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

分享

评论

0

陈升学堂|第72期:读懂普洱茶的“前世”与“今生”

2020-05-23 

  普洱茶历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

  邦崴过渡型古茶树,是古代濮人栽培驯化茶树遗留下来的活化石。

  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种植普洱茶的人是唐吏樊绰,在其所著《蛮书》卷七中云“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

  据考证银生城的茶应该是云南大叶茶种,也就是普洱茶种。历史记载说明,早在1100多年前,属南诏“银生城界诸山”的今普洱境内,已盛产茶叶。

  △图片源自“视觉中国”

  宋朝李石在他的《续博物志》一书也记载了:“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菽姜烹而饮之”。从茶文化历史的认知,茶兴于唐朝而盛于宋朝。

  元朝时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当时“耳”无三点水)。普洱一词首见于此。

  明代万历年间谢肇淛在其著《滇略》中,提到“普茶”(即普洱茶)这个词,该书曰:“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

  这是“普茶”一词首次见诸文字。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亦有“普洱茶出云南普洱”的记载。

  明朝,茶马市场在云南兴起,来往穿梭云南与西藏之间的马帮如织。在茶道的沿途上,聚集而形成许多城市。

  以普洱府为中心点,透过了古茶道和茶马大道极频繁的东西交通往来,进行着庞大的茶马交易。

  △图片源自“视觉中国”

  清朝阮福《普洱茶记》:“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洱,已自唐时。”

  清道光《普洱府志》“六茶山遗器”载,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普洱府境内就已种茶。

  清人檀萃在《滇海虞衡志》中有载:“普茶名重于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

  此六茶山在普洱府属思茅厅界内。普洱府思茅厅是当时茶叶贸易的集散地,六大茶山的茶叶大部分集中到普洱府,经过精制后,运销国内外。

  普洱茶是清代云南进贡朝廷的贡品,雍正年间以来,向皇帝进贡的普洱茶就是由普洱府思茅同知承办的。

  △图片源自“视觉中国”

  新中国诞生后,云南茶叶获得了新生。1951年就建立了全省茶叶科研机构,到1958年止,全省茶园面积达到了46.6万亩,产茶18万担,但大跃进时期茶树大受摧残。

  1966年,云南茶仍只有19万担。十年动乱期间,茶叶发展缓慢。

  1975年,普洱熟茶用于生产,随着逐年的发展人们对普洱熟茶的了解认可,工业化批量生产势在必行,可传统的熟茶工艺制作过程相对缓慢,各种香型需靠陈放几年缓慢转化。

  1976年,面积到了127万亩,而产量仅有32万担。

  1984年,“普洱熟茶渥堆技术先驱”吴启英,通过科学方式,在保证普洱茶质量的情况下,22天就完成了普洱熟茶的发酵转化。

  这是现代普洱熟茶的开端,为普洱熟茶批量生产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图片源自“视觉中国”

  1990年,茶园面积达240万亩。

  1998年产量达155万担,出口20多万担,创汇2250万美元,创造了云南茶史的最大辉煌,茶类由1950年的单一晒青发展到炒青绿茶、工夫红茶、ctc红碎茶、普洱茶、花茶、速溶茶、名特优茶、艺术品茶等。

  2003年3月,云南省标准计量局公布了普洱茶的定义:“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而成的散茶和紧压茶。”

  2008年,在普洱茶国家标准(GB/T22111-2008)中,普洱茶的定义进一步完善:“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

  按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种类型。”

相关标签:普洱普洱茶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新闻媒体或自媒体,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info@kongqueshuo.com    ,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孔雀说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孔雀说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孔雀说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评论列表
为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