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武茶,曾代表了东方帝国最精细的品位”。
它是普洱茶的发祥地,古六大茶山是普洱茶的魂,而易武是六大茶山的枢纽,是清朝后期最热闹繁华的茶马古镇和茶叶的加工、集散中心。
从道光25年到民国26年的近百年时间里,是易武普洱茶最鼎盛的时期。同庆号、同昌号、同兴号、车顺号、宋聘号、福元昌号这一批的老字号亦应运而生。
易武茶,曾被运送京城,被以前的皇帝喝,代表着古老东方帝国的精细品位。
易武茶,曾被运送西藏,被以前的僧人喝,紧紧地贴近着人类的精神世界。
时至今日,历史上著名的老茶皆出自易武。易武茶以“津”见长,它的生津会是一种细长持久的口腔体验过程,生液对于人体养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一款好茶的体验类似于“舌底鸣泉”、“舌底生花”,芬芳自来,回甘顺畅。易武茶的浓而不烈,喉韵悠长带给人的润泽美好体验正如同易武茶的历史一样悠远绵长,耐人寻味。
壹、易武的历史
从唐宋开始兴起的茶马互市,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马帮驱使骡马驮着茶叶和盐巴越过滇西向北十万大山,抵达西藏,换回战马,香料,矿石和其他物资。
崇祯自缢,满人入关。马背民族,一统天下。明代君主用普洱茶换战马,如今新君换旧主,普洱茶终于从江湖之远终至庙堂之上,成为朝贡上品。登峰造极,一时风头无双。
贰、易武茶的重生之路
咸丰后期,太平天国运动轰轰烈烈。1856年,杜文秀在湘西起义,攻占了大理、普洱等地。自此十余年的纷争战乱,阻断了传统普洱茶的运输行销路径。
却不料到促发了易武茶的外销,从位于中挝边境的易武,经过越南的莱州、老挝的丰沙里,转运香港、东南亚、易武成为六大茶山外销唯一的中转站。易武茶完成了从贡茶到“侨茶”的转变,远离了中国腹地。
叁、茶号的兴起
鸦片战争后,广州开通通商口岸,广东商人在莱州设商号专收易武茶,而易武茶商也开始跑香港,到光绪年间,易武成为六大茶山最大的茶叶加工基地、出口基地和茶叶集散地。
民国时期,香港成了易武茶商的聚集地,茶商们纷纷注册自己的茶号为商标。
从民国初期到抗战前夕,易武茶叶保持在一个兴旺的阶段。易武街、麻黑、易比、曼秀、落水洞、大漆树几个村寨就有茶号20多家。较大的有同庆号、同昌号、同兴号、泰来祥;福元昌、同泰昌、宋聘号。从马背上走出去的易武茶,成为了东南亚乃至海外对普洱茶认知的第一印象。人类对第一口普洱茶的记忆由此开始。
肆、易武茶山的地理价值
易武古镇是茶马古道的源头。"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易武是历史上有名的六大茶山之一,生产的普洱茶远销中国西藏、东南亚等地。为运送贡茶及大宗茶叶、货物、人员来往方便,在道光年间由地方集资投劳,从易武起修筑2-3米宽,240余公里长的青石板茶马古道。每逢产茶旺季,外来购茶、运茶人数达万人,真可谓是商贾云集、骡马塞途。明清时期,这里商贾云集、热闹非凡,如今依然保持着种茶、采茶、制茶的传统。
易武茶山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距西双版纳州州府景洪市110公里,历史上因出产清朝皇帝饮用贡茶,而闻名于世。其茶茶味醇厚甘甜、回味悠久、水路细腻。
伍、易武茶的生态价值
易武紧邻老挝边境,海拔差异大,气候立体型,日照充足,雨量充沛,使易武成为森林覆盖率高和高等植物集中区域之一。这里是大叶普洱的栖息之地,汉人入滇,不断在易武开荒种植茶树。百年的古茶树巍然伫立,散落于山林丛生。同庆河,哆依树、百花潭、薄荷塘等古树资源丰富的微产区被人一一发掘。
易武茶的口感
易武,山高雾重,土地肥沃,温热多雨,天生的就是出产上等好茶的地方。再加上易武茶人孜孜不倦的研究古法制茶的贡茶工艺,自然就生产出让人难以忘怀的精妙茶品。存放得当的易武普洱茶细腻柔滑,变化多端。
原料是基础,工艺是关键,存放是升华:
那些痴迷于易武茶的老茶友们更是能从中体验到:汤质均匀的细腻柔滑感,回甘生津和喉韵都很含蓄,滋味持久性很强,柔中带刚,入口柔和,苦涩味比较轻,回甘较好,有独特的高山百花蜜香味。存储陈化速度较快,蜜韵也会随着时间变的更加浓郁。
易武茶的特性:
易武茶拥有一种独特的蜜韵,尤其是古树茶,每年早春第一季的茶,其蜜韵是最足的。茶汤细腻柔滑,可以喝到汤质均匀的丝滑之感。回甘生津和喉韵都很含蓄,茶味持久性很强,这也是易武茶颇具特色的“柔中带刚”。
随着时间的沉淀(一般3年之后),易武茶汤的品质与饱满程度可以用“丰韵细腻沉稳厚实”、“蜜韵足而持久”来形容。有年份的老茶,茶体现出“越陈茶气越足”的特点,与新茶相比,易武老茶香扬水柔、回甘明显、蜜韵浓郁、极耐冲泡。
勐海石雨益昌号普洱茶毛料初制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