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因其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是中国的历史名茶,属发酵茶,起源中国明朝,深受海外人士喜爱。红茶制作工艺先进,数据显示红茶中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有益成分。红茶价值极高,可缓解疲劳,利尿,强壮骨骼,抗衰老,养胃护胃,舒张血管。红茶最为著名的莫过于祁门红茶,为我国第二大茶类。
红茶-祁门红茶
红茶-正山小种
红茶-金骏眉
红茶-滇红
将红茶与绿茶做个比较。中国人喝绿茶时,除了热水,并不添加任何调和物,这种纯一性发展到极致,便是日本茶道里讲求通过喝茶的仪式达到精神上的纯净。至今,中国人喝红茶也讲究清饮,并不做过多的添加。
英国红茶则热闹得多了,人们会添加牛奶、蜂蜜、糖、柠檬、胡椒、肉桂……苏格兰商人约翰·陶德曾调侃地说:“中国人知道我们往茶里加牛奶加糖,一定会把我们当作野蛮人看。”调侃终归调侃,在红茶中加糖加奶已经成为英国人最完美的红茶喝法,2003年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专门发表的《一杯完美红茶的冲泡法》中对此做了最为明确的说明。
自欧洲人于18世纪中后期普遍被中国茶征服之后,武夷山及其附近地区所产的红茶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这时,红茶由武夷山向福建的其他地区拓展,出现了政和工夫、坦洋工夫、白琳工夫等新的福建红茶品种;在19吐纪之后,红茶更是走出福建,在江西、湖北、湖南、安徽、云南、四川等地种植,创制了宁红工夫、宜红工夫、祁红工夫、滇红、川红等红茶新品。这些品种在今天统称为工夫红茶,成为目前中国红茶三大品类之一(其他两大品类为小种红茶和红碎茶)。
但与此同时,罗伯特·福琼在1849年带到印度的中国茶种和种茶技术,也陆续在印度的阿萨姆地区、大吉岭地区和斯里兰卡等地获得成功种植,这些地区的茶叶陆续出口,逐渐挤占中国的红茶市场。到1900年,印度茶出口首次超越中国茶,标志着中国茶400年以来的贸易垄断地位结束。与此同时,中国战乱四起,也影响了茶的种植和运输。及至民国,中国的红茶出口大规模萎缩,中国红茶几乎到了无人能识的地步,取而代之的则是英国作为红茶帝国的兴起。
今天,红茶大有从英伦重新回传中国之势。只是经过英国人对红茶的改造,今日之红茶却早已不是当年风头正健时的武夷红茶了。英国人以自己的方式,赋予了红茶复杂的性格。
除了不添加任何他物,中国绿茶很少会将不同产地、不同口味、不同时期采摘的茶叶混合在一起。而在今日的英国红茶中,拼配茶却非常盛行。说起来,这却与18世纪时茶商的造假有关。当时茶叶的需求量远大于进口量,商人们就在优质的茶叶中混入一些柳叶、接骨木叶,以降低成本。后来竟然慢慢发展成产生不同口味的拼配茶。如今,红茶拼配已经成为一门精致的技艺。
有趣的是,当红茶本身变得越来越复杂,喝红茶的程序却被西方人大大简化了。这得益于两个有关茶的现代发明,一个是袋泡茶,一个是红碎茶。据说茶包出自美国茶商玛士-苏利文之手,为了给顾客寄送茶叶样品,他将茶叶装到丝制的小袋子里寄给客人,不明就里的客人收到后一股脑儿地将茶包扔进了热水里。而红碎茶则是英国人乔治·里德发明切茶机之后出现的,这种机器可将条形茶叶切成短小而细的碎茶。目前,红碎茶占世界茶叶总出口量∞%左右。近30年来,红碎茶已经传人中国,成为继小种红茶、工夫红茶之后,中国第三大红茶品类。
红茶,英文为Black tea。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我国红茶品种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为我国第二大茶类。
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萎凋是红茶初制的重要工艺,红茶在初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中国红茶品种主要有:日照红茶、祁红、昭平红、霍红、滇红、越红、泉城红、泉城绿、苏红、川红、英红、东江楚云仙红茶等,2013年湖南东江楚云仙红茶喜获“中茶杯”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