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

分享

评论

0

早白尖历史文化

2020-05-23 

  金沙江畔古茶道,乌蒙山岭早白尖。作为曾荣膺过国际金奖、四川省名牌产品的四川早白尖茶业公司生产的早白尖茶,不仅以其“生于乌蒙,成于天工,得于圣誉,宠于百家”的独特魅力有着极富旺盛的品牌竞争力,而且有着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底蕴,与大唐盛世有着不解之缘。

  杨贵妃与早白尖

  唐代大诗人杜牧《过华清宫》中“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绝美佳句,生动地勾画出了杨贵妃一生喜好荔枝动人情景,这是家喻户晓的事。可是,却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已被历史的风尘所淡化。四川省中青年作家龚平在一部反映早白尖茶史小说《早白尖茶庄》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剑南节度使管辖的高州(今高县)县衙,得知杨贵妃经常闹胃肠病,于是将本地所产的一种红茶进献朝廷,不料,竟然治好了杨贵妃的胃肠病。此茶产自乌蒙山岭,“雨水”即开始发芽,初芽为白色,呈尖状,用这种嫩芽做成的茶,条索紧结、毫锋披露、显金毫、色泽乌黑油润,冲泡后,内质香气清鲜,且带枯糖香味,滋味醇厚鲜爽,汤色浓亮,叶低厚软红匀等,这种茶有养胃和气、保健身心之功效,可谓是人间极品。因此,在杨贵妃华丽一生中,不仅喜好宜宾的荔枝,而且喜爱宜宾的早白尖功夫红茶,虽然当时还不叫早白尖功夫红茶由此,这种茶更不失成为宫廷贵妃们最好的保健饮品。这种具有养胃和气、保健身心之功效的茶,是在陆羽《茶经》问世之后才被正式确定下来,至今一千二百多年,一直称作“早白尖茶”。

  安禄山与早白尖

  使大唐王朝由盛至衰的“安史之乱”爆发后,安禄山一举攻破长安后,烧杀抢劫,无所不为。可是,这个胡人血统的安禄山,却知道义母杨贵妃专宠四川早白尖功夫红茶,更懂得茶叶物资对治国安邦的重要性。据《后唐传·安禄山传》记载,长安“东市”和“西市”均在安禄山掌控范围之内,将四川出产的早白尖茶保护起来,以待日后沿用武则天以茶兴国之旧法,增盈国力。

  早白尖与东渡扶桑

  日本茶道缘于中国,这是毋容置疑的。大唐时期,鉴真和尚六次东渡扶桑,不仅带去了中国的文化,同时也带去了中国的茶叶,而日本,也曾数十次派出遣唐使节,前来学习中国的文化和茶道,正因为这种频繁的文化交流,才得以形成“和、敬、清、寂”的日本茶道,不仅如此,而且成为了大和民族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在这里头,不能不说“生于乌蒙,成于天工,得于圣誉,宠于百家”的四川早白尖茶,是功不可没的重要元素之一。

  早白尖与出使西域

  《封氏闻见记》载:“饮茶,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亦足怪焉。”可知以茶与外蕃易马,不始于宋,实始于唐,亦可见中国茶叶输人外蕃,开始于唐。大唐时期,商贸经济极度繁荣,在长安的“东市”和“西市”,便是全国最为繁荣的商贸中心。《宋史·职官志》云:“宋哲宗元符末,程元邵言,戎俗食肉饮酪,故茶而病于难得,专以蜀易上乘。”这充分说明四川最为突出的早白尖茶,位列其中。

  茶马古道与早白尖

  宜宾,是“茶马古道”的一个重要节点和驿站。据考证,始于唐宋时期的“茶马古道”,主要有两条,一是从宜宾进入西藏的“马湖江路”,因途经高州至马湖江(宜宾至屏山新市镇的金沙江段)而得名。再经雷波、翻大凉山、入西昌、进理塘,达西藏;二是经岷江水道,朔江而上,至乐山、转航青衣江到雅安,在雅安加工成茶砖,马运、牛驮至西藏。

  据唐《膳夫经手经》载:“帷蜀茶南走百越,北临五湖……自谷雨以后,岁取数百万斤,散落东下。”说明宜宾早白尖茶季之早,可以追溯到唐代。

  到了宋代,由于北方战事不断,朝廷为获取大量军马,采取了“以茶易马”的羁糜政策,在四川、陕西设立“军马州”、“茶马司”、“买马场”等机构管理,同时开设“茶马交易”市场,进行以茶易马。唐代茶圣陆羽在其名著《茶经》中指出,当时中国的茶以八个地方的最为上乘,简称“八之出”,其中之一就是剑南以下的宜泸地区。

  宋真宗时期(公元998—公元1022年),宜宾设立“买马场”、“皆置务,遣官以主之”。南宋时期,更是战事不断,朝廷急需军马,便在全国开设了8个“茶马交易市场”,宜宾就占了2个。《宋史·食货志》载:“南渡一来,文、黎、珍、叔、南平、长宁、阶和凡八场,期间甘蕃马一岁至焉。”说明当时宜宾茶马交易十分活跃,从云南、贵州、凉山而来的马,换取宜宾出产的茶。不仅如此,而且北宋时期的戎州市场夷汉民族之间,由于语言不通,曾发生交易双方的争执,朝廷便专门派驻了“蛮判官”,作为交易双方的翻译和仲裁人,维护双方利益,从而开创了我国市场管理的先河。

  陆羽释名早白尖

  公元755年春,陆羽出游巴蜀大地巡察茶叶生产,行至叙州乌蒙山区,品尝了当地农人自制的茶,但见此茶明前即开始发芽,比江浙一带的茶要早四五十日,刚发出的芽叶为白色,呈尖状,且身披白毫、形如竹叶、汤色碧绿、滋味醇爽、香气悠长。陆羽大喜,遂称“早白尖”。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

相关标签:文化早白尖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新闻媒体或自媒体,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info@kongqueshuo.com    ,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孔雀说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孔雀说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孔雀说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评论列表
为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