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茶叶种类丰富,按照不同制作工艺分为了不同的茶叶种类。大家喜欢喝的霍山黄大茶属于黄茶类,属于轻发酵茶,与绿茶有些相似。下面我们来了解下霍山黄大茶的制作工艺流程。
茶叶的制作工艺流程
乌龙茶的制作工艺:为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
绿茶的制作工艺:采摘、杀青、揉捻、干燥。
红茶的制作工艺:采摘、萎凋、揉捻、发醇、干燥。
黑茶的制作工艺:采摘、杀青、揉捻、发醇、干燥。
白茶的制作工艺:采摘、萎凋、干燥。
黄茶的制作工艺:采摘、杀青、(揉捻)、闷黄、干燥。
霍山黄大茶的制作工艺流程
一、采摘标准
黄大茶要求大枝大杆,鲜叶采摘称为一芽四叶或一芽五叶,长度10—13厘米。立夏前7—10天开采至秋分止,采摘期约三个月间。依照季节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内山区采摘期间二个月时间,不采秋茶,采摘鲜叶要做到“三采三留”采符合标准的对夹叶,留仍在长势的芽叶;采顶苗,留侧苗;采肚苗,留蓬。采摘的鲜叶要摊放在室内洁净的地方,雨水叶要薄摊。若摊放叶层较厚应勤加翻拌,当天采的鲜叶当天炒制,制茶不隔夜。
二、制作工艺流程
霍山黄大茶加工技术加工工序为炒茶、初烘、堆积、烘焙。
1、萎凋
可用日光萎凋、室内萎凋和萎凋槽萎凋。不论采用哪种萎凋方法,鲜叶应均匀摊放在萎凋竹帘上,厚度为15—20厘米,嫩叶要适当薄摊,老叶可适当厚摊。为使萎凋均匀,萎凋过程中要翻叶1--2次,动作要轻,避免机械损伤而引起红变。室内萎凋,在室温28℃的情况下,萎凋时间4—8小时。大叶青萎凋程度较轻,萎凋叶含水率春茶要求控制在65—68%,夏秋茶控制在68—70%。可见萎凋程度与青茶相当,其理化变化程度也大致相似。如果鲜叶进厂时,已呈萎凋状态,则不必进行正式萎凋,稍经摊放,即可杀育。
2、杀青
是制好大叶青的重要工序,对提高大叶青的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杀青方法可用手工或机械。现以84型双锅杀青机为例,当锅温上升到220--240℃。即投入萎凋叶8公斤左右,先透杀1--2分钟,再闷杀1分钟左右,透闷结合,杀青时间8—12分钟,当叶色转暗绿,有粘性,手捏能成,嫩茎折而不断,青草气消失,略有熟香时即起锚。
3、揉捻
一般用中、小型揉捻机。要求条索紧实,又保持锋苗、显毫。揉捻程度不宜太重。以65型揉捻机为例,投叶量约40公斤,全程揉捻时间45分钟,第一次揉30分钟,先不加压揉15分钟,再轻压10分,松脆5分钟,下机解块;第二次揉15分钟,先中压10分钟,后松压5分钟,解块筛分出一号茶、二号茶、三号茶,进行闷堆。
4、闷堆
是形成大叶青品质特点的主要工序。将揉捻叶盛于竹筐中,厚度30--40厘米左右,放在避风而较潮湿的地方,必要时上面盖上湿布,以保持叶子湿润,叶温控制在35℃左右。在室温25℃以下时,闷堆时间约4—5小时,室温28℃以上时,3小时左右即可。闷堆适度时,叶色黄绿而显光泽,青气消失,发出浓郁的香气。
5、干燥
分毛火和足火。毛火温度在110—120℃,时间12--15分钟,烘至七八成干,摊凉1小时左右。足火温度90℃左右,烘到足干,即下烘稍摊凉,及时装袋。毛茶含水率要求不超过6%。对于粗老的茶叶,毛火可用太阳晒到七成干,再行足火。制成的毛茶如果大小、粗细、老嫩不匀,可适当拣剔和筛分,但加工时,力求原身长条和芽叶完整。筛分后按标准样级别拼配。
霍山黄大茶的发展历史
明代许次纾《茶疏》记述:“天下名山,必产灵草。大江以北,霍山县茶生最多,名品也振于南(方);山陕人皆用之。南方谓其能消垢腻,去积滞,亦甚宝爱。顾彼山中不善制造,就于食铛大薪炒焙,未及出釜,业已焦枯,讵堪用哉。兼以竹造区筒乘热便贮,虽有缘枝紫笋,辄就萎黄,仅供下食,奚堪品斗。”这篇著作记载了黄大茶的原产地,销售市场,生产器具,贮存包装,药用功能等作了系统的论述,尤其是这被记载的工艺与现时黄大茶的制法,大致吻合。焦味和闷黄,正是黄大茶的本质特征。
清代乾隆四十一年(1776)的《霍山县志》里记载:“茶,本山货属,以茶为冠。其品之最上者日银针,次日雀舌,又次日梅花片,白兰花头日松萝。”
中国茶叶泰斗陈椽在《安徽茶经》记述:黄茶产地较主阔,浙江的平阳、东阳,霍山、岳西、金寨、六安及湖北英山出产黄大茶,台湾也有黄茶生产,其中以霍山县黄大茶为最著名,产量最多。
霍山黄大茶,属黄茶,亦称为皖西黄大茶,自明朝便已有记载。产于安徽霍山、金寨、大安、岳西等地。叶大、梗长、黄色黄汤香高耐泡,饮之有消垢腻、去积滞之作用,具有抗辐射,提神清心,消暑等功效。其成品主要经过炒茶、初烘、堆积、烘焙等工序,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
霍山黄大茶,属黄茶,亦称为皖西黄大茶,自明朝便已有记载。产于安徽霍山、金寨、大安、岳西等地。叶大、梗长、黄色黄汤香高耐泡,饮之有消垢腻、去积滞之作用,具有抗辐射,提神清心,消暑等功效。其成品主要经过炒茶、初烘、堆积、烘焙等工序,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