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

分享

评论

0

吉普号茶山黑话189:从大碗茶到功夫茶,详解国人的饮茶鄙视链

2020-05-23 

  原文标题:从大碗茶到功夫茶,详解国人的饮茶鄙视链|茶山黑话189

  柴米油盐酱醋茶

  与琴棋书画诗酒茶

  竟然不是同一个茶?

  喝茶还有鄙视链?

  听小黑讲述茶叶历史中的明争暗斗

  2018年的一个统计数据表明:全国茶叶零售其实是以绿茶为主,零售比例占总额90%,而品牌精品茶(多为礼盒茶)只占10%。

  这90%的茶更多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

  往上追溯两代人,咱们长辈喝茶的习惯大多是拿个杯子或茶缸,直接把散茶往里丢,大多是绿茶,有些地区是白茶红茶

  这种喝法在几百年中占据了主流。在重庆,现在还能看到交通茶馆里,大家拿搪瓷口缸和大碗喝茶。

  近20年,突然多了很多非常雅致的喝茶方式,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把时间拉长到几百年来看。

  唐宋时期的煎茶和点茶,不是用叶形茶,而是把茶叶全部捣碎后,以非常精致的方法喝茶,尤其发展到宋朝后,有更精细的点茶,甚至发展出斗茶,它是文人雅士玩的一个东西。

  小知识:煎茶与点茶,均是两宋时代的饮茶方式,前者是将细研作末的茶投入滚水中煎煮,后者则预将茶末调膏于盏中,然后用滚水冲点。——摘自《新编终朝采蓝古名物寻微(上下册)》

  我国在元朝开始出现叶形茶,但并不是主流。那时的龙团凤饼,实际上是把茶叶全部增压,压成非常紧的条状,然后切成饼状,喝的时候捣碎来喝,其实还是主流的煎茶或点茶的喝法。

  唐宋时期,日本遣唐使把我们煎茶、点茶的方法,以及对茶叶的审美学了过去。

  随后几百年,茶艺在日本封闭发展,越来越深,极致化后发展出日本茶道。

  这种审美是由精英到大众、自上而下的传播。

  明清两朝真正开始流行喝叶形茶,伴随的却是审美流向自下而上的变化。

  不管用盖碗喝绿茶,还是用紫砂壶来喝茶,都是民间以解渴为主要目的的喝茶方法。

  改革开放后,重新流行的茶艺是在台湾眷村时代孕育和发展的。

  福建潮汕一带也有工夫茶的传承,但是花样没那么多,他们就是三个杯子,非常统一、简约。

  而在台湾,眷村是当时大陆部分军民主要的集散地。这些人有钱又有闲,就对带去的珍贵玩物进行了深挖和赏玩,用紫砂壶等雅致的器具喝茶的形式在那时得到了大发展。

  改革开放后,随着这些茶艺传入大陆,逐渐形成了本土茶叶行业中能感受到的一种分裂。

  大碗茶是祖辈和民间的喝法,台湾传过来的是很讲究很精致的功夫茶喝法。

  这两股势力我把它形容为历史长河中的茶叶流派的分流。

  它包含了审美的由上至下以及由下至上的区别、刚需与非刚需的区别、高频与低频的区别。

  根据数据,我们可以说,需要精致喝法、偏向收藏和把玩的茶占到了总体量的10%,大众且刚需的茶占到90%,我们聊茶叶时常常聊的是这10%,90%实际上不在现代茶产业的主流视野中。

  接下来,茶产业会往哪个朝向发展?

  它会沿着现在做普洱茶的形态,把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市场给整合吗?我觉得不一定。

  随着消费人群的迭代,消费方式方法都在变化。

  比如小罐茶的精致散茶形态,以茶里为代表的精致且现代化的袋泡茶形态,甚至极端点比如奶茶形态,是同时并存的。

  下一代人会怎样去理解茶叶,他们会把这两股有巨大冲突的分流形成真正的合流吗?未来的茶产业品饮形态甚至产业形态会是怎样?

  大家都可以思考一下,并和我们形成交流。

  小黑招了!吉普号拿金奖的秘密武器竟是它

  小黑独家:拼配茶都是智商税?!

  从边角料到茶珍品,老茶头靠什么逆袭翻盘?

  雨天泡茶香气弱?三招教你救回它

相关标签:吉普号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新闻媒体或自媒体,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info@kongqueshuo.com    ,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孔雀说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孔雀说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孔雀说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评论列表
为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