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论道,沏上心中好茶,谈天说地,与知心好友共分享,此乃人生一大乐事;闲暇之余,品上一杯珍稀岩韵,回味传说中的美好,妙不可言,不愧是一种人生享受。举手投足之间,能够泡好一壶好茶是爱茶人的追求;谈笑之中,能够品出茶中臻滋味,喝出好心情,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幸福。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今天就来说说岩茶该如何品饮?
岩茶该如何品饮?
品饮岩茶五个因子:1.外形条索2.香气3.滋味4.汤色5.叶底
茶叶之品鉴,主要从色香味着手。品鉴武夷岩茶的程序分为观外形、闻香、观汤色、品味、看叶底。
第一步:观外形
岩茶的外形要看四个因子:茶叶的条索、色泽、整碎、净度,冲泡前鉴赏武夷岩茶的外形。
武夷岩茶的外形条索紧结,稍扭曲,色泽青褐油润或灰褐,匀整洁净。
注:多次炭焙到中足火功或足火的岩茶,由于极多次的手工翻焙,小部分条索断碎,出现像米粒一样大小的条索,为正常之条索。特例:景区内的正岩茶,由于多次手工翻焙,部分条索断碎,陈年老茶更甚。
第二步:闻香
每泡武夷岩茶都可通过闻干香、盖香、水香和底香来综合品鉴武夷岩茶的香气。闻香时宜深吸气,每闻一次后都要离开茶叶(或杯盖)呼气。
武夷岩茶的香气似天然的花果香,锐则浓长,清则幽远;包括了似兰花香、蜜桃香、桂花香、栀子花香,或带乳香、蜜香、火功香等。香型丰富幽雅,富于变化。清人张泓《滇南忆旧录》记载:武夷茶之妙,“可烹至六七次,一次则有一次之香,或兰,或桂,或茉莉,或菊香。种种不同,真天下第一灵芽也。”
品鉴茶叶的干茶香,可将茶叶倒入温杯后的盖杯或壶内,盖上后摇动几下,再细闻干茶的香气。而细闻盖香是鉴赏武夷岩茶香气的纯正、特征、香型、高低、持久等的重要方式。水香是指茶汤中的香气,也称水中香。
茶汤入口充分接触后,口腔中的气息从鼻孔呼出,细细感觉和体会武夷岩茶的香气。底香包括杯底香和叶底香。杯底香指品茗杯或茶海饮尽或倒出后余留的香气,也称挂杯香。叶底香指茶叶冲泡多次后底叶的香气。
第三步:观汤色
茶汤出水后,鉴赏汤色,汤色以金黄、橙黄至深橙黄、或带琥珀色,清澈明亮为佳。
第四步:品滋味
品茶时,宜用啜茶法,让茶汤充分与口腔接触,细细感受茶汤的纯正度、醇厚度、回甘度和持久性,区分武夷岩茶的品种特征、地域特征和工艺特征,领略正岩茶特有的“岩韵”。
纯正度:武夷岩茶的茶汤滋味应表现出其自有的品质特征,以无异味、杂味为上品。纯正度以第一泡表现最为明显;
醇厚度:武夷岩茶的茶汤滋味在口腔中表现出的厚重感、润滑性和饱满度;
回甘度:以浓而不涩,回甘持久,内质丰富为佳,宜综合多次冲泡的滋味来判断;
持久性:武夷岩茶的持久性表现为香气、回甘的持久程度和茶叶的耐泡程度;
风格特征:鉴赏武夷岩茶的品种特征、地域特征和工艺特征以及不同的品质风格,风格特征以第2~4泡表现最为明显。
第五步:看叶底
冲泡后观看叶底。轻、中火的武夷岩茶叶底肥厚、软亮、红边显或带朱砂红;足火的武夷岩茶叶底较舒展、“蛤蟆背”明显。
历史上,饮茶感受典范、飘逸者,莫过于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有诗云:“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择一幽静处,有美器好水,嘉宾满座,品饮溪谷留香,亦可享受茶汤的魅力。
岩茶,因“岩岩有茶,非岩不茶”而得名。属半发酵茶,青茶(乌龙茶),以“岩骨花香”的独特岩韵著称。主产区为中国福建武夷山茶区。武夷山茶区坐落在福建省西北部,有“奇秀 甲于东南”之誉。
群峰相连,峡谷纵横,九曲溪萦回其间,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雨量充沛。武夷山悬崖绝壁,深坑巨谷。利用岩凹、石隙、石缝,沿边砌筑石岸,构筑“盆栽式”茶园。武夷岩茶也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