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美国旧金山太平洋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宁红茶获得最高等级甲级大奖章。100年后的今天,宁红茶再度走出国门,在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上逐鹿群雄,铸造辉煌,获得金奖——
一个故事,讲了一百年
幕阜如虎,山峻复逶迤,窥三湘而瞰楚地;修河似龙,水秀且身虬,奔鄱湖而下长江。修水境内,北有幕阜山,南有九岭山,七百里修河穿境而过,孕育着5000年文明史,是宁红茶的原产地。
宁红茶始创于清道光年间,鼎盛时期(光绪31年)出口达30万担,占江西省出口茶叶80%以上,时被列为贡茶,有“茶盖中华,价甲天下”,“宁红不到庄,茶叶不开箱”等美誉,并于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甲级大奖章。美国茶叶专家威廉·乌克斯曾称赞“宁红色、香、味俱属上乘。”盛极一时。
背负着辉煌的历史,一路走来,宁红茶像一位眉目清秀、楚楚动人的长袖舞者,一次次舞出精彩绝伦的剧目。
1958年,宁红出口的超级红茶,其品质获中茶公司专电祝贺,并被选作国务院招待外宾礼茶和庐山会议专用茶等;1985年创制的宁红金毫,在当年全国优质食品评比会上获最高分满分后,另奖1分,授国家银质奖(当年未设金奖);茶圣吴觉农先生称:“宁红是历史上最早支派,宁红早于祁红九十年。”1988年宁红茶在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上获金奖,先生又欣然题词:“宁州红茶、誉满神州、努力革新、永葆千秋”、“宁红祁红并称世界之首”。
昔日辉煌,春归无觅处
历史,往往有她的必然性,然而,这种必然中,往往又隐含着多少拼搏后的等待。对于宁红来讲,这一等就是一百年,实在太漫长了。但是,风雨之后,就是彩虹。
上世纪八十年代,修水县仍有茶园面积10万亩,年产茶6万担,茶业财税收入2000多万元,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五分之一。人们依稀记得,当年的“宁红茶”红透全国,一段时间,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有宁红茶的身影。江西省宁红集团公司是一家是以开发、生产、销售茶叶为一体的国有企业,上世纪90年代初,集团生产的宁红功夫茶、宁红金毫、宁红保健茶、宁红减肥茶均为享誉海内外的驰名茶品。
然而,辉煌的背后,却暗藏着重重危机。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落后的市场经营和企业管理、盲目的多元化经营和茶农之间的恶性竞争,宁红茶在大红大紫后迅速衰败,修水茶产业陷入低谷:茶叶企业亏损严重,茶园面积锐减,全县茶园种植面积从10万亩降至不到2万亩,茶产量不到400吨。加之品种老化、机制不顺、观念陈旧,举步维艰,出现了“宁红不红、神茶不神”的尴尬局面。
历史好像在徘徊。昔日舞者婀娜多姿的倩影,已经没有更多的人忆起。
荣耀百年,王者归来
历史像是转了一个圈,100年后,她又回到了起点。
2015年8月9日,意大利德斯伊利斯波若梅斯大酒店。“中国故事中国茶”为主题的中国茶文化周闭幕式和百年世博名茶金奖、金骆驼奖颁奖典礼在这里举行。“宁红茶”荣获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宁红牌“宁红金毫”荣获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骆驼奖。
是偶然,也是必然。经过数年的沉默和孤寂后,宁红茶又背负行囊,重回赛道,并且容光焕发。
从2003年开始,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模式,修水县持续实施茶产业发展的“万千百十”工程,即万亩乡、千亩村、百亩场、十亩专业户,一批高产示范茶园相继建成投产,在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发挥着强大的示范作用。特别是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大胆转变机制,通过市场手段,积极引进大型知名茶企参股,收购和重组老茶厂,打造龙头产业,调整生产结构,健全管理体系,形成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科研、旅游于一体的产业链。
一个世纪一杯茶,这杯茶经历了太多故事,历久弥坚。
在米兰世博会中国茶文化周活动现场,宁红茶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青睐。国际茶叶委员会主席罗曼、国际慢茶协会主席、意大利茶叶协会主席马可、韩国茶叶专家江育发、本届国际金奖评委会主任刘仲华教授等亲临宁红茶展位参观品鉴,并给予了他们极高评价。
截止2014年底,修水县茶园总面积达14.6余万亩,茶叶总产6110余吨、综合产值12亿元,其中宁红茶4630吨、产值8.6亿元,宁红茶成了修水县茶区的主导产品。先后获得“中国茶产业发展政府贡献奖”、“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生产示范基地县”、“中国名茶之乡”、“全国特色产茶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茶叶科研示范基地县”、“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华生态文明茶乡”等荣誉称号。
载誉归来后,县委书记孙朝辉,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林,县委副书记罗时荣、县人大主任胡荣军、县政协主席黄梅、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袁汝琴、县委常委秦小雄为获奖的宁红茶表示热烈祝贺。孙朝辉说,宁红的荣耀是属于全县人民的,宁红茶一定会在今后的路上走得更高、更好、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