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素为茶中珍品,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东汉时期。白茶不同于大多数中国其它茶叶,属微发酵茶,由古代中国茶农多年经验制作的传统名茶。因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白茶制作工艺也与传统茶叶不同,少了杀青与与揉捻步骤,采摘后,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主要产区在福建福鼎、政和、武汉新洲旧街、蕉城天山、松溪、建阳、云南景谷等地。
白茶-白毫银针
白茶-白牡丹
白茶-贡梅
白茶-寿眉
白茶-金花白茶
白茶-月光白茶
喜欢喝白茶的茶友们,应该都遇到过刚到手的老白茶,打开一看:怎么这么多碎末和茶叶梗呢?即使是完整的叶片,稍微磕碰一下就碎开来了。如果不是十分了解白茶的人这时就会想:这茶是不是品质不好?
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解释一下这是什么回事。
1、白茶易碎,是含水量低的缘故
在最新的白茶国标中,对白茶的含水量有明确要求:不得高于8.5%。
通俗来说,100克的白茶里头,水分最多只能有8.5克,多了,就是不合格的产品。
白茶的制作工艺简单,但也严谨,尤其是对于干度的把控。不炒不揉,日光萎凋,在经过制茶工序之后,水分从叶片中脱离,干度达标的白茶叶片就极易碎。
白茶干度越高,越利于后期存放。含水量达标的白茶,陈化速度虽然比较慢,但后期的陈化效果越好,茶汤也更浓稠醇厚。
虽然老白茶碎末多,但香气、口感也并不逊色,可以装到茶包里,直接煮着喝,茶香滋味都十分浓郁。
2、茶梗,以次充好?
茶梗是茶树嫩绿部分的嫩梗,是茶树与茶叶之间的纽带,负责运输水分、营养等物质等,而非已经木质化的树枝。
作为媒介的茶梗,其本身就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采摘的时候大多会带梗采摘的。但是,在制作成茶之后,茶梗会呈现出干瘪、粗糙的样子。虽然样子不好看,但该有的内涵人家都有,断不是“以次充好”哟。
3、茶梗有什么用?
茶梗在运输营养的过程中,本身也会吸收并保留一部分的营养。尤其是贡眉、寿眉采摘的时候,单独的叶片内含物质明显较单薄,不足以撑起白茶的滋味口感。所以在制作中会保留茶梗,借其内含物质补充整个茶品的香气滋味口感。
茶叶的香气浓淡,恰恰是和细嫩、粗老程度呈反比的。越嫩的芽头香气反而要淡,粗老的叶片香气更足,所以在茶梗中香气保留程度是较高的。
4、白茶的陈香,茶梗功不可没
老白茶受人喜爱的原因,除了其本身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之外,还有陈韵香气、醇厚甘甜的口感。而这份茶香和滋味,也是和其貌不扬的茶梗密不可分的。
茶梗富含木质素。所谓的“木质素”,是植物界仅次于纤维素的天然有机物质,其具体含量和比例与茶树的抗逆性、茶叶的品质息息相关,主要作用就是在后续陈化的口感香气上。
在贮存过程中,经过陈化的老白茶会出现荷香、枣香、药香等香气,这就是木质素的作用。也是寿眉、贡眉比银针、白牡丹更容易出药香和枣香的原因。
其次,老寿眉的稠厚度和甘甜度更好。茶梗中富含果胶质转化为糖分,增加了茶汤的甜度和稠厚度。
说了这么多,是不是对老白茶的碎末和茶梗印象有所改观了呢?在不了解事情本质之前,可不要再误会它们啦。
注:文来源江南茶語,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老白茶,又名白金茶,即贮存多年的白茶,其中的“多年”是指在一个合理的保质期内,比如10~20年。白茶在多年的存放过程中,茶叶内部成分缓慢地发生着变化,香气成分逐渐挥发、汤色逐渐变红、滋味变得醇和,茶性也逐渐由凉转温。
且存放时间越长,滋味也越醇和,其药用价值和品饮价值也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