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又名青茶,是极具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类。作为中国的代表茶叶之一,乌龙茶具有很高的药理作用,主要作用可分解脂肪,减肥健美,深受减肥人士喜爱,在日本也被人们称为"美容茶"、"健身茶"。要想制作品质优异的乌龙茶,需要经过六道制作工序,分别是采摘、委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乌龙茶作为中国特有的茶类之一,主要产自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湖南、四川等省也有少量产地。乌龙茶不仅内销广东、福建等省外,也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
乌龙茶主要有:太平猴魁、西湖龙井、六安瓜片、黄山毛峰、碧螺春、信阳毛尖、安吉白茶、竹叶青等。
乌龙茶-东方美人
乌龙茶-冻顶乌龙
乌龙茶-凤凰单丛
乌龙茶-铁观音
乌龙茶-武夷肉桂
乌龙茶-武夷水仙
在我们的身边,说到大红袍,很多的人都认为大红袍属于岩茶,因为武夷大红袍是岩茶中的经典茶叶,但是似乎忘了大红袍属于乌龙茶,具体如下!
武夷大红袍属于乌龙茶
大红袍,武夷山的高贵象征,品质优异,是武夷岩茶(乌龙茶)中的名丛极品。2001年,“武夷山大红袍”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证明商标。2002年,武夷岩茶获得原产地域(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并且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国茶类中唯一获此殊荣者。目前“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已进入国家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候选名单。
武夷大红袍的制作工艺
1、萎凋
萎凋是形成岩茶香味的基础,目的在于蒸发少量水分,软化叶片,扩大叶片与梗之间含水量的差异,提高叶片细胞的吸水力,为做青加速“走水”准备条件;加速化学变化,为提高香气、除去苦涩味准备物质基础。
2、晒青
晒青或加温萎凋之后、做青之前的工序称之为晾青。初采茶青,因水分多,富有弹性,经日光晒后叶片渐呈萎凋状,光泽渐退,将2筛并为1筛,摇动数下,再晒片刻,即移入室内晾青架上,称晾青。
3、做青
大红袍特殊品质形成的关键在于做青。做青是岩茶初制过程中特有的精巧工序,其特殊的制作方法形成岩茶色、香、味、韵及绿叶红镶边的优良特质。做青的过程十分讲究,其费时长,要求高,操作细致,变化复杂。
4、炒青
炒青的目的是利用高温火力,破坏酶的活性,中止发酵,通过热化学作用,进一步破坏叶绿素,部分多酚类化合物受热加速自动氧化,青气消失,新的高沸点芳香物得到发展,新香气组成。
5、揉捻
茶青取出后,趁热迅速置于揉茶台上进行揉茶,将炒青叶压于揉捻筛中来回推拉,直至叶汁足量流出,卷成条形,浓香扑鼻,即解块抖松。然后再将2人所揉的叶量并入锅中复炒,复炒温度比初炒低,时间也比初炒短,约30 s,仅翻转数下,取出再揉,揉茶时间比初揉略短。
6、初焙
初焙,俗称“走水焙”,其主要目的是利用高温使茶叶中一些物质受热转化。青叶经双炒双揉后,即送至焙房进行烘焙。焙房窗户需紧闭,水分仅能从屋顶隙缝中透过,温度以控制在100~110 ℃为宜。
7、扬簸
茶叶起焙后,倒入簸箕弧内,用簸箕扬去黄片、碎片、茶末和其他夹杂物。扬簸在烘焙房内进行,簸过的茶叶摊入水筛中,每6焙拼一水筛,厚度为3~5 cm,然后移出焙房外,搁于摊青架上晾索。
8、晾索
晾索的目的:一是避免焙后的茶叶积压一堆,未干茶叶堆压发热易产生劣变;二是避免受热过久,茶香丧失,同时晾索也可使茶叶转色,有油润之感。晾索时间为5~6 h,然后才能交由拣茶工拣剔。
9、复焙
拣去扬簸未干净的黄片、茶梗以及无条索的叶子,拣茶一般在茶厂较亮处进行复焙。为了使茶叶焙至相应的程度,减少茶香丧失和茶素的减损,复焙时,温度应比初焙时略低。
10、装箱
将茶装入茶箱内,放在干燥的室内,待制茶结束,挑运下山,交茶庄处理(精制)。
综上所述,武夷大红袍属于乌龙茶,是乌龙茶中的精品,是一种品质特别高的茶叶,每一个步骤都有着严格的要求,是一种非常好的茶叶!
武夷大红袍简介
在中国上千年的茶文化中,武夷岩茶无疑最负盛名,而武夷大红袍又堪称是武夷岩茶中的佼佼者,素有“茶中状元”、“武夷茶王”之美誉。因其早春茶芽萌发时,整棵茶树艳红似火,从远处望去仿佛披着红色的袍子,故名“大红袍”。武夷大红袍不同等级茶评
特级:
形状:
紧结匀整、壮实、稍扭曲
色泽:
带宝色、油润
汤色:
清嫩、艳丽、呈深橙黄色
香气:
浓长、略带花香
滋味:
岩韵明显、醇厚、固味甘爽
叶底:
软亮匀齐、红边或带朱砂色
一级:
形状:
紧结、壮实、较匀整
色泽:
捎带宝色、油润
汤色:
较清澈、艳丽、呈深橙黄色
香气:
尚浓长、杯底有余香
滋味:
岩韵显、醇厚、回甘快
叶底:
较软亮匀齐、红边或带朱砂色
二级:
形状:
紧结、较壮实
色泽:
油润、红点明显
汤色:
金黄清澈、明亮
香气:
幽长、尚有花香
滋味:
岩韵显、醇厚、回甘快
叶底:
较软亮、较匀齐、红边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