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茶类,各大的茶种的焙火技术,确实没有哪种茶的焙火技术能超过武夷岩茶。七月流火,虽然天气已开始转凉,但正是武夷岩茶焙火的关键时间。那你知道武夷岩茶焙火的作用吗?
武夷岩茶焙火的作用
1、蒸发水分,延长保质期:茶叶由于本身结构疏松,并且许多内含成分多带有羟基等亲水基团,因而茶叶具有较强的吸湿性,所以茶叶的水分是在茶叶的5%以下。茶叶水分达到12%,霉菌开始出现,茶叶会逐渐发霉变质,进而失去饮用价值。
2、杀菌,降低农残:茶叶中存有微生物包括霉菌、蘑菇菌和酵母菌等。霉菌是茶叶霉变侵污的标志。一般在160度以上可杀灭霉菌。另外,含有农药残留的茶叶,也可通过用高温促使降解和挥发,减少残留。
3、调和拼配原料:茶叶拼配原料经过烘干,可使各品种、各路茶香味归一,起拌匀调和作用。
4、增固香味,改变品质:初制茶中常常伴有臭青味、苦味以及储藏不当而带来的的异杂味和陈味,所以通过一定温度的焙火,能使茶叶滋味变得纯正,增加新鲜感,恢复火香。
5、增进香色和熟感,满足销区不同口味:岩茶讲究‘文火慢焙’,求其火候足而不露,用以衬托岩韵。
岩茶焙火中的几种火功
焙火的程度要受到焙火的方式、火温、焙火的时间、焙笼摊茶的厚度等的影响,是个动态平衡焙火,根据程度的不同对茶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为了让大家好理解,根据焙火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欠火、轻火、中火、足火、高火、病火。
其解释如下:
欠火:干茶用手捻碎后不是粉末状而是片状或颗粒状,茶多表现为清香,细闻还夹杂有青味或其他杂味,多见于只经过走水焙的毛茶或因为发酵不足不敢深焙的茶,为不合格的火。
轻火:茶多表现为花香,香气高扬,多见于白鸡冠、黄观音、奇兰等清香品种中,汤色多为淡黄色,叶底可见明显的“绿叶红镶边”,适合由绿茶、花茶等茶类转向接触岩茶的茶友。
中火:茶多表现为花香和果香的复合,见于肉桂等传统高香品种,汤色多为橙黄色,叶底隐约可见“绿叶红镶边”(红边已不显),适合已经品饮过一段时日岩茶的茶友。
足火:茶多表现为果香,见于大红袍、水仙等传统耐火品种,干茶可见叶脉突出,俗称“露白骨”,冲泡至叶面舒展开后可见叶片上有很多突起的泡点俗称“蛤蟆皮”或“起泡”,汤色多为深橙黄色或橙红色,适合有一定岩茶茶龄的茶友。
高火:茶多表现为焦糖香,部分茶叶已炭化(古代称为“伤茶”),常见于外山茶之肉桂、水仙等品种,汤色叶底不可见“绿叶红镶边”,汤色多为深橙红色或略带黑色,适合潮汕等特定地区的茶友。
病火:茶多带焦味,见于火温过高吃火较急的茶,汤色叶底不可见“绿叶红镶边”,汤色多为黄黑色,茶汤浑浊,叶底全部或部分碳化,久泡叶片也不会舒展开,不适合饮用,属于焙火失败的茶品。
一般轻火茶冷却几天就可以上市,中火茶半个月到一个月,足火茶两到三个月。
武夷岩茶是中国传统名茶,是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产于福建闽北“秀甲东南”的武夷山一带,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武夷岩茶属半发酵的青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最著名的武夷岩茶是大红袍茶。
武夷岩茶的形态特征:叶端扭曲,似蜻蜓头,色泽铁青带褐油润.内质活、甘、清、香。有明显的岩骨花香。武夷岩茶名岩产区为武夷山市风景区范围,区内面积70km²。