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素为茶中珍品,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东汉时期。白茶不同于大多数中国其它茶叶,属微发酵茶,由古代中国茶农多年经验制作的传统名茶。因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白茶制作工艺也与传统茶叶不同,少了杀青与与揉捻步骤,采摘后,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主要产区在福建福鼎、政和、武汉新洲旧街、蕉城天山、松溪、建阳、云南景谷等地。
白茶-白毫银针
白茶-白牡丹
白茶-贡梅
白茶-寿眉
白茶-金花白茶
白茶-月光白茶
在福鼎,茶的传说可追溯到隋唐之前。唐代陆羽在《茶经》引用隋唐《永嘉图经》中一句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近代茶学者、茶业教育家、制茶专家陈椽教授则在《茶业通史》中指出,永嘉县东三百里是大海,应为南三百里,南三百里正是闽东的福鼎。
千年白茶,有考古为证
2009年,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吕氏家族古墓发现了距今千年的宋朝茶叶。专家们几经比对论证,认定:它们是茶叶中少之又少的极品白茶,来自我国东南地区的一处蕞尔小城--福建福鼎。
北宋无疑是中华文化史上的一个丰盛期。于琴棋书画和诗词酬和中,茶的清雅之姿必不可少。而出现在达官显贵的生活中,更作为随葬物品入墓,则一定是茶中之珍品。
可以推断,在这之前相当长一段时间,白茶已名闻遐迩,且远涉千山万水来到西安。自张骞通西域,这座城市就成为中华对外交流的窗口,并在相当长时期稳居世界中心地位。千年丝绸之路,这里是起点,更是枢纽。商贾辐辏的丝路上,丝绸、茶叶、瓷器是中国输出的三大宗贸易商品。吕氏家族古墓的考古发现表明,至迟在北宋,白茶已通过丝绸之路到达异国他乡。
此后的元明清时期,海运发达,"东方第一大港"福建泉州快速崛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郑和下西洋",世界航运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就发生于这个时期。庞大的船队向海外诸国送去中华文明、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带去了大量中华奇珍。茶叶还是其中的一项大宗商品,其中就有产自福鼎的白茶珍品。
通过海陆两条丝绸之路,白茶作为中国送给世界的礼物,源源不断地输往五洲四海。今天,欧洲各国王室和上层社会人士还保留着在泡饮红茶时加入白毫银针(白茶)以示名贵的传统。传统的形成非一时之功,海陆两条丝路,是千年白茶声名远播的见证者,也是推动者。
2015年11月,当今茶界泰斗、时年106岁的张天福老人因此郑重题字"中国白茶发源地--福鼎"。
到福鼎,可别忘了品饮一杯原产于太姥山的福鼎白茶,品赏她“银妆素裹”的身姿和“清醇鲜爽”的汤味之余,感受传承了三千年的太姥山茶文化。
白茶,属微发酵茶,是中国茶农创制的传统名茶。中国六大茶类之一。指一种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
白茶,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主要产区在福建福鼎、政和、武汉新洲旧街、蕉城天山、松溪、建阳、云南景谷等地。基本工艺包括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云南白茶工艺主要晒青,晒青茶的优势在于口感保持茶叶原有的清香味。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
白茶因茶树品种、原料(鲜叶)采摘的标准不同,主要品种分为:首日芽、天山白、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贡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