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茯砖茶
黑茶-老青茶
黑茶-六堡茶
安化黑茶四砖(黑、花、青、茯)的区别。其区别主要是以下四点:
工艺上:
黑砖、花砖加工大致相同。先将毛茶进行筛分、除杂,进行原料拼配。再经过称茶、蒸茶、机压、冷却、退砖、验砖、烘干、包装等工序:其中进烘房烘干时间约lOd左右,逐渐升温,出烘时温度可达70。
茯砖茶:前阶段与黑砖加工相似,仅压制时压机压力较小,关键在进烘房后,需经过特殊的发花工序。在烘房发花期约15d左右,干燥期5d左右。使茯砖茶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突冠散囊茵得已快速生长.形成金黄色的孢子囊,俗称“发花”。
青砖茶:毛茶入库时,仅为七八成干,经过在仓库抽通风槽堆放,形成自然发酵,约N个月后,再行加工青砖茶。压制烘干过程与黑砖茶基本相似,但荼砖压制更紧。
原料上
黑砖茶:黑砖茶原料分“洒面茶”和“包心荼”两种。洒面茶为二级或三级上档黑毛茶,“包心”为三、四级黑毛茶和部分改制老青茶。
花砖茶:花砖是由花卷(千两茶)改型而来。以三级黑毛茶为主要原料,拼入部分二级黑毛茶,不拼老青茶和质量较差的黑毛茶。
茯砖茶:特制茯砖以三、四级黑毛茶和改制老青茶为原料加工。普通茯砖原料较特制茯砖稍差。
青砖茶:分洒面、二面和里茶三个部分。面上的一层叫洒面,质量最好;底面的一层叫二面,质量次之;中间的主体部分叫里茶,又称包心,质量较差。面茶初制分杀青、初揉、初晒、复炒、复揉、渥堆、晒干等七道工序。里茶分杀青、揉捻、渥堆、晒干四道工序。
品质要求上
黑砖茶要洒面均匀,不露底。外形色泽黑褐。香气纯正,可稍有松烟香;滋味纯厚微涩,水色红黄微暗,叶底暗褐。陈茶有樟香,滋味醇和。
花砖茶砖面一致,色黑褐。香气纯正,有松烟香;滋味浓厚醇和;水色红黄,叶底暗褐尚匀。陈茶有樟香,滋味醇和。
茯砖茶的特制茯砖,要求外形黄褐色,砖稍松,打开砖里,“金花茂盛”,色金黄,颗粒大;香气纯正,有“茵花”香;滋味醇和,有“茵花”味;水色红黄尚明;叶底黑褐尚匀。普通茯砖较特制茯砖稍差。陈茶茵花香浓郁。
青砖茶:外形色泽青褐,香气纯正,滋味尚浓无青气,水色红黄,叶底暗黑。陈茶滋味甘甜。
销售地区上
黑砖茶:主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包头,陕西长安、泾阳,甘肃兰州,新疆鸟鲁木齐、伊犁等地。主要消费对象是城郊农民和蒙古族、哈萨克族牧民。
花砖茶:主销宁夏银川、固然,甘肃兰州、庆阳、平凉、陇西,陕西长安、宝鸡,山西太原、运城、临汾等地区。主要消费对象为一般城镇居民、农村农民、回族牧民。
茯砖茶:主销新疆、青海、甘肃等省区。其主要消费对象为维吾尔族、回族、汉族等农牧民。
青砖茶:主销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人民共和国。
安化黑茶,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安化黑茶是六大基本茶类之一,属于后发酵茶,主要产品以茯砖、黑砖、花砖、青砖、湘尖等产品为主,在古代,一部分内销山西、陕西、甘肃、绥远、宁夏、新疆、西藏、蒙古等地,一部分加工制压成砖,除内销西北各地外,还外销苏俄,特称“砖茶”。
安化黑茶是中国黑茶的始祖,在唐代(856年)的史料中记载为“渠江薄片”,曾列为朝廷贡品,明嘉靖三年(1524年)就正式创制出了安化黑茶。至16世纪末期,安化黑茶已位居中国领先地位,万历年间被定为官茶,大量远销西北。
2010年04月0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安化黑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9年11月15日,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黑茶(dark tea),因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故得名。黑茶属于六大茶类之一,属后发酵茶,主产区为广西、四川、云南、湖北、湖南、陕西、安徽等地。传统黑茶采用的黑毛茶原料成熟度较高,是压制紧压茶的主要原料。
黑毛茶制茶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黑茶按地域分布,主要分类为湖南黑茶(茯茶、千两茶、黑砖茶、三尖等)、湖北青砖茶、四川藏茶(边茶)、安徽古黟黑茶(安茶)、云南黑茶(普洱熟茶)、广西六堡茶及陕西黑茶(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