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说起绿茶,莫过于“西湖龙井”,作为老百姓饭后的家常饮品到帝王将相的贡品绿茶在中国具有很高的地位。绿茶主要是指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制作的茶类饮品。绿茶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喝绿茶能预防癌症、减脂减肥,也可减轻吸烟者来自尼古丁的伤害。绿制作工艺要求极高,主要制作原料来自于茶树新梢,后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中国生产绿茶的范围极为广泛,河南、贵州、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四川、陕西(陕南)、湖南、湖北、广西、福建是我国的绿茶主产省份。
绿茶主要有:太平猴魁、西湖龙井、六安瓜片、黄山毛峰、碧螺春、信阳毛尖、安吉白茶、竹叶青等
绿茶-太平猴魁
绿茶-西湖龙井
绿茶-黄山毛峰
崂山绿茶是产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的绿茶。素有“北国小江南”之称的崂山有适合种植茶树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崂山绿茶在全国绿茶中享有极高声誉,被盛誉为“江北第一名茶”,其品质独特的崂山绿茶的叶片厚,茶汤带豌豆香,滋味浓而且耐冲泡。那崂山绿茶怎样种植呢?
崂山绿茶怎样种植?
⒈播种:采用单行或双行种植,每穴5至6粒种,出苗后定3至4株健壮苗。
⒉茶苗栽植:茶苗栽植的最佳时间为3月中、下旬和10月中、下旬,适当深栽,栽后浇足定根水,并进行保墒。
⒊新茶园种植适当密植、矮化、适当深栽,以提高茶树的抗旱与抗寒力。
⒋幼龄茶园管理:"以采代剪,培养茶蓬"。越冬管理:主要采取"培土"或"打小弓棚法"。
⒌投产茶园管理"浇水,除大旱和追肥后及时浇水外,每年须浇好"催芽"、"润肥"、越冬水。
崂山绿茶的种植历史——“南茶北引”
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自古茶树多生长在气候湿润多雨的南方,不宜在干旱少雨的北方种植,此前西方科学家也曾提出”北纬30度以北地区不能种茶“的学说。中国古籍上也找不到北方任何种茶历史的文字记载。
“南茶北引”源于毛主席的提议,并由时任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的谭启龙变成现实。1954年,谭启龙到任山东前,毛主席曾说,“你到山东去工作,应该把南方的茶引到山东去”,并建议谭启龙“在山后多种些茶”。
1956年,谭启龙决定在山东种茶,最初引种地被确定为青岛、日照、临沂。山东虽有适宜的土壤,但让茶树适应相对寒冷的气候却很难。“当时农林部门几乎没有懂种茶的,第一批5000株茶树苗全部冻死。”历经多次失败,1965年,青岛中山公园当冬青种植的几棵茶树成活。不断地摸索和改良后,1966年,日照南茶北引试种成功。
南茶北引成功,国人的茶杯里才有了山东茶。谭启龙也被誉为“南茶北引第一人”。
崂山绿茶最初在中山公园太平山南麓苗圃试种,第一次从黄山运来两年生茶苗5000株。由于茶苗启运时间不当,根部损伤较重,第二年春天培植完全失败,无一成活。1959年,从南方远道而来的“客人”又落户在太清宫小广场前。当时播种了5万多株,但由于管理不善,仅存活5000至1万株。在上清宫附近海拔300米的一块坡地上,有人发现了1962年种植的27株茶树。
“南茶北引”虽然成功,但产地有限,产量很低。1980年代中后期到1990年代初,茶叶种植有所发展,但是种植技术不普及,特别是制茶技术只有几个人掌握,上市数量有限,到1990年代初期崂山茶种植面积也就60公顷左右。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崂山茶获得大发展,政府制定扶持政策,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指导,鼓励农民打破传统的种植结构,改粮为茶。大部分农户的承包地种上了茶叶。茶叶种植面积差不多年均增加30公顷左右,崂山绿茶注册商标增加到几十个。
茶叶是青岛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也是崂山农业的支柱产业,崂山绿茶更因其独特的区位和品质优势在国内享有较好声誉。国家质检总局于2006年印发《关于批准对崂山绿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让崂山绿茶打上了青岛特色的标签。
崂山绿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沙子口、中韩、北宅等4个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由于崂山独特的地理位置,肥沃的土地、高山云雾、昼夜温差大,驰名中外的水源地,培育出的崂山绿茶,其色、香、味、韵、型俱佳,具有生长周期长、品质优良、叶肥味厚的特点。
崂山绿茶简介
崂山绿茶是南方茶树“南茶北引”的成果。崂山绿茶的色、香、味、韵、形俱佳,茶汤浓醇鲜爽,饮后齿颊留香,令各地好茶者赞不绝口。崂山绿茶不同等级茶评
特级:
形状:
芽叶硕壮饱满、条索紧结
色泽:
墨绿润泽、厚重
汤色:
色泽碧绿、清亮
香气:
香气高长持久
滋味:
浓醇爽口
叶底:
柔软明亮、匀齐
一级:
形状:
芽叶较壮、条索紧结
色泽:
绿较润
汤色:
浅绿明亮
香气:
香气较高
滋味:
鲜醇
叶底:
较嫩、绿亮、匀齐
二级:
形状:
芽叶壮、条索尚紧
色泽:
黄绿尚润
汤色:
黄绿明亮
香气:
香气高
滋味:
浓醇
叶底:
嫩绿、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