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素为茶中珍品,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东汉时期。白茶不同于大多数中国其它茶叶,属微发酵茶,由古代中国茶农多年经验制作的传统名茶。因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白茶制作工艺也与传统茶叶不同,少了杀青与与揉捻步骤,采摘后,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主要产区在福建福鼎、政和、武汉新洲旧街、蕉城天山、松溪、建阳、云南景谷等地。
白茶-白毫银针
白茶-白牡丹
白茶-贡梅
白茶-寿眉
白茶-金花白茶
白茶-月光白茶
其实,冬季煮上一壶温暖的老白茶,已经是茶圈的一种常态了。无论是老茶客还是茶小白,有应时的需求,也有应景的兴致。看窗外残叶随风零落,屋内却正冒着氤氲热气,茶叶在汤水中肆意翻滚,想想那画面,必是茶趣横生。那白牡丹白茶可以煮么?煮茶用的白牡丹,储藏时间最好超过一年。
白牡丹煮法
煮茶时,由于茶壶保温性较好,因此在关火后,壶中的茶汤依旧处于沸腾的状态。
新茶时期的白牡丹,芽叶中的营养物质还是比较活跃的状态,咖啡碱与茶多酚的含量较为丰富。在煮茶时,由于壶内的高温,芽叶中的内质大量释放,会造成茶汤苦涩,难以入口。
等白牡丹陈化一段时间后,芽叶中营养物质有一部分分解转化,咖啡碱、茶多酚经过反应形成络合物,减少苦涩感与刺激性,这时候再煮茶,将能尝到更多不同的风味。
煮茶时可以用玻璃壶,也可以用粗陶壶。
玻璃壶洁净透彻,能够观察茶汤颜色的变化,同时不夺香吸味,能够更好呈现白牡丹的茶香与滋味。
而粗陶壶内部具有粗大气孔,会在吸收一部分的茶香,但也能修饰茶汤滋味,因此若是茶友担心茶汤苦涩,也可选用粗陶壶。
用煮茶的方式品尝白牡丹,茶叶与沸水接触的时间较长,析出的内质也比冲泡更多,因此为了茶汤滋味着想,茶与水的比例需要调整为300~400毫升的水量,搭配2~2.5克的干茶。
用不同的方式品尝白牡丹,它的茶香和滋味也会出现一定的不同,茶友尽可尝试不同的方式,看看泡出的茶汤,茶香与滋味会有怎样的变化。
白牡丹煮茶注意事项
茶品、投茶量
茶品以年份久一点的老白茶为主,投茶量可根据煮茶壶大小酌情而取,一般在5~8克为宜,将茶叶装入纱布袋内待用。
煮茶技巧
冷水、开水煮茶均可。冷水煮茶时,先将茶包投入后,再注入冷水,将电陶炉调制大火,待茶汤沸腾后转为最小火,继续慢慢地煮;开水煮茶时,则直接以小火慢煮为主。煮茶时需要耐心守候,注意水温,避免茶汤溅出,适时地关注茶汤变化。中途可倒出适量茶汤品尝,根据自己口感喜好,把握煮茶的时间。待茶汤煮到适合自己品饮的程度后,将大部分茶汤倒入公道杯中后,方可进行分茶品饮。切记在倒茶的过程中,轻拿轻放,均匀出汤,避免茶汤泼洒或者高温蒸汽造成烫伤。首道茶汤倒出后,后续的煮茶时间,逐次延长,可从汤色的直观变化适时判断出汤时机。煮的次数越多,老白茶色泽更偏橙黄。煮出来的老白茶与盖碗冲泡的滋味相比,汤水更厚、更滑、更绵、更柔,糯香与甜度的提升也更为明显,滋味儿十足。
简单的煮茶小教程,你学会了吗?试着自己动手,煮一壶老白茶,暖暖的茶汤,绵柔的滋味,暖胃亦暖心。
白牡丹简介
白牡丹是中国福建历史名茶,是采自大白茶树或水仙种的短小芽叶新梢的一芽一或二叶制成的,是白茶中的上乘佳品。因其绿叶夹银白色毫心,形似花朵,冲泡后绿叶托着嫩芽,宛如蓓蕾初放,故得美名。白牡丹不同等级茶评
特级:
形状:
叶抱芽、芽叶连枝、叶缘垂卷、芽肥壮、显毫、匀整
色泽:
毫芽银白、叶面灰绿、叶背有白茸毛、灰绿透银白色
汤色:
浅杏黄明亮
香气:
鲜嫩清纯、毫香明显
滋味:
清鲜醇爽、毫味显
叶底:
毫芽肥嫩、叶张嫩、芽叶连枝、色淡绿、叶梗和叶脉微红、叶底明亮
一级:
形状:
芽叶连枝、叶缘垂卷、毫芽显、叶张均匀、尚匀整、有破张
色泽:
毫芽银白、页面灰绿或暗绿、部分叶背有白茸毛、有嫩绿片
汤色:
黄明亮
香气:
清鲜、有毫香
滋味:
尚清鲜、有毫味
叶底:
毫芽稍多、叶张嫩、尚完整、叶脉微红、叶底尚明亮
二级:
形状:
部分芽叶连枝、有毫芽、叶张尚嫩、破张稍多、有少量嫩绿片和轻片
色泽:
叶面暗绿、稍带少量黄绿叶或暗褐叶
汤色:
黄尚亮
香气:
尚清鲜、略有毫香
滋味:
醇和
叶底:
稍有毫芽、叶张尚软、叶脉稍红、有破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