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又名大乔木,作为中国历史名茶,起源可追溯到周朝。普洱茶嫩枝有微毛,顶芽有白柔毛。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
普洱茶主要有:下关沱茶、凤凰沱茶、普洱熟茶、普洱生茶、滇青等
普洱生茶
普洱熟茶
凤凰沱茶
普洱茶的特点和品质,使它作为一种独特的商品,它曾经有过在中国茶史中的兴盛时期。下面一起来回顾普洱茶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历程。
普洱茶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历程:
一、据云南地质史研究:到1亿年前的中生代后期至7千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许多被子植物开始在这里发生、滋长、演化,出现了花果,许多山茶科近缘植物也都在这里繁生,为茶树物种的孕育形成创造了条件。
二、东晋.常琚《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着乎《尚书》
三、晋.傅巽《七海》载:“蒲桃、宛李、齐柿、燕栗、垣阳黄梨、巫山朱橘、南中茶子、西极石蜜。”这里列举的是一系列中外名优土产,南中即云南,茶子不是茶树种子,而是园形或块状的紧茶。中国秦始皇规定,嫔妃的头饰物后加子,后来女儿,名家学者,人造物、自然物的单体,都加子,茶子是指人造的园形或块状茶叶,南中的茶与大宛国的花红,山东柿子,河北板栗,三峡红桔,印度冰糖等中外名产列在一起,说明云南茶在三国时期已很有名。
四、三国魏.吴普《本草.菜部》记载“苦菜,一名选,一名游冬,生益州山陵道旁,三月三日采干。”益州是汉代云南昆明一带的地方,说明在汉代,云南是茶的主要产地。
五、唐.樊卓《蛮书》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是云南产茶见诸于史籍的最可靠的早期记载。银生城为现今云南西南部景洪、思茅和西双版纳一带地区。
下一页为宋代到清代的普洱茶的发展历程。
宋代到清代的普洱茶的发展历程
一、宋代,普洱茶已成为全国名茶。南宋.李石《续传物志》亦有“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椒、姜、桂和烹而饮之”的叙述。
二、元.李京《云南志略.诸夷风俗》说:“‘金齿百夷(傣族)’交易五日一集,以毡、布、茶、盐互相贸易。”茶叶成为最重要的商品。
三、明.谢肇制《滇略.卷三》载“土庶所用,皆普茶也。蒸之成团。”这是“普茶”一名首次见诸文字。
四、清.檀萃《滇海虞衡志》推断,“普洱古属银生城,则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茶马互市,有云南茶参加。从唐开始,直到明清。
五、清代,普洱茶达到了第一个鼎盛时期,当时每年有印度、缅甸、斯里兰卡、泰国、越南等国茶商纷至沓来运销普洱茶。随着茶叶贸易的发展,普洱发展成为众人皆知的地方。《新篡云南通志》称:“我滇思普属各茶山,为产茶最著名之区域。普茶之名,在华茶中占特殊位置,远非安徽、闽、浙可比。普洱每年出产甚多,除本省销用外,为出口货之大宗。”由此可见普洱茶产销之盛,声名之著。
下一页为近现代的普洱茶的发展历程。
近现代的普洱茶的发展历程
一、鸦片战后,中国被列强侵占瓜分,国势衰微,印锡茶叶兴起,占领国际市场,国内政治腐败,苛捐杂税盘剥,有“普洱产茶颇为民害”之说,茶农弃茶,另谋生计,清末普洱茶降为5万担,1938年降为3万担。
二、清末,顺宁府太守琦嶙在凤山倡导种茶,民国初年景谷乡绅纪襄延在景谷倡导种茶,云南产茶地区有很大扩展,昆明、滇东北,茶叶均有发展,1937年全省茶叶总产量达19.6万担,创旧中国历史最高纪录,出口9224公担。
三、到新中国建立前夕,云南茶叶全面萎缩,产量降到了5万担,商品量仅2万担,是由于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及蒋介石发动内战,战乱频仍,民不聊生,。
四、新中国成立之后,普洱茶重现生机。经过多年的发展,普洱茶生产呈现出跳跃式发展的态势。普洱茶产销的发展,给贫困的边疆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2003年广州举行的茶博会上,100克古宫廷普洱茶极品卖到16万元人民币的天价,打破最高记录。在2004年广州举行的茶博会上,一名广州女茶商以78万元的天价,买下了6筒分别为70年至100年陈年普洱茶,又一次打破最高记录,普洱茶迎来了新的辉煌鼎盛时期。
十五、改革开放后的1990年,茶园面积达240万亩,1998年产量达155万担,出口20多万担,创汇2250万美元,创造了云南茶史的最大辉煌,茶类由1950年的单一晒青发展到烘青绿茶、炒青绿茶、工夫红茶、ctc红碎茶、普洱茶、花茶、速溶茶、名特优茶、艺术品茶等。普洱茶也迎来了又一个辉煌时期。
历史上,普洱茶的鼎盛与市场的需求息息相关,以上的普洱茶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历程充分说明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