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

分享

评论

0

普洱古树茶的品质怎么辨别

2020-08-12 


普洱茶是众所周知的一个茶了,对于很多爱茶人士来说,更是钟爱着普洱茶。每天冲泡一杯普洱茶是一种享受,还有益身体健康。但是,在购买普洱茶饮用的时候,挑选普洱茶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那么,普洱古树茶的品质怎么辨别呢?

2005年云南普洱茶界开始出现古树茶这个概念,而真正被大众所熟知是2009年。2009年至今古树茶、纯料茶被无限放大,做茶者必做古树,喝茶者也是趋之若鹜。

在全民都在追古树的时候,市场上也出现不计其数的各种古树、山头、村寨,而辨别古树茶方面,很多人都存在着误区,往往根据叶底的大小厚薄来判断,以为叶大叶厚就是古树茶。

其实,叶大叶厚跟古树与否是没有必然联系的,而是跟茶种有关。茶树有大叶种和小叶种,有厚叶型和薄叶型。市场常有人用大叶厚叶的台地茶,轻度揉捻,制成松抛条,充当古树茶。说到底,辨别古树茶,还是要通过口腔品饮、身体感受来辨别。

那么,普洱古树茶的品质怎么辨别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看:

第一:香韵

此为鉴别古树茶的重要关键之一,香韵沉稳就是在泡茶时,第一泡茶汤倒出后可闻其公道杯香韵,是否浓郁而下沉,台地茶是很难将此种香韵在公道杯中完美呈现的,香韵越沉稳就代表内质就越足。

第二:甜度

这里的“甜”说的是入口后在舌面上的直接表现,千万不能与回甘混为一谈,古树茶的甜味一般为高雅清甜,往往被回甘所掩盖,当您喝茶有一定年限之后,慢慢就能够将各项滋味分离品味,即可领略。新茶客会很难品出。

第三:汤质感

茶汤粘稠感强,厚实度显著,回甘生津既快又足,苦涩平和,化开速度快,活性足,8-12泡后茶性依然稳定,后期陈香转化速度快,收藏价值较高。

第四:回甘生津

回甘和生津为茶的基本滋味,台地茶回甘和生津体现都比较快,但持久度较差,一般6泡之后就开始减弱,古树茶此项滋味体现比较稳定,快而持久。

第五:苦涩

苦涩也是鉴别茶好坏的关键,苦涩是茶的本性,任何茶都有,苦涩较重的茶只有两种原因:一种是茶树龄较小,吸收土壤的养分较少,其他滋味表现较弱,苦涩就体现得尤为突出,喝茶时留出一杯茶汤,冷却之后再来喝,苦涩会加重,但茶香、回甘、生津,甜等都还在,这就是古树茶内质丰富、茶性稳定的表现。

第六:喉韵

喉韵就是在喉部形成的清凉舒适感,此感会使您呼吸都尤为顺畅,舒爽度较高,还有会形成喉部回甘生津,香韵久留的感受,而且在呼吸时这种韵味会随呼吸带入口中,此时您会产生错觉“怎么我的喉部也能尝到甘甜”。

第七:持续性

简单来说就是茶的耐泡度,在品饮时,如果发现上述滋味在任意一泡发生减弱时,证明此茶的持续度到达于此。古树茶一般能持续至6-10泡以上,较好者能持续至12泡以上。持续性决定了茶的稳定性,持续性越久,稳定性越高。通过持续性的鉴别就能得出茶性的稳定度,稳定度越高,就证明此茶的内质丰富,才有存放价值。

最后,我们来看看普洱古树茶的冲泡步骤:

(1)关于投茶量:建议普洱生茶7:100,普洱熟茶9:100。当然,这个投茶量也因茶友自身对茶汤浓淡爱好不同而可以适当做增减的。

(2)关于天气:晴天比阴天更容易体会出茶汤的细微感;晴天比阴天喝茶香味较突出,因为湿度会影响茶气的挥发,湿度大压茶香、水味重、汤寡,阴天也会影响水温。

(3)关于用水:没有极致去追求水,喝茶作为生活中健康饮水的一部分存在。选择了有一定指标要求的农夫山泉。健康体质的人体的ph值在7.35~7.45之间。水的ph值偏酸性,茶香气好,水质细腻,汤色偏淡,汤感偏薄;水的ph值偏碱性,香气基本消失,越大越味寡,水质粗糙,汤色随碱性增强而偏深,汤感厚。选择ph值在7.1~7.5之间的好。

(4)关于紫陶壶和盖碗:盖碗更易闻盖香,观察叶底,散热较快,溶出物的释放不及紫陶壶,醇厚感较弱,不会遮盖茶的不良特性,清洗更方便;紫陶壶保温性较强,茶汤更浓郁醇厚,盖香、杯底香不及盖碗但持香时间更长。选择购茶的时候,建议用盖碗;自家喝按喜好来吧,壶操作更简单一点。

(5)关于注水:水煮沸腾后,静置(无水面跳动)后注水冲泡。按“静、缓、低、匀”的方式注水,人静下来,缓缓均匀地注水,保持出水点3-4厘米的低吊冲泡,以更好保持水温,后段冲泡(9、10泡以后可以螺旋式注水,促进茶叶运动内质的浸出。

(6)关于出汤:前几泡8~10秒出汤,后续延长出汤时间。每泡出汤干净,不要滞留底汤。出汤后,两泡间隔时间要揭盖。后段冲泡(9、10泡以后)可以通过延长出汤时间来等待茶叶运动内质的浸出。

上述有关普洱古树茶的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我们平时喝茶的时候,每天都要适量的饮用,不可过多,不管是古树茶,还是其它茶类也同样如此。茶是一片神奇的叶子,我们要善于利用茶叶的功效来保健我们的身体健康,正确的饮用。

相关标签:古树茶品质普洱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新闻媒体或自媒体,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info@kongqueshuo.com    ,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孔雀说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孔雀说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孔雀说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评论列表
为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