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

分享

评论

0

汉族的传统名茶之一:绿茶中的敬亭绿雪

2020-06-24 

绿茶,说起绿茶,莫过于“西湖龙井”,作为老百姓饭后的家常饮品到帝王将相的贡品绿茶在中国具有很高的地位。绿茶主要是指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制作的茶类饮品。绿茶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喝绿茶能预防癌症、减脂减肥,也可减轻吸烟者来自尼古丁的伤害。绿制作工艺要求极高,主要制作原料来自于茶树新梢,后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中国生产绿茶的范围极为广泛,河南、贵州、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四川、陕西(陕南)、湖南、湖北、广西、福建是我国的绿茶主产省份。


绿茶主要有:太平猴魁、西湖龙井、六安瓜片黄山毛峰碧螺春信阳毛尖安吉白茶竹叶青

绿茶-太平猴魁

绿茶-西湖龙井

绿茶-黄山毛峰

敬亭绿雪,单听这个大名就是一道雅致的茶。它是我国最出名的产茶之地——安徽的最早名茶之一。之所以叫着敬亭绿雪,是因为从外形来看芽叶色绿、白毫似雪,所以才有了敬亭绿雪的得名。

敬亭绿雪是一道绿茶,它的诞生历史比较久远,在历史上的记载,在明清时候曾列为当代的贡茶,其特色十分之显着。敬亭绿雪口感如何?据爱茶之人形容,其回味之甘醇,嫩香之持久,从唇齿到腹部,久久不散,而之所以有如此独特的口感,该归功于敬亭绿雪的制作工艺。

敬亭绿雪的制作工艺跟普通的绿茶一样,但是其中做形,也就是我们称之为的揉捻步骤是很关键的。在六十摄氏度左右的锅温中,靠人力来进行完成,四指并拢与拇指并用,让杀青叶在掌心内做形,不能滑出虎口,成型才能跟雀舌相似。

敬亭绿雪的做形,是靠腕力和指力并用,让叶子在锅内往复地理直茶条。有分有合,全靠手上功夫来完成,根据叶色、叶形、叶温的变化而定。做形手势要求“轻、重、轻”,“快、慢、快”,以免发生黑条、脱亮、碎芽、焦点。当形成雀舌形,约四成干,即可出锅。

“形似雀舌露白毫”,这是爱茶之人对于敬亭绿雪的高评价,也是对于制茶师傅的肯定。不过让人惋惜的是,敬亭绿雪这道绿茶除了安徽省当地,在其他省市的流通并不广,很多人对于这道汉族传统名茶,只闻其名,不见其茶。若是真正有幸品茗到的朋友,一定不要一口闷下去,先瞧瞧是否如传说中所形容的那样风姿绰约、仪态万千。

那些奇特的茶名

绿茶分类丨你喝的到底是哪一种?

敬亭绿雪的价格是多少 贵不贵

敬亭绿雪茶产地采制工艺及文化传说介绍

敬亭绿雪始创于明代,它的产地是敬亭山,而敬亭山自古以来就是宣城近郊的名胜。

敬亭绿雪是在清明至谷雨的时节进行采制,采制期一般在15天左右。这里流传一句茶农的话:“清明采的小,谷雨抹不了”。意思是要早采嫩摘。在《宣城县志》上还有一首绿雪采茶歌:“一榻松荫路,因贪茶候间,呼朋争手摘,选叶人云还。竹色翠连屋,林香清满山,座看归鸟静,月出半峰间”。可见,对敬亭绿雪的采摘一是要争取时间,二是要上高山,三是要进行选叶。采摘敬亭绿雪的标准是一芽一叶初展,大小匀齐,芽齐叶尖,形似雀舌。采制敬亭绿雪的技术有四点,一要不采夹叶、老叶、鱼叶、紫芽、病虫叶和焦边叶;二要轻采轻放,勤采勤放,防止茶的鲜叶发生变质;三要及时摊放茶叶,将采回的鲜叶薄摊后等待制茶;四要当天制完当天所采的鲜叶。制造敬亭绿雪分为杀青、做形和烘干三道工序。杀青时的锅温在130—140℃之间,每锅要投200- 250克的茶叶。先将茶叶抖炒2分钟左右之后,再将抖闷相结合。杀青适度后,起锅摊凉。做形时的锅温应该在60℃左右,手法分为搭拢和理条。搭拢就将四指并拢与拇指并用,让杀青叶在敬亭绿血茶名的传说

有关敬亭绿雪茶名的由来,一共有三种传说。第一种传说是有一位名叫绿雪的姑娘,她心灵手巧,采茶时不用手摘,而是用嘴去衔。但有次她在悬崖上采茶时,不章失足身亡。为了纪念她,敬亭山的茶就得名为“绿雪”。第二种传说是,开汤之后,茶杯上就会云蒸雾蔚,冉冉升起团团祥云,杯中如同雪花飞落一样,犹如天女散花,这位关女就是绿雪姑娘。第三个传说是,人们冲泡该茶后,杯中就会呈现出茶叶朵朵,垂直下沉的现象,而伴随着翻滚的白毫,就如同”绿树丛中大雪飞”一样,因而得名。掌心内做形,而不滑出虎口,成为雀舌雏形。理条就是运用腕力和指力,将茶条在锅中来回往复地理直。做形手势的要求为“轻、重、轻”和“快、慢、快”,以免发生茶叶出现黑条、脱亮、碎芽和焦点的情况。当茶叶形成雀舌形时,约为四成干后,就可以出锅。烘干是最后一道工序,分为毛烘和足烘。毛烘是采用四只烘笼,开始的温度为110℃,以后依次下降。下烘之后要摊凉半个小时左右,就转入足烘。足烘是采用暗火,进行低温长烘,温度在60℃左右。足干之后,过个两三天就再重复烘一次,最后装罐封口。

科普:敬亭绿雪的知识介绍及制茶工艺

敬亭绿雪是汉族传统名茶,称谓优雅,形似雀舌,挺直饱满,色泽润绿,白毫显露,香气清鲜,汤色明亮,滋味醇爽,叶底嫩绿成朵。有绿丛飞雪,杯中作诗之美意。

敬亭绿雪产于安徽宣城县敬亭山,属黄山余脉,原名昭亭山,又名查山,风景秀丽,因山上有敬亭而得名。敬亭山高280米,两峰耸立,茶树生长其间,以一峰庵石缝所产之品为最佳。

在每年清明至谷雨之时,敬亭绿雪便开始摘采。以一芽一叶初展为标准,要求大小匀齐,芽齐叶尖,做到对夹叶、鱼叶、老叶、紫芽、病虫叶、焦边叶等六不采;采时轻取轻摘,采后及时摊放,防止鲜叶变质。

在制作敬亭绿雪时,主分杀青、做形、烘干三道工序。

杀青要求锅温达到130℃至140℃,以每锅200克至250克的投叶量,先抖炒2分钟左右,再结合闷叶,至适度时,起锅摊凉。

到做形阶段,锅温会升至600℃左右,分搭拢和理条两种手法进行。期间制茶师会根据叶色、叶形、叶温的变化有分有合,按照“轻、重、轻”,“快、慢、快”的节奏操作,以防止茶叶发生黑条、碎芽、脱亮、焦点等状况。待其形成雀舌形,约四成干后,即可出锅。

最后的烘干阶段,分毛烘和足烘两步。毛烘用四只烘笼,以110℃的温度开始,后依次下降,直至摊凉半小时左右,转入足烘。足烘采用暗火,以低温长烘,维持在600℃左右。完毕后放置茶叶两三天,再复烘一次,装罐封口。

这样做出来的敬亭绿雪,含有较多的茶多酚,咖啡因、氨基酸、维生素c和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具有抗癌、防辐射、杀菌抑菌、抑制心血管疾病、美容瘦身等作用,对于预防牙龈出血,也有很好的效果。

敬亭绿雪有哪些故事传说?

一、故事传说

传说一

“敬亭绿雪”在当地有着不同但同样美丽的传说,但流传最广的是相传古时敬亭山麓,有位美丽善良的姑娘,名字叫“绿雪”。她年年都要采摘敬亭山茶换些钱来为瘫痪在床上多年的妈妈治病。而这茶只有山顶绝壁处才有,有一次采茶时她看见悬崖绝壁一株茶树上枝叶繁茂,新叶鲜嫩,她心想,再采上这株树上的茶就够换取给妈妈治病的药了。于是她吃尽万苦千辛好不容易刚能采到,不巧,脚下一滑跌落山崖,而背篓中已采的茶叶像满天飘舞的雪花,弥漫敬亭山的沟沟洼洼。令人称奇的是这鲜茶叶落地生根,见风就长,霎时长成一棵棵茶树,巍巍然变成一片翠绿的茶园,人们为了怀念这位勤劳可敬的姑娘,将此处所产山茶取名为“敬亭绿雪”。

传说二

二传说有一个美丽的姑娘叫绿雪,心灵手巧,年年到敬亭山采茶,她采茶便是用嘴采的。每次采茶之前,她都要用鲜花沐浴,她把茶叶一片一片用嘴含下来,再吐入怀里,茶叶贴着人的*,得其热气,异香扑鼻,不但有茶的清香,更有少女的幽香。”“可后来,采制此茶的绿雪姑娘却由于美貌,被当地官绅霸占了去,要强娶为妾。官绅为讨好她,特地为她修了一座高台,名为茗香台。绿雪姑娘新婚之日奉命在茗香台为官绅请来的当地名流献艺。她用大鼎煮茶,开汤后,鼎上云蒸雾蔚,冉冉上升,浮起团团祥云,在雾气结顶之下,绿雪姑娘沿着大鼎且舞且歌,将朵朵布满白豪的茶叶撒入鼎中,犹如天女在当空散花,更如漫天雪花飞舞……”

“人们取茶来尝,滋味鲜醇,爽口回甜,有人赞其曰‘清茗洗积昏,妙香滤浮尘,一品令人醉,再品不思归’,人们纷纷击节叫好。可绿雪姑娘却在人们的叫好声中,纵身跃入鼎中,及人们去救,绿雪姑娘却早已和香茗一起化为一鼎碧汤,茗香台茶香,自此香飘百日不散,传说她已成了茶神娘娘升天了。”

“绿雪姑娘去后,这种茶却并没有成为绝响,当地人根据绿雪姑娘生前留下的方法制茶,世人因绿雪而闻有此茶,纷纷慕名前来,这种茶便一时间流传开来……这种茶是绿雪姑娘所创,后世采茶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茶命名为敬亭绿雪,每逢她死去的那一天,便都到茗香台祭奠,尊其为茶神娘娘。”

传说三

传说绿雪是唐朝女皇武则天封的山神,原身是敬亭山上的千年茶树精,传说绿雪以一己法力,护佑敬亭山方圆30里风调雨顺,绿雪茶既是采的绿雪原身茶。故名敬亭绿雪。

二、文学评论

清康熙年间(1662-1722),宣城诗人施润章在京都翰林院修明史,饮敬亭绿雪后即作诗赞:“馥馥如花乳,湛湛如云液……枝枝经手摘,贵真不贵多”。

据《宣城县志》载:“明、清之间,每年进贡300斤”。

饮评者赞誉敬亭绿雪:“形似雀舌露白毫,翠绿匀嫩香气高,滋味醇和沁肺腑,沸泉明瓷雪花飘。”泡后,汤清色碧,白毫翻滚,如雪茶飞舞;香气鲜浓,似绿雾结顶。

敬亭绿雪简介

敬亭绿雪为历史名茶,以其芽叶色绿、白毫似雪而得名,是安徽三大名茶之一。敬亭绿雪形如雀舌,芽叶相合,不离不脱,色泽翠绿,身披白毫,香气清鲜持久。

敬亭绿雪不同等级茶评

特级:

形状:

形似雀舌、挺直饱满、白毫显

色泽:

嫩绿油润

汤色:

嫩绿明亮、清澈

香气:

嫩香持久

滋味:

嫩爽、生津回甘

叶底:

嫩绿肥壮呈朵状、匀净、明亮

一级:

形状:

挺直略偏、匀齐

色泽:

绿较润

汤色:

较明亮

香气:

清香持久

滋味:

鲜爽

叶底:

嫩匀成朵、绿明亮

二级:

形状:

形直尚挺、基本匀齐

色泽:

绿润

汤色:

青明亮

香气:

清香

滋味:

爽醇

叶底:

芽叶成朵、明亮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新闻媒体或自媒体,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info@kongqueshuo.com    ,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孔雀说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孔雀说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孔雀说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评论列表
为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