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

分享

评论

0

雅安藏茶的鉴别方法

2020-06-24 

雅安藏茶滋味醇和,香气馥郁,茶汤透亮,喝起来滋味爽口,且常喝对身体健康有益。雅安藏茶,又分为散茶、紧压茶,鉴别雅安藏茶从外形、香气、汤色、滋味等几个方面鉴别。

一、藏茶散茶的鉴别方法

1、看外形

茶叶外表卷曲紧实,为条索形或是颗粒形,叶片完整、结实,有韧性,手握有重实的感觉,叶片表面富有光泽,油光亮丽,为褐黑色,这样的是好茶;相反的,叶片受损、韧性差、感觉很轻,表面暗淡无光,那么这样的茶叶品质较差。

2、闻香味

藏茶有很浓郁的香味,存放得当的情况下,这种香味持续很长,因此通常情况下,大家挑选的时候闻到浓郁的茶香味,这样的可以称之为好茶;相反的,没有茶香,甚至有霉味的,不纯的味道,这样的可以说是品质差的茶叶。

3、看汤色

用滚烫的开水去冲泡藏茶,那么可以益出很浓郁的琥珀色茶汤,慢慢的从浅变深,接下来的是一股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茶汤红是藏茶的最基本特征,主要是看茶汤红不红,透亮不透露;纯正的藏茶茶汤是带有玫瑰色的;相反的,茶汤红里带黑、浑浊的,暗淡的,这样的都不是好茶。

4、品味道

茶汤的滋味口感非常重要,也是最直接辨别茶汤是否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藏茶的味道,可以说用滋味醇和、厚重、甘爽、回甘来形容,饮用的时候,非常的爽口,很好入口,茶味很纯香;相反的,如果喝着有怪味、异味的话,感觉让人有种排斥感,这样的茶叶往往不是好茶。

二、藏茶紧压茶的鉴别方法

紧压茶,又分为有很多个类型,有金尖、康砖、藏砖、青砖等,均呈砖形,故统称砖茶,砖茶的品质建立在散茶的基础上,散茶好,紧压后才能好,紧压过程中,首先要使散茶足够干,再经过蒸气软化,压制成型,这样的砖茶虽紧压,但酥松透气,富有活力,就类似于米花糖。反之,紧压过死,板结,这种砖茶基本闻不到茶香,久放还容易霉变,这种砖茶就算不得好茶了。

紧压茶的鉴别,其实也是比较简单的,只要外表看上去光滑,自然的话,那么就可以称得上是好茶;其实,如果是从茶香、茶味、茶色去辨别的话,那么方法可以和散茶的辨别方法是一样的。

藏茶的产地在哪里

藏茶的中心产地从古自今都在四川雅安。雅安原为西康省省会,称雅州,位于四川盆地西南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地理学上称“雨极”)。雅安境内的高山自古出名茶,传说2000多年前,有位叫吴理真的道士在蒙山收集野茶,种下七株仙茶,取甘露井水熬煮,创造了“茶”这个流芳百世的饮品。因此,雅安可以说是全世界“茶”的诞生地,是茶叶的鼻祖。

到了唐宋时期,雅州出产的茶叶源源不断地通过西南边陲运往西藏,形成初具规模的“南路边茶”。中央政府曾用茶来换取西藏的战马,这就是著名的“茶马互市”。管理“茶马互市”的官方机构叫“茶马司”,雅安境内遗留的古遗茶马司还有六个,历史记载中以雅州、碉门(今雅安天全)和黎州(今雅安汉源)最为著名。

雅安作为藏茶生产中心和茶马交易的集散地,集中了从四川泸州、宜宾、灌县、重庆等地和一部分云南的原料茶重新整合,规模空前壮大。运送藏茶入藏的马帮在古雅州集结时,最多达到三千壮丁,两千驮马。每年都有15000匹以上甚至多达20000匹马在雅安成交。

雅安作为茶马贸易的中心,又是扼川藏、川滇的咽喉之地。所以“茶马互市”的政策法令都以雅安首发。据《明史·食货志》记载“明初,雅州碉门茶马司规定,西藏的上等马给茶40斤,中等马给茶30斤,下等马给茶20斤。……”到了战马稀缺年份,雅州碉门茶马司又改规定“上等马给茶120斤,中等马给茶70斤,下等马给茶50斤。”说明雅安在“茶马贸易”及藏茶的运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新中国成立之后,雅安藏茶已向藏区输送藏茶500多万担。西藏自治区每十年一度的大庆典,政府将雅安产藏茶为指定的馈赠珍品送达每一位藏族同胞。

雅安藏茶简介

藏茶属于最典型的黑茶,她的颜色呈深褐色,后期可自然转换发酵,因此又叫后发酵茶。雅安藏茶采用高海拔当年生成熟茶叶和红苔为原料,经数十道特殊工艺精制而成,“红、浓、醇、陈”特色鲜明。藏茶含多酚类物质、纤维素、维生素、生物碱、茶多糖及微量元素硒,可为在高原生活的人们补充各种营养物质等,促进摄入体内的牛肉、羊肉、奶酪等高脂食物的分解和消化;

雅安藏茶不同等级茶评

特级:

形状:

外形呈圆角长方形、表面平整、紧实、洒面明显

色泽:

色泽棕褐

汤色:

红褐色、尚明

香气:

纯正、显陈香

滋味:

滋味纯尚浓

叶底:

棕褐较老

一级:

形状:

外形呈圆角长方形、表面平整、较紧实、洒面明显

色泽:

棕褐

汤色:

红褐色

香气:

内质香气纯正

滋味:

醇厚尚浓

叶底:

棕褐老

二级:

形状:

外形呈长方形、洒面明显、有梗

色泽:

棕褐色(浅)

汤色:

红黄

香气:

香气纯正

滋味:

醇厚

叶底:

棕黑色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新闻媒体或自媒体,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info@kongqueshuo.com    ,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孔雀说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孔雀说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孔雀说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评论列表
为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