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喝了一辈子的龙井,说不上来真正的龙井是什么味。今天就从龙井茶制作工艺及饮用方式的历史沿革来解析西湖龙井茶味道的真相。
西湖龙井茶的口感
关于龙井茶的味道,万历年《钱塘县志》又记载“茶出龙井者,作豆花香,色清味甘,与他山异。”也即是从明代起,西湖龙井就有了标志性香味——“豆花香”,标志性味道——“味甘”。
明代对于西湖龙井冲泡用水有了讲究,明代高濂在《四时幽赏录》中说:“西湖之泉,以虎跑为最;两山之茶,以龙井为佳。”龙井茶虎跑水的双绝冲泡开始流行。
到了清代,龙井茶的炒制工艺有了提升,手法细腻复杂,制成后形状扁平,青翠碧绿,极有美感,气味清芬,使龙井茶具备了色翠、香郁、味甘、形美的四大优势,因而龙井茶成为全国名茶之首。
乾隆《坐龙井烹茶偶成》诗中说道,“龙井新茶龙井泉,一家风味称烹煎。寸芽出自烂石上,时节焙成谷雨前。何必凤团夸御茗,聊因雀舌润心莲。”点出了龙井茶的外形——雀舌,即两叶一芽。
关于龙井茶的味道,清代文人陆次云在《湖壖杂记》中对龙井茶有一番描述,讲龙井的味道是一种太和之气:“其地产茶,作豆花香,与香林、宝云、石人坞、乘云亭者绝异。采于谷雨前者尤佳。甘香如兰,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陆次云评价龙井的味道,直言其“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罢则感其茶气清远,韵致悠长。这一无味之味,才是至味。
从此,龙井茶之味便有了“无味之味乃至味也”的形容,且一直沿用到现在。而这里所说的“无味”并非寡淡无味,而是茶叶品质滋味臻于化境的一种表现,是一种不直接刺激口腔却带丰富内涵的柔和滋味,对人的味觉没有强烈的冲击,但韵致回味却在唇齿之间经久不散。
现代科学也是可以解释这种“无味乃至味”的味道。茶叶内含有茶多酚、茶多糖、生物碱、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450多种有机物和15种以上矿物质,能溶于热水的物质(通常称为水浸出物)主要成分是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水溶性果胶、可溶糖、可溶蛋白、水溶色素、维生素和无机盐等。人们能感觉到的香气和滋味是指茶汤中诸多水溶性化学物质对人嗅觉和味觉综合刺激后所感知的综合效应。这些水溶性物质中主要的成分为茶多酚类、咖啡碱、氨基酸、可溶性糖等,其中茶的涩味是由茶多酚提供的,苦味是由茶多酚和咖啡碱共同提供的,鲜味是由氨基酸提供的,甜味是由糖类物质和氨基酸共同提供的。
茶多酚类、咖啡碱、氨基酸、糖类这四种呈味物质的协调性好,茶的滋味就会好。衡量茶汤滋味的协调性的一个关键指标就是酚氨比,即茶多酚与氨基酸的比值,一般来说,酚氨比低,鲜爽度高;酚氨比高,鲜爽度低。
这种无味乃至味的体验在明前龙井上表现更为明显。明前因气温较低,茶树生长缓慢,一方面游离氨酸含量较高,酚氨比较低,滋味更加鲜爽甘甜醇和,另一方面茶芽生长时间长,内含物质丰富,茶的口感层次也愈加丰富。明前西湖龙井头采茶就具备这样的味道特征。
至此,做个总结,世间万事万物,平衡和协调是至高法则,好茶亦然。西湖龙井之所以能成为全国十大名茶之首,自然是内含物物质茶多酚、生物碱、氨基酸、糖类等物质的平衡和协调的结果。
西湖龙井简介
西湖龙井是“中国十大名茶”之首,西湖龙井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于世,分“狮、龙、云、虎、梅”五个产区。西湖龙井不同等级茶评
特级:
形状:
扁平光润、挺直尖削、匀齐
色泽:
翠绿鲜润
汤色:
嫩绿明亮清澈
香气:
嫩香馥郁、持久
滋味:
鲜爽甘醇
叶底:
细嫩成朵、嫩绿、明亮、匀齐
一级:
形状:
扁平光润、挺直、匀整
色泽:
翠绿尚鲜润
汤色:
嫩绿明亮
香气:
清香持久
滋味:
鲜醇爽口
叶底:
细嫩成朵、嫩绿明亮
二级:
形状:
扁平尚光滑、挺直、匀整
色泽:
绿润
汤色:
绿明亮
香气:
清香尚持久
滋味:
尚鲜
叶底:
尚细嫩成朵、绿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