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初萌,国境之南,澜沧江水蜿蜒流淌,忠诚守护着群山的苍翠与静谧。
每年春天,总有许多爱茶之人与明媚的春光一同抵达茶山,他们深入山野丛林,在青翠枝叶间去寻觅茶山最纯正的味道,将最为新鲜的普洱茶味细细品鉴与珍藏。
在这深山茶林之中,究竟哪里才是最值得珍藏的尊品?又要怎样才能品饮到最纯正的古树春茶呢?
关于古六大茶山的故事,还是从一则记载开始吧。
清乾隆进士檀萃《滇海虞衡志》载:“普茶名重于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砖、六曰曼撒,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路,可谓大钱粮矣。”
在清代朝廷的高度重视下,这里的普洱茶生产不断壮大,越发规范,作为茶叶重地持续向外输出优质普洱茶,茶品成为了皇家贵族的身份象征,而作为最重要的核心产区,六大茶山也成为了云南茶马古道的源头。
另有《普洱府志》载:“六茶山遗器俱在城南境,旧传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悠乐,置铜鉧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蹬,置撒袋于曼撒。”
武侯即是诸葛亮,相传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遍寻好茶,一路寻至最南端的茶山之中,品味之后认定这已是人间最纯正绝味,于是留下遗器作为纪念。
今时,站在革登茶山极目远望,仍能看到对面山头极似武侯的面相轮廓,他似乎仍羽扇纶巾,安谧翩然,谈笑间,又闻见茶香飘满人间。
在崇山峻岭间,选定这六座山头来统一命名,古人正是看重了大自然赋予它们培育茶树、滋养茶叶的天然优势,无论是海拔、土壤、地质、气候,早有现代的专家论者提出了严谨的数据支撑。
从山脚环绕的江水攀沿而上,从海拔800米到最高2023米的易武黑水梁子,上百万亩的山地全都深厚而肥沃,原始丛林中常年温度适中、山雾飘渺,湿热环境保证了土壤中高含量的有机质和腐殖质,这一切都为茶树的繁茂生长与茶叶的肥厚沁香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先天条件。
生活在茶山中的人们亲近自然、勤劳朴实,以智慧和汗水收获大自然的馈赠,并将采茶制茶的技艺不断传承。他们在产茶、制茶方面的悠远历史与出众品质,更是早已将“六大茶山”的名号发扬光大,流传至今。
从易武曼撒的甘韵香柔,倚邦的微蜜高扬,革登的微苦异香,蛮砖的顺滑清爽,莽枝的沉稳饱满,到攸乐的绵厚悠远。一山一味,浓淡各异,整体呈现出“北苦南涩”“东柔西刚”的渐变规律。
当越来越多的茶人爱上普洱茶香,我们在不断的探寻与品饮中发现,真正要品得古山正味,必须要找准最合适的山头,精准确定采摘名茶的微小产区,方能挑选出最能呈现茶山绝味的顶级好茶。
古六大茶山中,最细柔醇厚者莫过于易武之茶。唐时便有“濮人种茶”的动人传说,这里是茶马古道的起点,是清代朝廷贡茶的主要输出山头,更是绵延茶山无可替代的最优产地。
无论从历史还是品质,易武茶都是普洱的标杆。普洱茶能名扬天下,主要就取决于易武茶凭借上佳口感获得的声名远播。从草果地、凤凰窝、薄荷塘到麻黑、同庆河,爱茶的人们早已发掘并认可了易武茶山微产区的珍贵特质。
顶级的易武茶香气高扬,携带着蜜甜与果香,入口生津,醇和细密,茶汤由喉入腹,更有回味悠长,微苦与沁甜相得益彰,共同混合出人间难得一品的名茶绝味。
而这一切,均源自于易武山头的环境、气候及土壤,在易武茶统一协调的口感中,既有香扬水柔的初味,又蕴藏着厚实内敛的力量,更具备极高的后期陈化价值。
(易武老街)
在其背后,则是老字号茶厂百余年来的诚实经营与精心制作,他们深入易武山中,在历史悠久、最适宜种茶制茶的老茶园中辛勤劳作。于原始森林珍贵的“微小产区”中,精选出最高品质的山地古树茶,还原古法技艺,将百年老字号的经典品质不断传承。
因为绝佳口感而被众人追捧的顶级名茶,许多都出自于易武,其新鲜茶料也正是由深耕细作的微小产区持续提供。
暑往寒来又逢春,茶山上的古树枝头又生出鲜翠新芽,一年的春茶季再次抵达。以清新茶香引出生活景致,我们又怎能拒绝这来自大自然的上佳馈赠?
且踏春漫步吧,遍览茶山腹地,采来古树初萌的第一把新芽,以清亮茶汤荡开过往尘灰,珍藏新的一年更多的阳光和暖意。
且极目远望吧,放眼易武山中,品味这沁心香甜,进入与普洱茶有关的历史画卷,重温三国武侯的笃定淡泊,体验贵人名士专享的尊贵与闲适。
将盈胸诗意寄情于这古六大茶山,将宏伟抱负挥洒于南方的沃土。本是暖春惹人醉,何愁前路无新篇?纯正回甘的古树茶香阐释出人生的真谛,广阔浩瀚的自然世界也永远期待着有心人的拥抱和回归。
三月探春有新茗,名山沁香不负归。我们等着您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