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茯砖茶
黑茶-老青茶
黑茶-六堡茶
安化黑茶金花和发霉的区别在于金花会越来越茂盛,随时间推移,白色菌丝会自动死亡并消失,发霉的白毛可以擦掉或在阳光下晾晒,几天自然会消失。
安化黑茶金花和发霉的区别:
看,观看茶叶是否保存得当,干茶是否干爽,茶叶表面与内部是否有真正霉变。
新茶尤其是茯砖茶,由于刚出烘房不久,茶砖内部发花完成经烘房干燥后,砖体内形成金花的菌丝并未死亡,因此茯砖买回去后可能砖内金花继续生长,使得金花越来越茂盛,而这种白色菌丝并非发霉,随时间推移,菌丝会自动死亡并消失。
存放中的黑茶,若不小心因湿度过大,时间太长而使茶表面因受生成白毛,这只是表层风霉,及时擦掉或者取出拿到通风干燥的地方进行晾晒,也可以抽湿(空调上有的)或在阳光下晾晒,长出的霉毛过几天自然会消失,这种风霉不会影响茶的口感,反而会加快黑茶的转化,口感会更佳优良,但内部发霉则属于变质。
闻:冲泡时更容易分辨,陈味是自然柔和,霉味是有刺激性,冲鼻,不顺畅不自然。
在南方梅雨季节,由于水气比较重,会比较容易散发出一种仓味,这种仓味是可以随着季节改变而退去的,这种仓味不是发霉。因此南方茶友在湿度比较重的季节中要更加注重干燥保存,如果一旦发现茶上已经有这种气味,也不必担心,及时干燥即可。
品:有陈味的茶汤口感自然无杂味,年份久的黑茶口感柔和顺畅,霉变的茶,有“麻、挂喉、叮喉”感,口感刺激,难以下咽,这是最为重要的辨别是否霉变的证据。
茯茶内部是“金花”还是“霉菌”的判断
黑茶的“金花”不是有毒的黄曲霉素,实是冠突散囊菌,一种散布在茶砖上的细小金黄色颗粒,对人体有益的益生菌。有一定年份的黑茶,会有所看到的黄色菌种,其实这是经过岁月转化成的“金花”,主要是以安化黑茶茯砖茶为代表,“金花”是其特色和标志。
这些金花一般存在于茶饼、茶砖的中心,要撬开才能看到;而发生霉变的黄曲霉多数是因为存放的时候导致的,所以通常会在表面。“金花”是一颗颗的,不存在霉丝,在茶叶里比较牢固,不能轻易擦掉;而黄曲霉必然有霉丝,很容易吹走,再者会与白霉共生。
“金花”的产生都是零散地分布,茶叶整体都会存在;而因为黄曲霉是外界存放不当引起,会出现某地方成片,某地方没有这种现象。作为有益菌的“金花”,与所谓的“发霉”,是不可混淆为一谈的。
经专家研究鉴定,“金花”具有显著降低人体类脂肪化合物、血脂、血压、血糖、胆固醇等功效。它能分泌淀粉酶和氧化酶,可催化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实现茶叶色、香、味品质成分的转化,在长期的饮用观念中形成了黑茶以有“金花”为上品的观念,有“茶好金花开,花开茶质好”之说。
另外不同年代茯砖茶的“金花”色泽是不断变化的:刚出烘的新茯砖茶,砖身内生长大量的金黄色颗粒,形似“米兰”。随着陈放年代的延长,金花逐渐萎缩变白,有些年代久远的茯砖茶已看不到金花,只是隐约可见白色的斑点。因此,新茶“金花”茂盛而有些老茶“金花”较少甚至看不到。
安化黑茶,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安化黑茶是六大基本茶类之一,属于后发酵茶,主要产品以茯砖、黑砖、花砖、青砖、湘尖等产品为主,在古代,一部分内销山西、陕西、甘肃、绥远、宁夏、新疆、西藏、蒙古等地,一部分加工制压成砖,除内销西北各地外,还外销苏俄,特称“砖茶”。
安化黑茶是中国黑茶的始祖,在唐代(856年)的史料中记载为“渠江薄片”,曾列为朝廷贡品,明嘉靖三年(1524年)就正式创制出了安化黑茶。至16世纪末期,安化黑茶已位居中国领先地位,万历年间被定为官茶,大量远销西北。
2010年04月0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安化黑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9年11月15日,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黑茶(dark tea),因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故得名。黑茶属于六大茶类之一,属后发酵茶,主产区为广西、四川、云南、湖北、湖南、陕西、安徽等地。传统黑茶采用的黑毛茶原料成熟度较高,是压制紧压茶的主要原料。
黑毛茶制茶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黑茶按地域分布,主要分类为湖南黑茶(茯茶、千两茶、黑砖茶、三尖等)、湖北青砖茶、四川藏茶(边茶)、安徽古黟黑茶(安茶)、云南黑茶(普洱熟茶)、广西六堡茶及陕西黑茶(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