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毛峰

安徽省黄山徽州富溪一带绿茶不发酵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安徽省黄山(徽州)一带,又称徽茶。清代光绪年间谢裕大茶庄创制。选摘良种茶树“黄山种”、“黄山大叶种”等的初展肥壮嫩芽,手工炒制,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遂取名为黄山毛峰。分特级和1-3级。

外形

内质

叶底

茶识一览

中文学名黄山毛峰
原 产 地安徽省黄山徽州富溪一带
所属茶类绿茶
细分类别条形烘青绿茶
嫩度等级特级、一级、三级
产地海拔700~800米
制作工艺鲜叶采摘-摊青-杀青-揉捻-初烘-足烘
发酵程度不发酵
发酵类型不发酵
品质特征形似雀舌,匀齐壮实,色如象牙锋毫显,鱼叶金黄。

历史创制

据 《徽州商会资料 》记载 ,黄山毛峰起源于清光绪年间 (1875年前后 ),当时有位歙县茶商谢正安 (字静和 )开办了“谢裕泰”茶行,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清明前后,亲自率人到黄山充川 、汤口等高山名园选采肥嫩芽叶,经过精细炒焙,创制了风味俱佳的优质茶,由于该茶白毫披身,芽尖似峰,取名 “毛峰”,后冠以地名曰“黄山毛峰”。

自然地理

黄山气候环境独特,黄山风景区境内海拔700耀800m的桃花峰、 紫云峰、 云谷寺、松谷庵、 吊桥庵和慈光阁一带为特级黄山毛峰茶的主产地。风景区外的汤口、岗村、 杨村、 芳村也是黄山毛峰茶的重要产区,历史上曾被称为黄山“ 四大名家 ”。现在黄山毛峰茶的生产已扩展到黄山山脉南北麓的黄山市徽州区、黄山区、 歙县和黟县等地,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温度15-16℃;年平均降水量1800~2000mm;土壤属山地红黄壤,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透水、透气性好,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磷钾肥,pH4.5~5.5,适宜茶树生长。

工艺

1. 鲜叶采摘

特级采摘于清明前后,留鱼叶采摘,1~3级采摘于谷雨前后。不同等级采摘标准不同:特级采摘一芽一叶初展;1级采摘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2级以一芽一二叶为主;3级采摘一芽二三叶初展。

2. 摊青

将鲜叶进行拣剔,剔除冻伤叶和病虫害叶,拣出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叶、梗、和茶果后,按照等级、水分含量和采摘时间不同归堆。将分级归堆的鲜叶摊晾在竹匾中,以散失水分,摊晾时间一般为6~8h,摊叶厚度为10~15cm,摊放至鲜叶叶质变软散发清香时即可。

3. 杀青

采用直径为50cm左右的桶锅,采取闷、抖结合。现将500g左右鲜叶均匀置于锅底,150℃闷杀2min左右,锅口大量溢出水蒸气时使用130℃锅温翻炒杀青,翻炒频率约为50~60次/分。至青叶含水率30~55%左右,叶质可以揉捻成团,色泽墨绿即可。

4. 揉捻

将杀青叶放置于簸箕中摊开、翻匀,然后用手轻扬数次,充分搅拌,使内部热气散失后,将茶叶倒入篓中,双手按住杀青叶反复轻揉1~2min,用力轻缓,边揉边抖,使青叶卷曲成条状。

5. 初烘

包括一烘、二烘、三烘,温度依次为:100~120℃、80~100℃、60~80℃,每2~3min翻倒一次。茶叶水分为30~40%左右时下烘摊晾1h左右,即可进行足烘。

6. 足烘

足烘要求低温慢烘以利茶叶发展香气,温度60℃左右,每7~8min翻倒一次,不断检查青叶的干燥程度,至茶叶含水量为4~6%时即可下烘。

现代机械化生产:

目前主要用于特级以下黄山毛峰的大宗茶叶生产加工,主要步骤为:摊青-杀青-理条-烘焙。理条时使用理条机进行理条,时间一般为3~5min,使茶叶外观定型。黄山毛峰机械烘焙主要采用:初烘-二烘-三烘-提香,初烘温度约为130℃,二烘、三烘和提香的温度依次降低10~20℃,至茶叶含水量为5~6%,色泽绿润时即可下烘。

品质特征

外形

每片茶叶长约半寸,色嫩绿泛象牙色,油润光亮,芽叶成朵,状如雀舌,全身批毫,匀齐壮实,有金黄片。

内质

汤色杏黄嫩绿,清澈明亮;香气清香高长,馥郁,似白兰香;滋味鲜浓,醇和高雅,回味甘甜

叶底

嫩黄绿,肥壮成朵,匀亮鲜活。

茶叶泡法

器皿:玻璃杯水:纯净水茶水比:1:50(每1g茶需投50g水)水温:80℃左右 

冲泡步骤如下图:

1.温杯

沸水分别倒入公道杯中,温洗公道杯后将水倒掉。

2.投茶

将茶叶投入杯中,注水至三分满,使水均匀浸没过茶叶,静置1~2min使茶叶舒展

3.冲泡

注水至7分满, 静置2~3min后即可品饮

功效作用

1、提神、明目、益思、除烦、利尿
2、杀菌抗病毒,改善肠道微生物环境
3、抗衰老,增强免疫力
4、降血脂、降血糖
5、防治皮肤癌、肺癌、肝癌、食道癌等癌症

特殊禁忌

1、儿童 :适量喝一些淡茶,成人喝茶浓度的三分之一
2、孕期、哺乳期妇女:忌饮浓茶和茶多酚、咖啡碱含量高的茶
3、老年人:适时、适量、饮好茶,过量饮用会影响骨代谢
4、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患者:适量饮茶
5、消化道疾病、心脏病、肾功能不全患者:不宜饮高档绿茶,特别是刚炒制的新茶
6、黄山毛峰茶不宜冷饮,冷饮易导致腹泻

储存方法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