦洪漠如罗安然

  美编:王天华熊雄

  运营:猫猫

相关标签:红茶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新闻媒体或自媒体,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info@kongqueshuo.com    ,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孔雀说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孔雀说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孔雀说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评论列表
为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