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开茶馆似乎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间房子,再摆上二三张桌子,七八条板凳,几款粗茶,一间茶馆就成型了。但实际上,开茶馆可以做得很不简单。茶在中国被称为“国饮”。喝茶,大家都不陌生,茶是中华民族的共通和共爱。又因了这个共爱,我们各地种养制作出了成千上万种好茶,培育造就出无数能品会鉴的饮茶高手及绚丽多姿的茶饮文化。即使贵如天子,也有“君不可一日无茶”之说。所以说,世事多深奥,茶就有多神奇。从这个意义上,开个好茶馆,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喝茶既是物质消费又是精神消费。这种双重消费决定了既得有很好的物质准备,又要有良好的文化底蕴作依附。认识不到这个层面,茶馆一定难以做好。所以,我们感佩最多的是我们的老茶馆和我们的老前辈,他们成功的经验是我们学习的活水源头。
“素台供石迎雅风,活水烹茶敬高士”这是我们总结的一副对联,可以说是我们几年的一点沉淀,总结如下。
一、减少重复和模仿
开办茶馆有很强的习惯及传承。大凡提到中国茶馆,很容易联想到中式家具,古色古香以及字画古董。似乎没这几样,不算中国茶馆。2002年,筹办白沙源之初,我们即想,能不能更简约,更通透,更温暖。我们认为,茶馆的根本在茶。茶只是一片特别的绿叶,茶文化就是通过这片绿叶创造、传承和丰富了中国人特有的健康生活方式。除了要有好的茶,茶馆的色彩、风格、包括其他等等,其实都可以根据当下的资源,当下的期待来定,而不是或重复或模仿以前的或别人的东西。2002年以前,我们两人都未曾涉足茶馆行业,一个在新闻宣传部门,一个从事与自然艺术和园林有关的奇石观赏石行业。当初,我们就没有局限于或地域或古代或现代的固有外在形式,而是去了很多国内外的咖啡馆和茶馆考察学习。我们发现:古代的茶文化的内涵用现代材料与技术来表达,东方的茶道和西方的咖啡情韵相互融合应该是一间现代茶馆的突破口。基于这些考虑,我们聘请了香港著名的设计大师陈幼坚先生在原建筑基础上进行了整体设计,后来我们自己在使用功能上作了一些局部装饰调整,直到今天,白沙源的装饰风格,茶具,茶艺,服务和管理与其他大多数茶馆有很多的不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二、洞见你的文化源头
说起源头,一是要有依托;二是要可持续,能源源不断地能给予你精神、文化、品牌乃至于灵感上的补给。只要不具备这样一些特征,就还没有真正找到自己的源头,发展就会受到这样那样的制约及牵扯。其实,项目确立之初,就得在文化、产品、品牌等方面作源头上的准备。白沙源找到的文化源头就是白沙源这三个字:石、水、茶。
我们不断地挖掘这三个源头:源源不断的泉水与茶的关系,能修炼成水晶的白沙石与茶道修行的关系,以及心意茶与传统茶道茶仪的关系。
先说这水:白沙井就在街边的白沙公园内,被誉为“长沙第一泉”,也是江南名泉之一。据考证,白沙古井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始为一眼泉,明朝末期分为二泉,后增为四泉。千百年来,此井不溢不竭,清学者张九思在《白沙泉记》中赞颂白沙井水“煮为茗,芳洁不变”。而其精神呢?我们的感悟是: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水在天为云雨,在地为河湖泊,通达天地,几近与道。品水,即品道。
再说这石:人一看见石头心就会平静下来,而安静正是品茶所要求的环境。我们庭院的茶座都是天然奇石做成的。每块石头都有它的故事。我们有块“梨皮石”的茶座,是从广西淘回来的,浑然天成没经过任何人工加工。上面的坑坑洼洼,都是亿万年才能形成。还有一块装饰用的石头是从天上掉到人间的星星陨石。长沙的名称最早就来源于几千年前古代天文历法里一颗位于轸宿的“长沙星”。它所对应的星野之地,就是我们现在的长沙城。当“天外来客”就近在眼前,伴着徐徐飘来的琴声,混着茶壶冒出的阵阵沸腾声,仿佛遨游在天上人间。而这石的精神呢?我们的感悟是:石是大地的骨节,是宇宙万物的含藏。古语道“厚德而载物”。品石,就是品德。
最后说这茶: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茶应该上升到精神。更多时候,茶客们喝的是茶,品的是心意。“心意茶”是白沙源的独创。翻开茶谱就可以看见“人间心意千万种,一款心意一款茶”。茶是自然与人的共同创造,是天人的和合之作。品茶,就是品和谐的生活哲学。
随着时光的流逝,物质会越来越老旧,但这水这石这茶仍将带给我们源源不断的灵感、智慧、机遇、挑战……有了这些源泉,我们还在努力开发心意语言,心意服务和心意茶仪等等。有了源头,就有了月月有新,日日流变,与时光共流转。
三、搞好你的品牌架构
品牌架构包括两个方面内容:看得见的构架与看不见的构架。看得见的有CI、VI设计,装修,服务员服装,茶艺师的表演等等。看不见的可能更重要,它包括管理制度,企业的理念和管理人员的追求,以及电脑软件系统等等。经过陈幼坚设计后,我们对看得见的构架把关很严格,例如对外宣传的文字的字体,色调都有具体的参数要求,2003年我们就使用了感应卡门禁,会员储值消费一卡通,网络版的点单收银系统和安保监控系统,这些软件系统可以在互联网上实时传输和管理。
看得见的最重要的是人,指的是服务员的形象,气质和精神面貌,整个构架靠这些人来支撑和运作。这些人的管理搞好了,品牌架构就能维护好。看不见的最重要的部分还是人,服务员积极向上和热情愉快的思想状态是品牌架构看不见的活力和源泉。
四、用人与树人
茶馆用人树人是为了让每个人的特长得以发挥出来,做到人尽其才。我们发现:尽管都在努力,但每个人的特长还是有区别的。有的人比较细致,有些人责任心强,有些人只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茶馆行业人员流动性大,除了合理的待遇外,选择有追求的优秀服务员进入管理层很重要。经验表明:我们不担心人员流动,就怕人员岗位安排不合理。如果不合格的人员用在管理岗位上,优秀的人才就会受到排挤,上不来,再好的待遇也难留住人才。再说树人,其实就是搭好舞台,让茶艺师服务员表演。常有茶艺师告诉我们,某某同行来高薪挖人,我们很坦然:你们自己做决定,我们不强求,强求也没用。我们深知:好的舞台不仅仅只是工资待遇一个方面的,而是多方面综合在一起的。总之,用人和树人的原则是,既要有利于茶馆品牌和经营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又要有利于我们员工个人成长成材。
五、管理的数字化与人性化
喝茶品茗是极个性化的事,同一个人喝茶可能会随四季寒温变化,也可以从心情需要来选,还可以是不同茶侣会选不同的茶,并不可以数字化的。可是,一个不能数字化的东西几乎是不可能重复性批量生产,所以,工业化的社会,感觉有时也需数字化,以便能重复制造出更多好的感觉。现代科技的进步使得有些看似难以把握的精神产品数字化成为可能。通过在互联网上建立虚拟的专用网,并结合数字视频监控,我们在白沙源茶楼实现远程管理。无论在国内还是远在国外只要上互联网,茶楼的经营随时随地都一目了然。
六、茶艺的物质和非物质属性
以前,我们也认真研修推广过经典的茶艺表演,传统茶艺茶道表演过于格式化与形式化,客人并不能真正参与,表演者也难了解所服务对象真实的内心需求,茶艺茶道表演在一定程度成了经营的点缀和配饰。于是,2006年以后白沙源开始构建“心意”茶席与茶道。
为了使茶艺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我们根据茶人种种心情心愿,做出了心意茶谱。茶谱里列出的是物质的茶,但茶的分类,价格,茶具以及服务都是按心意主题来确定的。我们的茶不再只是茶,同时还是心情、心意、心愿的体现和表达。具体做法是:依照茶的品质等级和历史传说,配以不同的茶具和反映不同心情心意的心意板,制作六种基本心意茶,即随意茶,美意茶,如意茶,情意茶,敬意茶和禅意茶。客人品饮时可以与人共享,也可独享。这样即承载传统茶艺,又在精神上超越它。湖南的茶叶学者看了这份心意茶谱后,认为心意的角度太好了,“意”味还深长着呢!还可加入“谢意茶”、“歉意茶”、“婚庆茶”、“升学茶”……一句话,有多少种心意,就可以演绎多少种茶!推广至今的三年中,累计品饮人数已逾十万人次。
七、通向精神圣殿
曾在一本设计刊物上看过陈幼坚一张盘腿打坐的照片,身着白衣,闭目静思,一介道士形象,好似这设计灵感寻于自天地间的某个刹那机缘。我又想到自己所从事这份“找石头”的职业,这谋生的手段古代可能也只有“道士”;再想想我们这泡茶用的“白沙泉水”,古人认为其几近于道,说:“其出之也甚约,均之也有渐,君子之道也”;又想想中国茶道“茶是茶,茶又不是茶”的茶哲学,我们认为:茶馆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世间传道之所在。
在白沙源喜获全国十佳特色茶馆之际,孙状云老师问我们:“白沙源的最高追求和终极目标是什么?”我们说:“应该是一处供人们喝茶的庙堂,她的茶也许不要钱,但是她不会缺钱,人们身心疲惫时进来,身轻神爽出去。”
这一切,都得靠创新去超越去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