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针出雪洞,
香茗润三清。
做人当如是,
有芳自留名。
唐代陆羽著的《茶经》引用隋代的《永嘉图经》:“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据陈椽、张天福等茶业专家考证,白茶山就是太姥山。说明早在隋唐,白茶就已出现。福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独特的丘陵地形,温暖湿润,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造就了福鼎白茶的不凡品质。
“一杯福鼎白茶,从山间到茶杯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茶园管理篇
你看大沁十三坪茶园的绿浪,从上个世纪70年代翻腾至今,生生不息。十三坪茶园是上个世纪70年代福鼎知青响应毛主席“农业学大寨”号召,历经五年,一锹一锄开垦出来的。知青们用心呵护的茶树,茁壮、坚毅,如今这片茶园交到大沁手中,大沁人把它作为精神象征,呵护它、敬畏它。
十三坪白茶基地的土质多为砾壤,土壤土层深厚,有机物质含量丰富,海拔在480至680米,昼夜温差大,生长周期长,这是十三坪茶园得天独厚的优势。
大沁白茶的优良品质,除了要感谢老知青们的奉献和春夏暖阳的青睐之外,还得益于大沁全新的茶园管理模式。
为了提高白茶品质,大沁将十三坪茶园开辟为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基地和不用化学农药茶叶绿色生产示范基地,并得到了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和福鼎市人民政府的认可。
大沁茶业有机肥替代化肥生态技术主要以有机肥+配方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机械深耕三种方式为主,用有机肥改良土壤质量,大大提高了茶叶的品质,做到真正的以茶养茶、生态环保。
大沁不用学农药茶叶绿色生产示范基地采用生态调控、农艺改良、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综合措施防控病虫害,以科学手段促进绿色茶业发展。应用杀虫灯、粘虫色板及性信息素诱捕器等物理手段,诱杀或捕杀茶园虫害。使用“以螨携菌”控制多种害虫,以虫制虫,利用无人机喷洒捕食螨防治小绿叶蝉,达到良好的效果。
大沁还引进360度全方位、高清、透雾的茶园环境监测系统,实现茶叶从茶园到茶杯全程透明可追溯管理和监测。应用农业物联网管理技术,采集茶园空气湿度、光照强度等各项数据,全面监测和分析茶园环境,实现高效管理。
茶叶采摘篇
大沁一直坚持手工采摘茶叶,做到早采、嫩采、勤采、轻采轻放。白毫银针原料为只采1个单芽,白牡丹的原料为采1芽1叶或1芽2叶。
白毫银针坚持“十不采”,即雨天不采,露水未干不采,细瘦芽不采,紫色芽头不采,人为损伤芽不采,虫伤芽不采,开心芽不采,空心芽不采,病态芽不采,霜冻伤芽不采。白牡丹坚持“三不采”:一是季节未到不采摘;二是雨天不采摘;三是露水未干不采摘。严格贯彻采茶标准,从源头开始保证一芽一叶的品质。
白茶加工篇
白茶的加工要经过萎凋、烘焙、毛茶、拣剔、复焙等多个环节。
萎凋,决定着白茶的质量,分为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热风加温萎凋三种。
传统的日光萎凋工艺,要靠天吃饭。大沁为了解决南方雨水多、制茶靠天吃饭的难题,自主研发了萎凋装备,并获得国家发明型专利。
大沁萎凋设备采用循环装置,让茶青自动输送、均匀摊晾,并进行循环转动,全方位接触漫阳光,达到最优质的白茶萎凋效果,促进白茶质量和产量的双增长。同时还具有智能控温系统,不但可以自动调节温度和湿度,当室内含水量超标时,可以进行智能排水。湿度超标进行排湿,控温房由环保生物颗粒替代电进行供热。
萎凋后的白茶要进行干燥,也就是烘培,次数一般是2至3次,温度80℃至110℃,历时10至20分钟。随后,拣去腊叶、黄叶、红张叶、粗老叶及非茶类夹杂物,确保成茶的品质。
白茶冲泡篇
陆羽在《茶经》中写道:“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山水,也就是大家讲的山泉水,因其是“活水”、“软水”,泡出的茶汤口感较好。其次,矿泉水和纯净水也可作为选择,但以矿泉水为佳。水以刚煮沸起泡为宜,茶汤香味皆佳;水不宜沸腾太久,即古人所称的“水老”。此时,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殆尽,泡茶鲜爽味便大为逊色。
冲泡白牡丹时可选用95度左右的水,采用“低冲环圈式”的方法沿着杯壁缓慢注水,不要将水直接浇到茶叶上,以免烫伤芽头。而陈年寿眉耐煮耐泡,可使用100度的沸水,唯有沸水能充分激发内在物质。
出汤的把握,主要有两点,一是时间,二是沥干,都与口感密切相关。总的来说,出汤的时间,润茶越快越好。然后随着泡数的增加,出汤时间会越长。另出汤时,尽量把茶汤沥干,防止对下一泡茶汤的口感影响。
泡茶方式要因人而异,因茶而异。口味淡的人,水温可以低些,投茶少些,出汤快些;采摘老的茶、年份久的茶,水温可以高些,出汤慢些。
一杯沁心好白茶,
要跨过两代人的时空。
白茶的前世是山间的繁荣生长,
白茶的今生是杯中的尽情释放。
匠心到沁心的距离,
恰恰是白茶从山间到杯间的距离。
做好茶,好茶不贵,回归本味。
大沁邀您共赏好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