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说喝茶好,大家喝茶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健康,茶叶里的农药残留物、重金属物质不得超标,这是最基本的。所有好茶源于安全的茶叶品质,成熟的技术,若保证不了茶叶的安全,滥施化肥过度农药,或制作中有加入一些东西来提高茶叶品质,这些都欺骗了每一位消费者的权益,是一定要杜绝的的现象。在之前的一篇文章里小翁着重说了三大“原”则,今天小翁再针对好茶的五指标进行细说。
在茶叶安全的基础上,我们还能通过什么来判断茶的好坏呢?
一、汤色透亮
观汤色主要从色度、亮度、清浊度等方面来着手,辨别茶汤颜色深浅、正常与否、茶汤暗明、清澈或浑浊程度。所以要通过泡茶来观茶,也是最直观的一种方法。我们在品茶的时候会这样评价一款好茶,这款茶汤色透亮、清澈、不浑浊等等。从这可以看出不管是什么茶,汤色透亮是很重要的一点。
茶汤透亮表示着这款茶的茶质较优且制作工艺优良,茶叶较为完整没有碎末杂质。且这款茶的内含物较为丰富,在良好的储存空间下很好地释放出来。茶汤中的茶多酚与空气接触会很快氧化,以致茶汤容易变色,因而要及时欣赏汤色。
二、毫香蜜韵
之前小翁提到过白茶香气的来源,形容白茶香气的专业术语有很多,人们是这样形容一款好白茶的香气:毫香蜜韵、清高持久、鲜嫩纯爽、鲜甜纯和等等,而一款劣质的茶在泡制过程中会有闷青味、浊气、异味等不好闻的气味。
所以在泡茶过程中的气味也是决定茶好坏的一项重要因素,不管是杯中气味还是盖碗里的气味。但也有些厂会通过高温烘焙的方式来提高香气,泡的前几泡香气十足,几泡之后就马上没了香气,不持久。这样的香气也只是一时的,过了之后就没了。
三、无异味
茶的基本味道分为:甜味、苦味、涩味、酸味水味、以及无味。茶中有异味、酸味、水味,都是白茶不好的味道,当然在茶品茗时不希望有异味、酸、水味出现。首先茶叶的异味,大都由于茶叶在存储过程中吸收了其他味道,如烟味等其他异味。而茶叶制作不良干度不够或存放不好,都可能形成有酸味。这些带有酸味的茶,每每经过三、五开冲泡后,有的酸味会逐渐减少。酸味是品茗者不愿意接受到的味道。它代表了茶品的低劣。一般新鲜的茶叶制作,如果在‘走水’的程序处理不好,也会形成茶叶有水味。
四、茶叶耐泡
茶叶的耐泡性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茶树的树龄及生态环境,叶片老嫩及完整程度,制茶中揉捻和发酵程度,泡茶时茶水比例、冲泡时间、水温,茶叶存储的时间等等。
我们在观茶时,也要注意汤色的变化,茶叶在冲泡的过程中,茶汤的颜色是慢慢变淡,而不是泡了几泡之后就淡如清水且无味。茶汤变化应该是稳定的,不该是大起大落的。
当然茶叶耐不耐泡还得注意冲泡方法,茶水比例,水温,存储等等,按最基础的玻璃杯比例,白茶在冲泡过程中的茶水比例应为1:50,不同的工具,不同款茶控制的量都是不同的。而白茶在规范的储存过程中,经过内酶或外酶的转化,其内涵物质变得愈加丰富,因而耐泡度也变得越来越好,这也是为什么陈年老茶更加耐泡的原因。
五、苦而不涩
苦味——苦本是茶的原味,古代称茶为‘苦茶’,早已得到了印证。最早期的野生茶,茶汤苦得难以入口,经过我们的祖先长期的培养,由‘野生型’茶树而‘过渡型’茶树,才变成为今天的‘栽培型’茶树。虽然这是一连串植物生理学的演变过程,然而站在品茗的立场角度,我们比较关心的是由难以入口的苦味,而逐渐苦味淡薄,乃至于平常人能以饮用并视为美味珍品。
涩味——常听说‘不苦不涩不是茶’,其实陈化六、七十年以上的陈年茶,已经不见苦涩了。没有了苦涩,而仍然能表现其它茶味道的茶品,一般都被称为好茶,有的茶口感有比较强的‘阳刚性’,有口感比较温顺的‘阴柔性’茶。而一款好茶的口感是苦、回甘好、并且不涩。茶苦是正常现象,但是在喝的过程中有卡喉且出现口干、舌头涩的现象都是不太好的。一款好白茶,回甘很重要,回甘是则是指喝完茶,舌头有回甜的滋味。这也是好茶的一大特点。
六、叶底鲜活
浸泡后的茶叶(叶底),能真实反映茶叶的真实品质,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而叶底鲜活则表明这款茶不论从茶青、制作工艺、冲泡方式都是好的。评定叶底一是靠嗅觉辨别香气,二是靠眼睛判别底的老嫩、匀整度、色泽和开展与否,同时还观察有无其它杂物掺入。有些所谓的老茶,既没有陈茶的醇厚,又缺少入口即化的口感,唯独就是火气甚重。
察看叶底,往往发现,叶底看起来非常干燥,多有烘焙过度的痕迹。好的老茶,哪怕存放三四十年,也应该有它的生命力,在历经水与火的考验后,慢慢展示出其初的面目。而对叶底的观察,是常会被遗漏一个重要环节。
最后也要再跟各位茶友强调,适合自己的才是好茶,不能盲目跟风!茶的价格不能觉得茶的好坏,茶的好坏有很多决定因素,价高的茶不一定就是好茶,也有可能“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喝到好茶心情会变好,身体也会健康,而市面上流传的劣质茶则会影响身心健康,茶友们也要格外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