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因其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是中国的历史名茶,属发酵茶,起源中国明朝,深受海外人士喜爱。红茶制作工艺先进,数据显示红茶中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有益成分。红茶价值极高,可缓解疲劳,利尿,强壮骨骼,抗衰老,养胃护胃,舒张血管。红茶最为著名的莫过于祁门红茶,为我国第二大茶类。
红茶-祁门红茶
红茶-正山小种
红茶-金骏眉
红茶-滇红
余干臣,名昌恺,是清朝徽州名茶“祁红”的创始人。黟县人余干臣是福州府的一个小官——九品的府税课司大使,1874年的时候他已经在任上干了七年。但在五口通商后的福州,这却是个重要的岗位。彼时福州堪称全国最大的茶叶出口口岸,余干臣至少做了两件与茶有关的大事。
1869年,福州茶帮集体抗议洋商压价采购,同时请求政府允许缓缴茶叶税收,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作为税务官员,余积极支持了这一行为。而当时的福州船政局,由于缺少资金,确定闽省每月征收茶税2万两专补。余知道船政局对中国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意义,也全力以赴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由此余和在福州的茶帮结下了不解之缘。尤其当时唯有红茶畅销利厚,余不仅深知此道,而且和以红茶经营为主的公义堂等行帮会首结为朋友,并且因此经常前往福建红茶产地,对红茶生产有了明确的了解。对福建红茶尤其是坦洋功夫红茶的制作工艺、销售渠道进一步的了解,为他日后创制祁门红茶奠定了基础。
光绪元年(即公元1875年)春,余干臣在安徽至德(今东至县)尧渡街下船。这是进入故乡的第一个县城,相传是尧帝当年南渡之处。此地商贾云集,熙熙攘攘,是皖南山区通往江西、浙江之重要港口。尧渡河两岸奇峰叠嶂,茶园清幽,北宋梅尧臣曾在此任县令,写有《南有嘉茗赋》。触景生情,余干臣想起在福州的饮茶论道,想起征台水师以红茶代酒“渴饮倭奴血”的豪迈,更想起他背负“不孝”之名难回到老家黟县……愤懑与不甘激荡着余干臣,他随即在尧渡街置下门面,仿福安坦洋功夫红茶的制作工艺,试制红茶。
余干臣采鲜嫩茶叶的一芽二叶作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然后用文火烘焙至干,再经毛筛、抖筛、分筛、紧门、撩筛、切断、风选、拣剔、补火等几十道工序。所制茶叶外形紧细匀整,色泽乌润,当第一批红茶入杯冲泡时,余干臣被那一股从未有过的奇异醇香深深地震撼了,那是一种特有的似花似果似蜜的香气,汤色红艳明亮,滋味甘鲜醇厚。
余干臣当即让人将红茶捎往福州,期翼着能在那儿打开一条黄金之路。
福州茶帮朋友也被此茶红亮的汤色、沉韵的醇香所震撼。为了抢先独占这个新颖的红茶品种,竟悄然把出口口岸从福州北移上海,这样既可以避免同行竞价抢购,也使得运输更加便捷。
身处尧渡街的余干臣,坚信“好山好水出好茶”,第二年,他来到祁门的历口、闪里开设分庄。由于祁门的茶叶多系楮叶种,叶质肥厚,土壤富含有机物,尤其适合制作红茶。余干臣为这种红茶取名“祁门红茶”,由此演绎出中国红茶最辉煌的篇章。
“难得群芳最,最是祁门红”。余干臣所创制的祁门红茶,穿过蜿蜒曲折的徽商故道,越过重洋,传到英伦三岛,成为英国女王和王室的至爱饮品,由此演绎出风靡欧洲的英式“下午茶”,被誉为“红茶皇后”、“茶中英豪”。自此,祁门红茶蜚声中外,香飘百年。
祁门红茶简介
祁门红茶是红茶中的极品,也是我国红茶中最著名的茶品。与印度的阿姆萨红茶、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的乌沃茶并称为“世界四大红茶”,一直享有“群芳最”、“红茶皇后”的美誉。祁门红茶不同等级茶评
特级:
形状:
条索紧细、苗秀
色泽:
乌黑油润、金毫显露
汤色:
红艳明亮
香气:
清香持久、祁门花果香
滋味:
鲜醇嫩甜
叶底:
鲜红匀亮、细嫩
一级:
形状:
细紧露毫、稍含嫩茎
色泽:
乌润
汤色:
红艳
香气:
清香持久
滋味:
鲜醇甜
叶底:
红艳、柔嫩有芽
二级:
形状:
细紧、匀齐
色泽:
乌润
汤色:
红亮
香气:
鲜甜
滋味:
甜醇
叶底:
红亮嫩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