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因其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是中国的历史名茶,属发酵茶,起源中国明朝,深受海外人士喜爱。红茶制作工艺先进,数据显示红茶中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有益成分。红茶价值极高,可缓解疲劳,利尿,强壮骨骼,抗衰老,养胃护胃,舒张血管。红茶最为著名的莫过于祁门红茶,为我国第二大茶类。
红茶-祁门红茶
红茶-正山小种
红茶-金骏眉
红茶-滇红
拥有高人气与口碑的茶,其历史和中国各大名茶相比起来,祁门红茶却是甚年轻的一位,但这也让我们能追寻到成就一番工夫之前的最初——1875年前后,祁门人习得外省(主要是福建)的传统制茶工艺,利用本地自产的茶叶,成功制出香气浓郁的红茶。而在面世40年后,祁门红茶便一举在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斩获金奖,轰动世界。正应了张爱玲那句,出名要趁早,只是能做到这点的往往不会是简单角色。如此的好茶,到底祁门红茶产地环境有什么优越之处呢?
祁门红茶的主要产茶区位于那条神秘的北纬30度上,与撒哈拉沙漠和喜马拉雅山脉维度相同。黄山西麓的高山终年云雾缭绕,森林覆盖率达85%,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在这样的环境中,茶树得以不断积攒内力,造就了独一无二的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产区境内山峦起伏,清溪纵横。地势北高南低,地貌呈中山、低山、丘陵、山间盆地和狭窄的河谷平畈相交织特征。位于祁门与石台县之间的省级重点自然保护区牯牛降,主峰海拔1727米;位于祁门、石台、东至三县的仙寓山,主峰高1375米,这一地域,是优质祁红原料的生产基地。
山地占全县总面积的90%,海拔高度多在600米左右,茶园大部分分布在海拔100-350米的峡谷山地和丘陵地带。祁红茶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夏季节云雾缭绕,“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云以山为体,山以云为衣”,并因山高林密形成许多小气候地域,自然环境优越,茶叶品质优良。
温度:总的特点是:气候温和,春暖夏热,秋爽冬寒,无严寒酷暑,四季变化有序。年平均气温15.6℃。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26℃左右。最冷为1月,平均气温4℃。绝对最低温度为-9℃,一般对茶树不构成冻害。年平均无霜期220-230天。由于茶区多数系山区,地形起伏,山岳连绵,从而气温的垂直变化也很明显。在地形较高的山区,一般气温偏低,湿度较大,雨量较多,云雾较重,适宜茶树生长。
光照:祁红茶园周围树多林密,形成自然的遮荫作用;同时在春夏季节,阴雨连绵,即使天晴,也常是云雾笼罩山巅,减弱了日光的直射强度。平均每年晴天50多天,阴天170天左右,雨雾天150天。年均日照时数1861.6小时,年日照率为45%。这种环境为祁红香气馥郁,叶汁醇厚而不苦涩,滋味芳香隽永等特点的形成奠定了一定基础。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高达1600-1800毫米,雨量分布以春夏最多,占全年雨量的60%-70%,气温高于10℃期间的降水量达1200-1400毫米,与茶树生长需水量相吻合。春夏季节相对湿度都在80%左右。
土壤:土壤主要由千枚岩、紫色页岩等风化而来,有七大类,即红壤、黄壤、黄棕壤、石灰岩土、紫色土等,其中适宜种茶的红壤、黄壤、黄棕壤、石灰岩土占总面积的86.7%。土质肥厚,结构良好,透气性、透水性和保水性均较佳,含氧化铝、铁成分也较丰富,水分充足。土壤酸碱度适中,PH多在5-6之间。
河流:祁门河流山溪纵横,有阊江由北向南,经县城和南乡倒湖,流入鄱阳湖;历水源于历山会阊江于倒湖;率水系新安江之上游,经祁门直达屯溪、杭州。此外,尚有小北巷水及大小溪流遍布全县。沿河(溪)两岸狭长地区,冲积出许多河洲,洲上种有茶树,俗称“洲茶”。每年雨季,河(溪)水涨落,泥土沉积茶园之内,茶树根系发达,芽叶肥厚,内含化学成分丰富,所制工夫红茶品质就属上乘。洲茶约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10~15%。
正是有了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才孕育出了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祁门红茶,才有了这世界上最伟大的“祁门香”。
祁门红茶简介
祁门红茶是红茶中的极品,也是我国红茶中最著名的茶品。与印度的阿姆萨红茶、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的乌沃茶并称为“世界四大红茶”,一直享有“群芳最”、“红茶皇后”的美誉。祁门红茶不同等级茶评
特级:
形状:
条索紧细、苗秀
色泽:
乌黑油润、金毫显露
汤色:
红艳明亮
香气:
清香持久、祁门花果香
滋味:
鲜醇嫩甜
叶底:
鲜红匀亮、细嫩
一级:
形状:
细紧露毫、稍含嫩茎
色泽:
乌润
汤色:
红艳
香气:
清香持久
滋味:
鲜醇甜
叶底:
红艳、柔嫩有芽
二级:
形状:
细紧、匀齐
色泽:
乌润
汤色:
红亮
香气:
鲜甜
滋味:
甜醇
叶底:
红亮嫩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